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医生带你认识常用的这5大类降压药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尽快将血压控制在目标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降低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以及肾脏疾病的发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现实中每个人的病情不一样,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降压药物是非常有讲究的,即便是同一类药物,也有长效与短效之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谈谈高血压常用药物的特点,帮助大家针对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

1. 血压控制的目标

对于一般患者来说,在能够耐受的前提下,逐步把血压控制到国际公认的140/90mmHg以下,这是我们的目标。老年患者可以适当宽松一点,降压目标为150/90mmHg以下,如果可以耐受还能进一步降低。

医生带你认识常用的这5大类降压药

2. 降血压药物的使用原则

①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 小剂量有助于观察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在效果不佳的情况再考虑增加用药剂量,而非一开始就大剂量。

②优先使用长效制剂 相对于短效制剂而言,长效制剂对血压的控制更为平稳,服药也更为方便,每天1次即可。中短效制剂一般每天需要服用2~3次,不仅麻烦,血压波动还明显。

③联合使用不同降压机制的药物 高血压人群中70%的患者常常需要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物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联合使用的降压药物在作用机制上往往互补,疗效上也有叠加,不良反应较小。

④个体化用药 不同的个体对于药物的反应也会不一样,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佳的选择,不能机械地照搬他人经验。

医生带你认识常用的这5大类降压药

3. 血压达标的时间

对于血压控制不要过分强调速度,因为人体自身也需要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血压过快地下降一方面会导致身体的不适,同时也会造成心、脑、肾的损伤。一般患者经过1-3个月的治疗达到目标血压比较合适。如果是老年患者、冠脉或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血压达标的时间可适当长一点。

4. 常用的5大类降压药物分述

①钙拮抗剂 主要通过扩张血管达到降低血管压力的目的。

医生带你认识常用的这5大类降压药

常用药物:长效制剂:硝苯地平控释片、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非洛地平、拉西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III 口服每日1次。

中效制剂:尼群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I、II),口服每日2次。

短效制剂:硝苯地平片 口服2~3次/天。

适合人群: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上压偏高,下压不高)、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心绞痛、脑卒中后、周围血管病的患者。

不建议使用人群:心衰患者、平时心率较快的患者、合并房颤或其他心律失常的患者。

不良反应:少数人可能出现头痛、下肢肿等不良反应。

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医生带你认识常用的这5大类降压药

常用药物 长效制剂:贝那普利、福辛普利、培哚普利等,口服每日1次。

中效制剂:依那普利 口服每日1~2次。

短效制剂:卡托普利 口服每日2~3次。

适合人群:伴有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肌酐超过265mmol/L不可用)、心衰、心肌梗死后心肌功能不全、心房颤动的预防、肥胖及脑卒中的患者。

禁用人群:妊娠、伴有高血钾或双肾动脉狭窄的患者、既往有血管性水肿的高血压患者。

不良反应:常见的有干咳,高钾血症等。

③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医生带你认识常用的这5大类降压药

常用药物: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等。

适用人群:大致同ACEI类药物,可用于不能耐受ACEI引起的干咳患者。更适合用于房颤的预防。

禁用人群:与ACEI相似。

不良反应:比较轻微。

④利尿剂 主要通过减少血管中的容量来减轻血管压力。

医生带你认识常用的这5大类降压药

常用药物:吲达帕胺、氢氯噻嗪、呋塞米,一般从小剂量开始,如氢氯噻嗪每日6.25~12.5mg,不超过25mg。

适用人群:平素摄盐较多、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仅上压高,下压不高)、伴有心衰和下肢水肿的患者。此外,利尿剂多用于一些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

不良反应:噻嗪类利尿剂的常见不良反应如低血钾、高尿酸血症,所以使用期间应定期复查血钾、肌酐、尿酸。

⑤β受体阻滞剂 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达到降压和保护心脏的目的。

医生带你认识常用的这5大类降压药

常用药物 长效制剂:比索洛尔、美托洛尔缓释片

中短效制剂:卡维地洛、美托洛尔普通片、阿罗洛尔、阿替洛尔等

适用人群:适合于中青年、心率偏快的患者,尤其适合于伴有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

如果同时有糖尿病、高脂血症的高血压患者一般不首选β受体阻滞剂。

慎用人群:哮喘患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率低于60次/分的患者。

不良反应:临床多见疲劳、肢体冷感、心动过缓等。对于心动过缓、既往有冠心病的患者,如果要停药,一定要逐渐减量,不能突然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