09.03 桑昂村的美麗“蝶變”

青海新聞網訊 桑昂村,地處海東市平安區沙溝回族鄉腦山地區,距縣城18公里,傳統種植業收入低、就醫就學不便、住房條件惡劣、現代化程度低,是個被三條溝、兩道梁所割裂的村子。

2015年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該村貧困戶人均年收入從2600元提高到14000元,從一個後進村、貧困村變成了現在的先進村、脫貧村。發生的這些鉅變,與黨的好政策息息相關,也讓村裡的“第一書記”趙生寬和全村老百姓滿心歡喜。正如村民馬國青所唱的小調歌詞一樣:“大路兩邊路燈亮,晚夕裡走著心不慌;杏樹楊樹全栽上,道路兩邊花兒香;農村面貌大變樣,你看漂亮不漂亮……”

2015年9月,海東市機關工委副書記趙生寬作為“第一書記”來到桑昂村時,桑昂村還戴著“後進村”的帽子。

面對村“兩委”班子成員不能團結一致處理村級事務,班子缺乏戰鬥力、凝聚力,導致上級精神落實難、村級事務辦理難、矛盾糾紛化解難等“難心事”,趙生寬在深入走訪農戶的基礎上,通過與村“兩委”幹部談心談話、召開座談會、培訓黨員幹部、慰問貧困黨員、走訪貧困戶和健全完善制度等,逐步化解了村“兩委”班子成員之間的隔閡,初步解決了班子不團結的問題。

在趙生寬的帶領下,村“兩委”班子成員各自履行職責,基層組織建設、環境衛生整治、精神文明建設等工作比以前有了很大起色,黨支部重新煥發出了新的活力和戰鬥力。

村民時常在歌中這樣唱:“政府派來個好書記,他為村子心裡急;一天忙著辦實事,成了我們的一杆旗。”

趙生寬深知扶貧得有真辦法、實舉措、硬功夫才行,幹就要幹些實事。

高原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的順利實施,讓一個破舊不堪的農村發生了大變樣,全村所有農戶院牆統一“土改磚”,統一安裝款式新穎的大門、修建衛生廁所、亮化村莊道路,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新建200平方米、兩層結構的村級活動室,徹底改變了以往村級活動陣地面積狹小、設施陳舊、功能不完善的現狀;新建2000多平方米的村文化廣場,並在廣場周圍修建150多米長的村文化牆;在區水務局的支持下,新建蓄水池1座,改造自來水主管道1500米;對200畝山旱地進行坡改梯;對以往沒有硬化的村莊主幹道和入戶巷道進行全面硬化……

桑昂村屬於淺腦山地區,東南、西南分別是阿伊賽邁山和蓮花山,發展養殖產業具有很大優勢。

2016年6月,人均5400元的精準扶貧產業幫扶資金下達後,趙生寬組織貧困戶成立養殖小組,一邊讓群眾緊盯綿羊、仔豬的購買事宜,保證牲畜的質量,降低購買成本。同時,工作隊積極協調,以最快的速度落實幫扶措施和幫扶資金。“一星期之內我們就完成了這項工作,240只羊和71頭仔豬全到了農戶家中,是落實扶貧資金最快、最早的村。”桑昂村工作隊員郭俊說。

村民馬國青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兩個兒女上大學費用高,精準扶貧前家裡一直負債。產業扶貧資金下達後,馬國青搞起了養殖業,綿羊養殖達到290多隻,成為全村的養殖大戶,收入逐年增加。

日子過得好,老百姓才能開懷大笑。從借錢供孩子上學到還清貸款,馬國青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如今,兩個子女已有了穩定工作,於是他在去年村裡慶祝“三八”婦女節活動時,寫下了《歌唱黨的好政策》這首歌,表達對黨的感謝……

脫貧不脫貧,數字能說明一切。2015年桑昂村建檔立卡戶人均純收入只有2600元,2016年底上升為7100元,2017年底時已經達到1.4萬元。趙生寬指著自己設計的《產業鞏固跟蹤表》《收入統計表》說:“我們對群眾的收入有詳細的統計,數據比較真實,有些小的收入我們還沒有算進去呢!”桑昂村也由此實現整體脫貧摘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