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上海和北京,誰的經濟實力更勝一籌?

沙漏遺愛


上海和北京,到底誰更勝一籌,我們不妨進行十輪數據PK:

第一輪:GDP總量PK

2017年上海GDP:30133億元

2017年北京GDP:28000.4億元

第一輪:上海勝出

第二輪:城市資金總量PK

(截止2018年6月底數據)

上海資金總量為:117059億元

北京資金總量為:153923億元

第二輪:北京勝出

第三輪:世界500強總部數量PK

(截止2018年7月底數據)

上海世界500強總部數量:8家

北京世界五百強總部數量:59家

第三輪:北京勝出

第四輪:規模以上工業生產總值PK

(統計數據:2017年全年)

上海規模以上工業生產總值:33989億元

北京規模以上工業生產總值:21000億元

第四輪:上海勝出

第五輪: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PK

(數據統計:2017年全年)

上海:2896億元

北京:1753億元

第五輪:上海勝出

第六輪:進出口總額PK

(數據統計:2017年全年)

上海:32237億元

北京:20000億元

第六輪:上海勝出

第七輪:稅收總額PK

(數據統計:2017年全年)

上海:12840億元

北京:12774億元

第七輪:上海勝出

第八輪:企業所得稅PK

(數據統計:2017年全年)

上海:3607億元

北京:5929億元

第八輪:北京勝出

第九輪:社會商品零售總額PK

(數據統計:2017年全年)

上海:11830億元

北京:11575億元

第九輪:上海勝出

第十輪:金融業增加值PK

(數據統計:2017年全年)

上海:5330億元

北京:4634億元

第十輪:上海勝出

總結:

北京在城市資金總量、世界500強總部數量以及企業所得稅三個數據上領先上海,但是在GDP總量、規模以上工業總價值、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值、進出口總額、稅收總額、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金融業增加值這七個方面落後上海,所以,按照以上十個回合的PK,總體還是上海經濟實力更勝一籌!


蔣昊說經濟


上海和北京都是我國的一線城市,經濟十分發達。從綜合實力上看,無疑北京的綜合實力最強,北京是我國的首都,自身擁有的優勢與條件更多。從2017年全球城市綜合實力排名就可以看出,北京的綜合實力進入了全球十強,而上海則位居第19。

若要論經濟實力,在筆者看來,還是上海更勝一籌。上海是我國第一大城市,亞洲第二大城市。2017年上海經濟總量首次突破3萬億大關,達到了30133億元,位居全國第一,而北京緊隨其後,經濟總量為28000億元。

上海的經濟總量很長一段時間都要比北京高,改革開放之初,上海的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一,而那時北京的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13。但是在改革開放以來,由於其它省份的經濟崛起,目前上海的經濟總量已經推居全國第11,上海是我國的直轄市,陸地面積約63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00多萬,這個體量一些省份比起來確實差距明顯,其經濟總量被其它省份趕超,其實也是正常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的經濟總量從改革開放之初的全國第13,到現在位居全國第12,不退反而提升了一名,說明改革開放以來北京的經濟發展比上海跑得更快,未來還有可能會趕超上海的可能。

當然經濟總量只是經濟指標中的一個,未必能反映一座城市的經濟實力。上海是我國的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技創新中心,而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我國的政治、文化和國際交往中心,兩座城市的經濟實力都非常的強大。在很多經濟指標上可謂不分伯仲。以下是我國四大一線城市上半年各項指標對比,孰強孰弱,大家來討論吧!


錦繡中源


上海和北京,誰的經濟實力更勝一籌?來看九個方面的對比分析。1,接待遊客:上海截止去年11月,接待入境遊客就達到801.6萬人,北京全市去年累計接待入境遊客392.6萬人,相比之下,上海入境的外國(包含港澳臺)遊客比北京多很多。

2,財政收入:北京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完成5430.8億元,上海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642.26億元,財政收入方面,上海還是挺厲害的,但在中央轉移支付方面,北京2017年預算數為700.46億元,上海為525.28億。

3,本外幣存款餘額:北京為14.41萬億元,佔全國的8.46%。上海為11.25萬億元,中國主要金融機構、央企的總部都在北京,在這個指標上,北京遠遠超越上海。

4,人均收入: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23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40元。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988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25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兩市幾乎沒有什麼差別,上海的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高於北京,這可能和江浙滬富裕的地理環境有關。

5,消費能力:北京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575.4億元,上海去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830.27億元,單從數據來看,兩市差別不大,但是北京的電商是要比上海發達,北京網上零售額2371.4億元,而上海網上商店零售額只有1437.49億元。

6,優勢產業比拼:北京和上海之間一直有”誰是中國的金融中心?“之爭,從去年金融業增加值來看,上海還是更厲害一些。不過,在IT產業方面,北京規模為上海的1.7倍,領先上海一大截,畢竟北京有中關村。

7,固定資產投資:北京2017年固定資產投資8948.1億元,上海固定資產投資總額7246.60億元,總量北京領先,但增速開始下滑,主要和嚴格的房地產調控有關。

8,GDP及經濟結構:經濟總量方面,不管是總規模還是增速,北京去年都輸於上海。第三產業兩個城市都強,但是北京更勝一籌,第二產業,上海是北京的1.74倍,這說明上海的製造業等行業比北京發達很多。

綜上,上海和北京,誰的經濟實力更勝一籌?應該說上海稍微勝出,但領先優勢微乎其微。對此觀點你認同嗎?


沙漏遺愛


從經濟上比,肯定是上海比北京強啊。可是如果進行綜合比較呢?

如果我們說上海和北京要真正進行綜合比較的話,那我們就要從全方位的角度來進行比較,比如說,我們就要從政治經濟文化金融科技教育軍事,這七個方面來比較,那麼我們就能夠看出來是誰更厲害了。

第一輪政治方面的比較。

北京完勝上海,這個是沒法比了,不在一個數量級。

有人可能會覺得政治上有什麼可比的,政治上當然要比了,特別是咱們國家這種體制政治的優勢就意味著政策的優勢就意味著很多的政策,別的地方還不知道風向,北京都已經先知道了,而且他有可能會優先把好的政策給爭取到手。

此外,北京是國際交往中心還能爭取到很多國際上的優勢資源。

第二輪經濟方面的比較。

上海勝北京輸。

這個沒有什麼好說的,首先我們就拿GDP來說就可以了,上海的GDP比北京還是高了,將近10%的這個比例的,所以說這一輪應該是上海上北京,沒有懸念。

第三輪文化方面的比較。

這個肯定是北京勝上海輸。

大家都知道,北京是中國的四大中心,就包括政治文化科技和國際交往。

那麼在文化方面,除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各種旅遊景點,包括故宮,長城等等各個方面的文化積澱,那是非常厲害的,當然了,上海也有他的洋派文化優勢,但是如果真正的要和北京來比,那還是差的太遠了,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才是最主流最有深厚底蘊的。

第四輪科技方面的比較。

北京勝上海輸。

大家都知道北京是中國的科技創新基地和中心,特別是中關村那一帶,有世界最前沿的科技研發,你要在中關村呆一段時間,你就會知道,如果說科技中的很多新鮮玩意啊,在中關村先是冒個泡,然後才向各個地方吹風過去就是這麼一個道理,你不要以為上海的科技實力也很強,應該說要比北京差的太遠了,就拿一箇中科院,你還能有什麼可聊的。

第五輪教育方面的比較。

這一輪北京勝上海輸掉了。

要是和北京比教育全國也沒有一個地方能夠敢站出來,到了上海的教育,其實也是很厲害的,但是和北京相比就差太遠了。

你先不說國子監等教育方面的底蘊,我們就看看最好的高校就能夠知道了,北京幾乎佔了全國前20名高校的近1/4了,那麼你說說上海能比得了嗎?

第六輪金融方面的比較。

金融方面的比較,上海應該是贏了北京輸了。

大陸唯一的一個金融中心就在上海,這個是沒得說的,當然有的人可能會說香港,那麼你要這麼說的話,那就意味著中國有兩個金融中心呢,這也對了,畢竟香港也很厲害的。

雖然上海是中國大陸唯一的一個金融中心,但是北京的金融功能,其實某種程度上也不輸於上海,特別是央行總部,各大行的總部都在北京西城區的金融街,你只要去過,只要在那一看,就會感覺各大商業銀行的總部還是讓你非常有那種尊敬和崇拜的感覺的。

第七輪軍事方面的比較。

這個就更沒得比了,北京肯定是和上海相比,先不說中央軍委八一大樓在北京,其實整個中央的軍委首腦機關,包括軍事科學院以及國防大學等一系列的參謀首腦機關都在北京,具有完勝的優勢。

大家說你竟然要比較城市的實力,怎麼還要拿出軍事方面來比,當然要拿出來呀,軍事意味著也是各種資源在裡面的。不比哪能行啊。

以上政治經濟金融文化科技教育軍事等七個方面的比較。

北京和上海的比分是5:2。

北京應該會完勝上海的,雖然在經濟方面,單項指標上來說上海目前領先於北京,但是從過去改革開放以來發展的狀況來看北京的這種後發優勢這種生存深厚的底蘊,上海是沒辦法阻擋北京的領先地位啊。

所以在十年以後吧,北京在經濟方面也會超過上海的。

從這七個方面的比較得出的答案和結論,是否信服或覺得有無道理呢?

文心採露苑,每天與你分享和探討,有價值有溫度,有深度有角度的財經資訊。


文心採露苑


北京是中國大腦,上海是中國的心臟,負責向大腦供血。

北京依靠上海這個金融中心的輸血,過得比上海安逸。

上海為了保證大腦不中風,無時無刻不敢犯錯誤,活的很累,一直在通過金融創新為大腦供血。

北京不如上海經濟實力強,因為上海人精明,注重細節,經濟發展主要靠技術官僚,從浦東機場,地鐵的建設管理上就勝北京一籌。

北京主要經濟是靠總部經濟,集中了全國所有壟斷企業,不缺錢,可缺世界眼光。

上海幾乎集中了國際500強金融企業,商業企業,貿易企業,主要面對全世界。

北京缺水,無法發展製造業,只能靠服務業,高新技術企業,移動互聯企業,對就業貢獻不大,後勁不是很足。

上海地處長三角,周圍的浙江,江蘇很富足,民營經濟發達,500強大企業多,可以成為領頭羊,帶領江浙走向世界,後勁很足。


光芒萬丈34957


上海市是公認的中國第一大城市。但是北京和上海的經濟差距很接近,存在反超上海的可能性。

經濟總量

2017年上海和北京的GDP分別是30133億元和28000億元。上海領先北京7.6%,這個差距並不算太大。


要知道,在剛剛進去本世紀的2000年,上海和北京的GDP分別是4771億元和3161億元。那時上海還領先北京50.9%。

17年的時間,北京和上海的差距從50.9%縮小到7.6%,足以說明北京比上海跑得更快。按照這個增速,不用幾年,北京的經濟總量量超過上海。

民營企業

由於國有企業的存在,北京的世界500強企業遠遠多於上海。因此用這個數據不準切。

我們使用更看重營商環境而不是政治因素的民營企業比較。

2017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經濟發達的省市。其中浙江有120個,江蘇82個,廣東60個,山東57個。四個直轄市的民營企業500強數量都不算多,其中北京14個,上海13個,天津13個,重慶11個。
(中國民營企業之首——位於廣東深圳的華為集團)

北京市最強民營企業是聯想控股,2016年營收3069.53億元,排名全國第7位。前幾天,聯想控股還被外媒評為最差科技股。

上海市最強民營企業是華信能源,2016年營收2909億元,排名全國第8位。

從民營企業看,北京和上海差不多。北京領先上海一呢呢。

金融市場

2018年3月26日,第23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lobal Financial Centers Index,GFCI)報告在中國青島金家嶺金融區發佈,倫敦、紐約、中國香港位列全球金融中心前三,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青島位列中國內地上榜城市五強。
(上海環球金融中心)

上海市中國證券外匯交易中心,眾多外資銀行雲集,金融地位穩固。而北京是中國國有金融機構集中營。總體而言,實力相當。但在金融市場方面,上海強於北京。


財經知識局


如果單純看經濟數據,如固定資產投資、銀行存款、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費能力等方面來看,兩地的實力應當相差不大,且北京在某些指標上還比上海強。但是,透過結構來看,可能就不太一樣了!

先來看居民固定資產投資,這些年,北京為了改善城市交通擁堵,舉辦奧運會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很大,繼而帶動了北京的固定資產投資。上海則主要是城市基礎設施改造自己生產性投資增多,因此,上海投資的可持續性更強。

再來看銀行存款,北京集聚了各大國有金融機構的總部,加上總部在外地的金融機構也要加強與央行等的聯繫,因此,也紛紛在北京設立分支機構或辦事機構,自然,會帶來北京金融業務的發展。所以,存款總額多於上海。這種多,顯然有許多不可比因素。

又從居民消費能力看,透過兩地的居民消費情況,上海要強於北京。這還是建立在北京有一些特殊消費人群,如央企、駐京機構等才發生的。離開這些特殊群體,北京的消費能力還是比不上上海的。

最後,從居民收入水平來看,兩地很接近。但是,又不難發現,北京的國企很多,而國企的收入水平高出民企一倍!而這,顯然是北京的優勢。考慮到雄安新區的設立,央企、大學等都有搬遷的想法。一經實施,對北京各方面的影響還是有的。所以,經濟實力應該是上海強。


譚浩俊


一,從長遠來說是北京,因為中國是政府調控的"市場經濟",所以政策指揮棒指向那裡就是那裡(雄安),如果中國是完全市場經濟,那有利於上海,然而事實不是這樣!

二,上海號稱金融中心,這點讓上海人興奮不已,也讓國人深信不疑,但事實上北京才是中國金融中心,因為他掌控著人民幣的發行權和金融決策權,他的貸幣儲備金遠比上海多,中國政府對外宣稱上海是中國金融中心,其實就是顧忌國際上對北京操控匯率和人民幣貶值的懷疑,北京掌握全國中央稅收,他的議貨幣儲備金怎麼可能少呢?中國央企如國家電網中石化中石油中國建築總公司…絕大部分世界500強企業總部在北京,這些企業的利潤不放在北京?特別是全國金融機構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等這些金融巨頭總部都在北京!所以北京才是真正全國金融中心!

三,北京面積比上海大16000平方公里,上海僅6300平方公里,北京上海浙江一直是"土地財政“中國三強,賣土地收入佔財政收入近80%,有些年份還超過80%,中國23個省財政賣土地收入超過50%,上海賣完6300平方公里沒得賣了,北京還有6000平方公里還有10000平方公里賣,再不夠把現在屬河北:"雄安“三縣又劃入北京,江蘇浙江賣完,上海沒得劃了,真正的財政強市是深圳,深圳17年賣地僅805億,不到北京上海1/5,深圳政府宜稱2018年0土地賣(即不賣地),深圳財政敢這樣做是他的稅收來源實體經濟!

四,北京是中央領導人所在地,不同美國完全由市場主導,天子腳下皇城哪個朝代那個時期不是最繁華的?

五,北京的企業是世界500強大央企,在國際競爭有很強資金`,技術和國家支持做後盾,在國內是壟斷性穩賺不虧的大“央企“,如中石化中石油國家電網,各大銀行等等,而上海的國企很多老掉牙,技術含量低,創新力不足,有些在垂死掙扎中,只不過是長三角是目前中國最大經濟圈,原本:實力很強蘇杭南無寧等另與上海的互補性強延緩他的衰退週期!所以本人認為北京最終強於上海!


獅山先生


是長江出海口成就了上海,是富裕的江南成就了上海,才有的上海反哺,你把長江出海口換成北京試試,你把長江流經河北試試,看看北京能超上海多少。你看看紐約倫敦,你再看看巴西利亞烏蘭巴托就明白為什麼上海能這麼屌了


KD1988


題記:上海和北京,誰的經理實力更勝一籌,這個話題似乎不用起比較,因為國家對這兩個城市的定位完全是不同的

結論:當然是上海的經濟實力更勝一籌的


一、國家定位不同

北京是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辦公所在地。這些名城中唯獨缺一個經濟中心。

上海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中國的經濟、交通、科技、工業、金融、貿易、會展和航運中心,首批沿海開放城市。重點定位就是中國的經濟中心。


二、GDP排名情況


雖然經濟總量差一點,但是還是上海力壓北京一頭

三、未來規劃不同

現在國家成立了雄安新區,那麼未來北京的一些產業將會搬到雄安新區去,未來北京的經濟總量勢必會下降一個層次,北京僅僅作為政治中心存在,所以還是上海佔據上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