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中國縣域介紹----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

連平縣,廣東省河源市轄縣,地處廣東省北部,新豐江上游;介於北緯24°度06′至24°36′,東經114°14′至114°56′之間;縣境東西長72.4公里,南北寬55.6公里。東與和平縣接壤,南與河源市東源縣、新豐縣相連,西與翁源縣毗鄰,北與江西省的龍南縣、全南縣交界;距離廣州市217公里、河源市107公里、深圳市278公里、贛州市263公里。全縣總面積2365平方公里,是105國道入粵第一縣;連平資源豐富,素有粵北“有色金屬之鄉”之稱。

連平是一個迅猛發展的後發地區。2004年和2005年連續兩年全縣經濟綜合增長率排名全省67個山區縣(市)第一。

中國縣域介紹----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

  • 中文名稱

  • 連平縣

  • 外文名稱

  • Lianping County

  • 行政區類別

  • 所屬地區

  • 中國廣東省河源市

  • 下轄地區

  • 元善鎮、上坪鎮、陂頭鎮等13個鎮

  • 政府駐地

  • 元善鎮

  • 電話區號

  • 0762

  • 郵政區碼

  • 517100

  • 地理位置

  • 廣東省東北部

  • 面 積

  • 2365平方公里

  • 人 口

  • 41萬

  • 方 言

  • 客家話

  • 氣候條件

  • 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

  • 九連山、聖蹟蒼巖、上坪桃花

  • 車牌代碼

  • 粵P

  • 行政代碼

  • 441623

歷史

據出土文物考證,連平縣地早在新石器時代已有人群居住。春秋戰國時期(前770~前221),連平屬百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連平屬南海郡,為龍川縣地。秦二世元年(前209),連平屬南越地。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至三國時期,連平屬南海郡龍川縣、桂陽郡湞陽縣地。東晉時期,連平屬東官縣。南朝齊高帝建元二年至明正德十二年(480-1517),連平先後屬河源縣、湞陽縣、龍川縣、循州、翁源縣地。明正德十三年至崇禎六年(1518-1633),連平分屬河源、翁源、長寧(新豐)、和平縣地。

明崇禎七年(1634),奉旨割惠州府和平縣之惠化圖、河源縣之忠信圖、長寧(新豐)縣之長吉圖,韶州府翁源縣之東桃、銀梅兩鋪(後稱銀梅圖),置連平州。州治設在元善鎮,轄和平、河源兩縣,屬惠州府。這是連平單列縣級散州的開始。清沿明制,連平仍設州,但無屬縣。

清宣統三年(1911)九月,連平改州為縣,屬惠州府,下轄4個圖:惠化圖、銀梅圖、長吉圖、忠信圖。民國3年6月,省、縣之間設道制,連平屬潮循道。民國7年,全縣設4區:惠化區(一區)、銀梅區(二區)、長吉區(三區)、忠信區(四區)。民國14年,省、縣之間設行政區,連平屬東江行政區。民國15年至17年,連平轄5個區:惠化(一區)、上坪(二區)、長吉(三區)、忠信(四區)、銀梅(五區)。民國25年9月,廣東省始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連平屬第六區(區址:韶關)。民國36年,連平改屬第七區(區址:興寧)。

民國38年(1949)6月2日,連平縣人民政府在忠信長安旅店(現忠信供銷社舊址)成立。6月25日,縣人民政府遷至元善鎮。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連平屬東江專區(區址:惠州)。1952年,改屬粵北行政區(區址:韶關)。1956年,改屬惠陽專區。1958年11月,連平、和平兩縣合併,仍稱連平縣,隸屬韶關專區。1959年11月,陂頭(包括貴東)劃給翁源縣轄。1960年4月,隆街(包括田源、崧嶺、溪東)劃給新豐縣轄。7月初,惠化、上坪劃給新豐縣管轄。連平縣委、縣人委機關遷往和平陽明鎮辦公,連平縣改稱和平縣,隸屬韶關專區。1962年6月,原劃給新豐、和平兩縣的社(鎮)重歸連平,恢復連平縣建制,仍屬韶關專區,縣人委設在元善鎮。1963年6月,改屬惠陽專區轄。1967年6月,陂頭(包括貴東)從翁源劃歸連平縣轄。自此,原連平縣境復原。1983年冬,撤社設區(鎮)。1987春,撤區建鄉(鎮)。1988年1月,河源市成立,連平改屬河源市轄。

1949年10月,全縣設置4個區:惠化區、忠信區、隆街區、陂頭區,區以下設2鎮23鄉185村。1952年4月下旬,增設大湖區,從忠信區分出,全縣共設置五個區。

1957年12月,連平撤銷區設置,全縣改設為17個鄉(鎮)。1958年10月,實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體制,全縣17個鄉鎮合併成為惠化、忠信、大湖、隆街、陂頭5個人民公社,同年12月,從忠信公社析出石背公社。1959年11月,陂頭公社(包括貴東)劃給翁源縣管轄。同年12月,從惠化公社劃出上坪公社。

1960年2月,從大湖公社析出蓮塘公社(農場)。同年4月,石背公社劃歸忠信公社管轄,石背公社撤銷;隆街公社劃給新豐縣管轄。同年7月,惠化公社、上坪公社劃給新豐縣管轄。

1961年9月,設置三角公社(從大湖公社劃出)。同年11月,增設忠信鎮及油溪、高莞2個公社(均從忠信公社劃出)。

1962年6月,增設內莞公社(從惠化公社劃出)。同月,將當時屬新豐縣管轄的隆街、上坪、內莞、惠化、(包括元善鎮)以及當時屬和平縣管轄的大湖、三角、蓮塘、油溪、高莞、忠信(包括忠信鎮)等公社重歸連平,恢復連平縣建制。11月,從惠化公社劃出元善鎮,設置為公社級鎮。

1963年3月,忠信、油溪、高莞3個合併為忠信公社,大湖、三角合併為大湖公社。全縣176個生產大隊併為116個生產大隊。

1964年7月,從忠信公社劃出九連公社。1966年5月,元善鎮改稱為紅陽鎮。至此,全縣設有人民公社9個、鎮2個。同年9月,撤銷忠信鎮建制,將該鎮併入忠信公社。

1967年6月,陂頭公社由韶關專區翁源縣劃歸惠陽專區連平縣管轄。1973年1月,蓮塘公社(農場)改稱蓮塘茶場,為省屬單位。1976年7月,增設溪山、田源2個人民公社。1977年3月,忠信公社劃分為忠信、油溪、高莞3個公社。1978年6月,從陂頭公社劃分出貴東公社,從大湖公社劃分出繡緞公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