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文化惠民點亮鄉村多彩生活

文化惠民點亮鄉村多彩生活

在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太慈鎮桃嶺村,村民們聚集在大戲臺前看戲。 史景蘭 攝

鄉村振興,文化先行。浙江和安徽的一些地區,積極適應社會發展新要求、群眾需求新變化,創新探索文化惠民方式,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以群眾性文化活動的廣泛開展,凝聚幹部群眾力量,助推鄉村振興。

“溫柔敦厚,詩教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於詩者也。今天,我選了幾首古詩,和大家一起讀詩。”7月11日上午,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乾元鎮國學圖書館修吉堂,德清縣圖書館館員兼乾元鎮國學圖書館館長朱煒正在聲情並茂地授課,十幾個孩子跟著老師一句一句齊聲朗誦,宛如回到了古時的學堂。

“這是館裡舉辦的夏令營的第一堂課,主要給孩子們講述一些德清歷史文化,讓他們對家鄉的深厚文化有進一步瞭解。”朱煒說,“我們館也是縣圖書館的分館,這裡的所有圖書都可以與德清縣圖書館通借通還。館裡還經常舉辦國學講堂及讀書活動並積極收集地方文獻,引導村民感受國學魅力,傳承傳統文化。”

乾元鎮國學圖書館位於該鎮餘不弄文化街區,是利用一戶老宅改建而成的,於今年4月開館。走進圖書館看到,庭院寬敞明亮又不失幽靜雅緻;透過木質窗欞,圖書室一排排書籍整齊擺放,一些家長跟孩子在安靜地翻閱圖書,充滿文化氣息。據乾元鎮黨委委員戴吉強介紹,乾元鎮正致力於打造“書香小鎮”品牌,而這座德清縣圖書館所有特色分館中面積最大、投資最多、功能最齊全的圖書館,將和餘不弄文化街區一起,成為人們瞭解德清歷史、傳承國學文化的重要場所。

近年來,德清縣積極構建以縣圖書館為基礎、以鎮(街道)特色分館為主線的城鄉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大力推進鄉鎮特色圖書分館建設,將閒置老建築改造成設計獨特、藏書豐富、活動多彩的圖書館,有力助推鄉村文化振興。

“像這樣的鄉鎮特色圖書館,全縣除了乾元鎮國學圖書館,還有莫干山民國圖書館和鍾管蠡山民俗圖書館,今後還將陸續設立更多,從而進一步完善全縣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德清縣圖書館館長慎志浩說,如今全縣已有1/3的鎮(街道)分館完成開館,帶動了村文化禮堂圖書室、農家書屋的升級,推動了文化惠民的深入展開,有力助推鄉村文化振興。

7月14日,在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太慈鎮桃嶺村,一眼看去,街上最宏偉的建築就是路邊的大戲臺,飛簷翹瓦,立柱楹聯,顯示出濃厚的傳統氣派。據望江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陳鐵生介紹,它是全縣乃至周邊各縣最大的鄉村舞臺,而且是由村民自願集資建起來的。

“吹拉彈奏今朝風流盡展 唱唸做打他日奇葩綻放”,大戲臺前立柱上的楹聯道出了村裡興建如此宏偉舞臺的原因——桃嶺村要通過大戲臺帶動文化活動,促進鄉村振興。太慈鎮黨委委員、村黨總支書記餘正才介紹,桃嶺村具有深厚的民間文化傳統,農民熱愛黃梅戲。自2012年起,在當地“美好鄉村”建設中,每個自然村都陸續建起了文化小廣場,村民們看戲、跳舞,自娛自樂。於是,有村民提出,何不湊錢建一個大戲臺,迎接大戲送下鄉?2014年,經過“一事一議”的民主程序,村裡做出集資修建大戲臺的決定,當年集資120萬元,次年大戲臺便建了起來。後來,大戲臺建設陸續得到上級政府和各方面支持,投入增加到200多萬元,完善了舞臺設施,不僅有燈光、音響,還有LED大屏幕背景牆。

大戲臺建得好,用得更好。如今的桃嶺村,廣場舞、柔力球天天練,小戲大戲月月演。市裡、縣裡隔三差五送戲下鄉,鎮上村上也經常組織活動,村裡還自己組建了黃梅戲劇團,教村民學戲、演戲。大戲臺每年演出五六十場,成為當地村民最常光顧的文化場所。

73歲的村民徐先霞在距離大戲臺不遠的馬路邊開了一家小汽修鋪子,一家六口人做汽修謀生,家裡還有菜園子。“村裡大戲臺唱戲,晚上7點到10點經常是燈火通明,村民們看戲不要錢,搬個板凳就去看。”徐先霞說,她本人喜愛戲曲,傳統戲和現代戲都看,最愛看黃梅戲《女駙馬》,孩子們則喜歡看歌舞、相聲。她還時常打電話招呼親戚朋友到村裡來看戲,覺得很有面子。“大戲臺使村子更有名、更興旺,往來的車子多了,自家生意自然也更好了。”說到高興處,徐先霞滿面笑容,還唱起黃梅戲《天仙配》選段,“漁家住在水中央,水中央,兩岸蘆花似圍牆……”

“桃嶺村建設大戲臺,群眾樂意、群眾受益。大戲臺帶動村裡文化活動多,鄉風文明好。群眾脫貧致富由‘要我幹’到‘我要幹’,經濟建設和鄉風文明每年都有新發展。”望江縣太慈鎮黨委書記方躍說。

(記者 郭人旗 徐繼宏 郜 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