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财经观察家|包冉:大公国际信用评级的致命猫腻

【让投资更美好:投资者教育系列节目】之三十六

财经观察家|包冉:大公国际信用评级的致命猫腻

【核心观点】

1、专业能力无缺、道德无瑕,才能称得上是世界级的信用评级单位。

2、如果放纵像大公国际这样的评级公司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何谈建构一个国家级的很好的信用体系?

3、证监会也好,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也好,双双出重拳整治关停大公国际的业务一年,不仅仅是大快人心,也是匡扶正义。

4、作为一个国际信用评级公司,立身之本一定是公平、公正和中立。

5、号称自己是立足于本土的,坚持维护民族创新、民族权益的这样的噱头,恬不知耻地拿所谓的正义来挟持政府,挟持民意,裹挟舆论,事实上这招早就不灵了。

财经观察家|包冉:大公国际信用评级的致命猫腻

大家好,欢迎来到《财经观察家》,我是包包、包冉。今天我们聊什么?继续我们的投资者教育系列的话题,不过今天需要教育的是一个信用评级机构叫大公国际,它是一手收保护费,一手给企业任意评级。

财经观察家|包冉:大公国际信用评级的致命猫腻

【新闻背景】

8月17日,证监会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同时发布公告,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被分别暂停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和公司债市场相关业务一年。

据悉,大公评级此次受罚主因是大公及其关联公司向东旭集团等13家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提供大额咨询服务,包含10家民营企业和3家政府平台公司,合计金额超过7800万元;向18家公司债发行人提供大额咨询服务,合计金额超过1.2亿元。收费后,相关企业评级迅速调升。

据中资协披露的数据显示,2017年度评级质量评价大公国际最终得分为69.14,在10家受评机构中排名第8。

财经观察家|包冉:大公国际信用评级的致命猫腻

大公国际到底是一个什么公司?大公国际可能对很多的普通的投资者来说,普通的我们的人民群众老百姓来说可能不太熟悉,因为他们和我们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说几个国际上的它自己的理想中想对标的想成为的这样的公司,大家可能会耳熟能详,比如说标准普尔,比如说穆迪,比如说惠誉。

这三大机构被誉为国际上的资产资本的信用评级的三大机构,而这三大机构基本上都快成百年老店了,而这种资产评级机构他们所评级的对象也远远不仅限于企业或者企业发行的债券,企业的股票或者是银行等等,它们还拥有对于主权国家的信用进行评级的能力和能量!

而这些能量具体到企业来说,往往对于很多的企业来说,一份客观公正的信用评级报告,很可能一纸报告,就会帮他们渡过难关。

比如说某个企业可能现在资产的运营情况其实不错,业务的运营技术的创新也很好,就是现在缺头寸,账上没钱倒腾不过来,现金流比较缺乏,那么它如果想发公司债或者是想向银行借贷的话,如果说有一个公众信用评级机构对它给予非常客观的评级,说明这个公司是前途无量的,是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的,那它很可能很容易的就拿到贷款或者是顺利的发行企业债,获得它的业务发展急需的宝贵的资金!

财经观察家|包冉:大公国际信用评级的致命猫腻

如果说这个信用评级机构心里装着小九九给你这么说,你如果不给我交点保护费,我就不给你客观地评级,甚至于还要给你降级,那么可想而知这个市场将会混乱到什么程度!

特别夸张的一点是,我们看所谓的大公资信在接到两个权威机构证监会、还有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处罚之后,它发了一个公告,前面说的都是套话,这都是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最后两句话:

大公资信已将需要说明的问题申诉材料提交给了有关部门,有人说中国最可怕的最神秘的部门就是有关部门,你也不知道是哪些部门、反正是有关部门,然后大公资信对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此次事件蓄意污蔑和诽谤的行为,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你看字里行间就透露出俩字:不服!

财经观察家|包冉:大公国际信用评级的致命猫腻

更有意思的是在网上也流传出来了,当然我认为这不是被动流传出来的,其实就是大公国际资信它自己主动放出来的,最奇葩的是,这个文件是写给易纲行长的,首先是:易行长、冒号。第一个词我都惊了,我当时就懵了,叫:首长好!哎哟我天!这个汇报真的是很具有体制内的气息,然后底下啰啰嗦嗦说了一大堆,它里面就蕴含了两个深层含义。

第一个含义是什么?说大公国际是坚决地唯一的敢于站出来,以一己之力维持和维系中国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的机构。我们坚决的在对抗谁?对抗以标准普尔、穆迪、惠誉这些所谓的国际的“美国帝国主义”所操纵的评级机构,我们在维护中国国家的信用主权,这是第一层意思。

第二层意思,它表示出来的就是,这次对于我们的处罚,它不那么简单,它的背后绝不是就事论事的处罚,不是因为我们多收了他们的咨询费,一手交钱一手升评级,而是因为什么?而是因为有阴谋论,有“美帝国主义”在后面操纵,然后叫:打垮大公,使中国国家主权信用降级。我当时就无言以对,只能呵呵呵呵了。

财经观察家|包冉:大公国际信用评级的致命猫腻

说实话,作为一个国际信用评估资产的公司,你的立身之本一定是你的核心的公平公正和中立,一定是你的在这种的道德准则之上的、你更加精细化的、更加具有前瞻化的,现在又加上人工智能技术的数据模型的建立,对不对?资深的分析师的分析以及对于全面情况的了解和理解,在这些基础上你做出专业的判断才能让大家信服。

一个是说你道德无暇,另外一个是什么呢?一个是你的专业能力无缺。道德无瑕,专业无缺,你才能称得上是世界级的信用评级单位。那么我们看到,事实上无论是标准普尔、穆迪、还是惠誉,他们之所以能成为百年老店,能成为国际公认的这么多年以来的三大信用评级机构,这不是偶然的。

我相信它不是说站在某一个特定的政府的立场上来对抗某一个特定的其他国家的政府所能够取得今天这种地位的!

很多的网友也评论说,看到大公国际的发给领导的上书也好,就感觉到浓浓的两个字,叫:要挟。你这完全是要挟政府、要挟领导对不对?要挟首长嘛!好像是你如果不挺我,那就是不爱国。

实话实说,这种情况在中国得很多的行业都出现过,打着民族主义的招牌,号称自己是立足于本土的,坚持维护民族创新的,维护民族权益的这样的名义和噱头,然后恬不知耻地拿所谓的正义来挟持政府,挟持民意,裹挟整个的舆论,事实上这招早就不灵了。

财经观察家|包冉:大公国际信用评级的致命猫腻

在大公国际崛起的时候,当时在90年代它做了一件事儿,当时也拥有非常强的这种标签,什么事呢?它干了一件事叫做有的网友说叫:关门、放公,也就是说高举着所谓的爱国旗帜,它一接手大公,就迅速地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大幅提高,号称自己要怒对三大国际信用评级巨头。

它确实曾经一度的声名鹊起,然后也确实地积累起了,应该说它的经营上还是经营有道的,聚集了一批的客户,然后在当时信用评级这个生意在中国也是方兴未艾,也是一片市场的处女地,所以说它一度获得了占据了15%到20%这么高的一个市场份额,单个企业占个整个市场的15到20%很不低了!

财经观察家|包冉:大公国际信用评级的致命猫腻

【新闻背景】

1974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定,所有证券的发行必须获得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次年提出了“全国公认的统计评级机构”的说法。简单来说NRSROs是美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可的评级机构,其评级结果可以用于监管为目的的审核。

2002年 萨班斯-奥克斯法案颁布后监管加入了以减少公司欺骗的动机,使得整个评级机构直接纳入了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管辖。次贷危机后,为了避免评级机构与债券发行人因利益冲突导致的合谋,NRSROs成员被禁止从事特定存在利益冲突的行为。

这些行为主要包括向被评级公司、发行方、承销商等主体推荐债券;参与决定、讨论评级费用和收受被评级公司礼物等。

财经观察家|包冉:大公国际信用评级的致命猫腻

证监会说了,大公存在公章混用,大公国际和它的很多的关联公司公章混用,内控机制运行不良,内部管理混乱。二是为多家发行人在提供评级服务的时候,提供咨询服务,收取高额费用。

事实上它这套做法圈里人都知道,它有一个另外的公司是开发数据信息系统的,我们都知道金融行业,包括现在的企业运行,你都离不开计算机,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数据系统。

好,他给你开发一套财务的数据系统管理系统,这套系统挺贵的,一套七八百万块钱你必须得买,你买不买?你不买的话对不起,我这边就不给你好好评级,甚至还给你降级。

有人也说了,你就不能说直接提高评级费用,我就是收费那么贵,其实这是不行的。因为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有每一个细分市场的平均价格,在今天中国的针对于企业级的服务信用评级服务的话,单笔单子就是10万块钱到15万块钱,你如果陡然间你叫出30万、100万、150万的高价,对不起,那你一定是有猫腻。

所以说一方面它在进行评级服务的时候,它的收费遵循一般的市场价格,但另外一方面暗地里再给你兜售它的所谓的数据管理系统。

财经观察家|包冉:大公国际信用评级的致命猫腻

正规的合同一般都是三次付费,对不对?首先签合同之日起付一笔费用40%或者50%,然后系统的基本的组装建设完毕,交付给客户的时候再付40%,还有个尾款10%到15%,那是属于什么?后续如果有问题还要进行后续的维护服务,基本上正常的甲方不可能一下子把钱全打过去。

而它的客户很奇怪,签完合同之后两个工作日之内,往往是全款就打完了,并且还跟他们签一个附加协议,什么协议?就是当这个系统每年需要进行例行的维护升级的时候,每年的维护费升级费另算,每年还有大几十万的维护费。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钱花到位了,咱说句话、咱道上来说钱花到位了,大公国际这关键中还是讲究的,一收到钱之后,三天之后,两天之后收到钱,第三天,就隔了一天,这些企业的信用评级就从AA级马上到AAA级,或者从B级马上进到A级,就哗就涨上来了!

财经观察家|包冉:大公国际信用评级的致命猫腻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尽管在各行各业,很多的市场服务机构,很多的市场数据研究机构提供的都是假报告,如果仅仅是在一个普通互联网行业或者普通的家电行业,或者一个通信运营行业,这种统计数据和这种统计的排榜的失真,还好、不会造成特别重大的问题。

但是如果是在金融领域,如果是在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基本的信用定级的层面,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死的层面,如果放纵像大公国际这样的所谓的评级公司,然后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那么所有的公司只能是两股战栗、战战栗栗惊恐不已,那么又何谈建构一个国家级的很好的信用体系?

所以说,在这种时候证监会也好,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也好,双双出重拳整治关停它的业务一年,我认为真的是不仅仅是大快人心,也是匡扶正义。

财经观察家|包冉:大公国际信用评级的致命猫腻

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标普、穆迪,然后惠誉,它们也都在近期相继宣布了要在中国大陆的市场独立展开相关的本地化业务的这样的新闻。在今天这个市场上,我们从另外一个方面看,事实上我们中国的信用评级机构也有很多的未来成长,甚至于在局部市场反超他们的空间和机遇,这些空间和机遇在哪我们都知道。

刚才其实也提到过,一个信用评级机构它有赖于的是两点,第一点是什么?道德底线。第二点是你有很强的一个专业能力,这个很强的专业能力我们又可以把它细分为你有强大而准确的数据来源对不对?这是第一个。

因为你的信用评级,你是源于数据做出信用评级。第二个,你对这些数据来源有很好的清洗能力,有很好的数据清洗、数据筛选以及数据建模和分析能力,这个方面是有的竞争的。

财经观察家|包冉:大公国际信用评级的致命猫腻

为什么?虽然尽管这三大国际信用评级巨头拥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他们的分析师、他们的数据模型,他们的数据库,历史数据库,有非常强的这样的参照系的功能。

但是在人工智能、在大数据、在云计算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很多技术的突破,尤其是人工智能在数据建模领域的突破,我想这应该会成为中国信用评级机构下一波在直面、除了本土内部竞争和直面洋朋友、洋人来了,这三大洋机构来华的时候,我们直面竞争的时候,可能会是我们的机会。

而这种机会不简简单单要依靠现有的信用评级机构自身来完成,更希望有更多的技术派的人士,有更多的互联网的企业、创新企业,能够跨界地融合入这样的一场竞争的洪流之中。我个人相信,人工智能一定会打破很多既有的数据模型的智库,所以我们尽情期待着未来技术与商业融合带来的激动人心的变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