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武漢伢身邊百年老字號 佔據了幾代武漢人記憶

老字號歷史悠久,世代傳承,

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底蘊。

國家商務部已經評選出兩批“中華老字號”,

對遊客而言,這些老店美食是不吃等於白來。一下火車就直奔精武路買了袋鴨脖子,一啃一吮,便以為自己已經觸及到武漢文化的靈魂G點,殊不知光顧的卻是隔壁的那家冒牌貨。

對武漢小年輕而言,所謂的老字號不過是哄騙外地人的“網紅”。仿舊翻新的裝修包裝後,就像一位明明已經年老色衰的女子,強行注射玻尿酸以求青春永駐。但以色侍人能有幾時好?更何況還是一張假臉。

對年邁的武漢老人而言,老字號是鄉愁。他們在這頭,父母和上世紀的青春歲月都在那一碗吃食裡頭。

武漢有一二十家老字號美食店,從不做廣告,卻名滿天下。大噪的名聲,讓某些店的子孫欣然願意遵循世代手藝的傳承,把懷舊營銷成業績。

但生意就是生意,不好吃就是不好吃,只有不好吃的店,才會把情懷當成遮羞布。

汪玉霞,說起汪玉霞糕點,很多老武漢人一定立馬就想到那句流傳很久的歇後語,“汪玉霞的鹹酥餅——絕酥(劫數)”。這家創於清乾隆四年(1739)年的老店,迄今已經有277年的歷史,兩百多年來,獨屬於它的味道早已深入人心,即使曾經一度落寞,終究王者歸來。

武漢伢身邊百年老字號 佔據了幾代武漢人記憶

蘇恆泰,古代,傘在帝王將相眼裡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今天,傘在我們眼裡只是普通的生活用具,而在工匠眼裡,傘卻是一件藝術品,在那個還在用著油紙傘的年代,文人騷客可以在傘上題字、繪畫,刷上一層油後就成了個性的象徵。創於清同治叄年(1864)的蘇恆泰油紙傘就有著這樣鮮明的特徵,再加上價廉、經濟實用等特點,這一百多年間雖行進艱難,卻也挺了過來,終成經典。

武漢伢身邊百年老字號 佔據了幾代武漢人記憶

葉開泰,早在20世紀30年代,漢口葉開泰,就與北京同仁堂、杭州胡慶餘、廣州陳李濟齊名,號稱中國四大中藥方。葉開泰中藥店,在漢口有三百多年曆史,它的自制名藥參桂鹿茸丸、八寶光明散、虎骨追風酒、十全大初丸,名聞遐邇,遠銷海外。三百多年來,葉開泰的信譽,幾乎從沒受到過挑戰。因此,喜歡說俏皮話的漢口人,有句口頭禪是:葉開泰的藥——吃死人都是好的。

武漢伢身邊百年老字號 佔據了幾代武漢人記憶

鄒協和,對於我們年輕一輩的來說,鄒協和金號也許相當陌生,但是對於老漢口人來說,卻是難以忘懷的回憶。有人說“鄒協和早已不是代表金、銀鐲子那麼簡單,它更代表著這個品牌的創業史,代表著漢口的繁榮史”,只可惜時局的動盪不安,它終沉入歷史長河。

武漢伢身邊百年老字號 佔據了幾代武漢人記憶

馬應龍,在明清時期的手工業中,沿襲著字號以先父之名命名的傳統。在"馬應龍"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也遵循了這一傳統。馬氏眼藥經過數代傳承,在清朝末年,由馬萬興啟用其父馬應龍之名作為字號名,並在清光緒元年從河北定州遷址到北京前門西河沿開設"北京馬應龍眼藥鋪",其後,馬萬興之子馬麗(立)亭,在繼承北京馬應龍眼藥店後決定從此打破傳統,世代沿用"馬應龍"為字號,只是不想如今其暢銷海外的卻是痔瘡膏,這算不算是世事無常呢?

武漢伢身邊百年老字號 佔據了幾代武漢人記憶

謙詳益,看到這個店鋪你也許會說,這不是北京的老字號嗎?但你是否知道,它在鼎盛時期時,曾落戶漢口,而且不止一家,是三家,其中最被人們熟知的當屬漢正街中斷的“謙祥益恆記”了。三尺高的櫃檯被擦拭得乾淨明亮,四下襬放的紅木圈桌椅,讓整個店鋪古意盎然。而對於客人,不管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始終熱情,自然就讓其滿載而歸了......

武漢伢身邊百年老字號 佔據了幾代武漢人記憶

曹祥泰,曹祥泰從創始人曹南山在1863年(清同治二年)提藍叫賣開始已有143年的歷史,一個多世紀以來,先是曹家三代人走過了提藍子、挑擔子、擺攤子、開店子、辦廠子的艱辛創業路,解放後曹祥泰的幾代員工經歷了公私合營、聯購分銷、計劃供應、承包經營、企業改制的發展里程,其經營業績穩居同行業第一。時代變了,商店變成了公司,小店變成了大店,但進料必選上乘,工藝和服務在傳統基礎上創新,在不變中傳承,在變中發展,顧客心中的曹祥泰卻是那樣的永遠。

武漢伢身邊百年老字號 佔據了幾代武漢人記憶

顯真樓,武漢早期由中國人自己開設的照相館,在解放前的六十多年裡,顯真樓接待過一批又一批達官貴人,如清末湖北學臺梁鼎芬.黎元洪;民國的孫中山和宋慶齡,廖仲愷和何香凝,吳佩孚,蔣介石,汪精衛,胡漢民等政要。解放後,因建武漢長江大橋的需要,五十年代顯真樓搬遷至武昌中華路解放路口繼續營業,經營了一百多年,顯真樓由私營到公私合營再到國營,至上世紀末,因行業競爭激烈,沒有資金投入,顯真樓走到了難以為繼的程度。2001年,一位民間人士重新扛起了顯真樓的招牌,這才得以重新延續。

武漢伢身邊百年老字號 佔據了幾代武漢人記憶

周恆順,“周恆順”不是一個人名,是一個“商標”(或老字號企業),全稱為“周恆順機器廠”。為周慶春、周仲宣父子創辦的家族式企業。周恆順機器廠的前身為周天順爐冶坊,1905年,周仲宣將“周恆順爐冶坊”改名為“周恆順機器廠”,取天順不如人順,人順必須有恆之意命名。此後經過不管的努力,成為武漢僅次於揚子機器廠的第二大機器工廠,並創造了中國工業製造的三個第一。

武漢伢身邊百年老字號 佔據了幾代武漢人記憶

四季美,四季美創建於1927年,其當家產品湯包在武漢三鎮聞名遐邇。然而,四季美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在八十年代以前,它的最高峰年銷售也從未突破50萬元,湯包品種仍是鮮肉一種,反覆變換花樣也僅有三種。就在四季美處於舉步維艱的關鍵時刻,1983年"湯包大王"鍾生楚的關門弟子徐家瑩緊緊握住弘揚名吃名店聲譽的接力棒,把正宗湯包和老店四季美的金字招牌的美譽不斷傳承。

武漢伢身邊百年老字號 佔據了幾代武漢人記憶

蔡林記,1930年,家在漢口滿春路口的武漢黃陂人蔡明偉夫婦打出"蔡林記"的招牌經營熱乾麵,店名的由來是因蔡家門前有兩棵蔥鬱的大樹,取名"蔡林記"喻意蔡家生意興隆。正如他們夫婦所期盼的那樣,"蔡林記"因面好、味正,吃法獨特而聲名大噪。

武漢伢身邊百年老字號 佔據了幾代武漢人記憶

曹正興,"民間曾有'北有王麻子,中有曹正興,南有張小泉'之說","曹正興"質量過硬,加之武漢九省通衢的地位,最鼎盛時曾名噪長江中游一帶。"曹文顯自豪地稱,他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有外地客商一下訂購了2000把刀具,工匠們加班加點地趕製,成堆的刀具堆得院內無處下腳,然最終逃不過時代的變遷。

武漢伢身邊百年老字號 佔據了幾代武漢人記憶

老大興園,據史料記載,老大興園始名“大興園”,是漢陽人劉木堂在1838年(清道光18年)創辦的,原址在漢正街下段人稱“好吃街”的升基巷內。漢正街升基巷長不足百米,酒樓餐館卻有八家左右,當時就稱為“好吃街”。而“大興園”依靠特色的魚類菜餚,聲名鵲起。

武漢伢身邊百年老字號 佔據了幾代武漢人記憶

長生堂,"長生堂",創建於1911年,由江南名鎮揚州剃頭匠張聚年開設。張聚年來漢初衷,是為"求生"二字,他以一技之長,奉獻萬民之心,借引以作"長生"之處,因此就在小店門前掛出"長生堂"理髮店的招牌,以"文武"理髮吸引顧客。所謂"文武"理髮,就是傳統的將理髮與推拿按摩融為一體,匠師除了對顧客剃頭修發外,還附加對顧客從頭到腳渾身的推拿。隨後不斷對其發展創新,汲取外部文化,發展至今。

武漢伢身邊百年老字號 佔據了幾代武漢人記憶

鄒紫光閣,據《武漢通史》記載,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鄒法榮在漢口花布街開毛筆店,特請書法家、翰林李瑞清題寫了“鄒紫光閣”匾額,這四字此後成為鄒紫光閣的百年招牌。光緒五年(1879年),其孫鄒文林在漢正街開設制筆作坊,聘請技術高超的師傅掌作,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制筆工藝,並逐漸成為相鄰數省首屈一指的毛筆店。晚清民國時期,鄒紫光閣與北京李福壽、上海周虎臣、湖州王一品三家筆莊,並稱中國“四支筆”。

武漢伢身邊百年老字號 佔據了幾代武漢人記憶

或許是因為舊時代的物資貧乏才能凸顯它的美,終歸,比老字號更偉大的是一代又一代的武漢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