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安順:改善人居環境 美麗鄉村入畫來

安順:改善人居環境 美麗鄉村入畫來

改善人居環境 美麗鄉村入畫來

步入西秀區楊武鄉民族新村,灰白相間具有布依民族特色的兩層洋房整齊林立,令人賞心悅目,太陽能路燈、綠化、廣場等設施一應俱全。

“超市、衛生室就在家門口,方便多了。政府還幫我聯繫在附近的手套廠做工,一個月有2000元工資,我們也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楊武鄉石平村村民王正林笑呵呵地說,今年春天,他和家人搬進民族新村,這裡配套修建了圖書館、老年活動中心、道德講堂等,生活、娛樂設施一應俱全。

目前,和王正林一樣,今年年初,來自全鄉11個行政村,256戶、1039人的移民,按照人均20平方方米的規劃,舉家搬出大山,入住民族新村,家家戶戶住上新房。

楊武鄉鄉長李灝宇告訴記者,民族新村是一個從無到有的新村,位於楊武鄉猛邦村水塘組,是2017年易地扶貧搬遷建設項目,今年初竣工。

這些布依族移民原本居住的村寨,大多地處偏遠,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條件落後,不少村寨裡汙水橫流、環境惡劣;當地農戶多以玉米、水稻等傳統農作物種植為主,收入微薄,“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

如今,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幫扶,搬遷群眾不僅住上新房,還在楊武鄉大屯河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區、周邊的工業園等順利解決就業,完成從農民轉變到產業工人的身份轉變。

“移新居、樹新風、換新顏、展新貌,民族新村建設的最終目標就是通過貧困群眾的整體搬遷,從改善鄉村人居環境開始,讓搬遷群眾徹底擺脫貧困!”李灝宇說。

民族新村只是安順市加快實施“小康行動計劃”,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安順市以建設“功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管理有序”的美麗小康寨為目標,全面開展“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小康寨行動計劃。今年上半年,全市新一輪“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小康行動計劃累計完成投資13.7億元,廣大農村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農民群眾喝上清潔水,用上綠色環保的能源,走上乾淨平整的道路,有了文體活動場所和設施,農村面貌發生深刻變化,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目前,全市湧現出西秀區的浪塘村、鮑屯村、平壩區的塘約村、普定縣的秀水村、鎮寧的大寨村、高蕩村等一批田園風光型、文化特色型、旅遊休閒型、產業發展型等美麗鄉村示範典型。


來源:《貴州日報》2018年08月28日19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