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明朝的興起,是因為好的運氣,那明朝的滅亡是因為什麼?

上一篇說道,

明朝的興起,是因為好的運氣,那明朝的滅亡是因為什麼?

朱元璋的位置其實很不好。他身處於張士誠、陳友諒二大勢力的夾縫之中。二線受敵,如果大戰,他是最容易領盒飯的。

最初的時候,朱元璋和張士誠大戰,陳友諒從背後攻擊。幸虧這時候朱元璋出了一個很能幹,很能幹的侄子。死守鄱陽湖,一口氣守了一年九個月。才讓朱元璋老巢沒被抄。

後來朱元璋和陳友諒大戰。張士誠在背後。

部屬們都勸張士誠傾全力出擊。張士誠卻開始學會了享受,不想再鬥爭冒險拼命。

於是張士誠去打下了安豐,滅掉了劉福通。

我也是到後來才知道,朱元璋一軍可以崛起,在於淮西軍大規模的吃人肉。

武昌是當時最堅固的江城。本來哪怕陳友諒敗績,憑藉武昌城他還能守很久,最多輸掉外圍。

沒想到陳友諒蓋世梟雄,居然會死於流箭。朱元璋完全吞併二省地盤,回過頭來大戰張士誠。這下子張士誠傻了眼了。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張士誠傳》。張士誠輕徭薄賦,講義氣,有文化,算是一個很仁義的人。

而朱元璋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潑皮無賴。

張士誠很硬氣,他表示寧死也不做朱元璋的狗。

蘇浙的地盤雖小,卻是魚米之鄉。全中國最富庶的地方。更兼有海鹽之利,鈔票很多。在準備戰爭的半年多里,張士誠拼命砸錢,把蘇州造成銅牆鐵壁。

明軍跑過來啃張士誠,就一口啃到了鐵板上,怎麼啃也啃不下來。

但是,再好的城牆,也擋不住兵多。經過一年半的圍攻,最終蘇州還是陷落。張士誠自殺。

張士誠的硬骨頭,和張士誠的仁義,把朱元璋氣得發瘋。

尤其是蘇浙人民懷念張士誠,持續幾百年民間節日紀念張士誠 。更是讓朱元璋狹小的心胸氣得發慌。

於是朱元璋簽發了一條命令:既然老百姓懷念張士誠,則今後蘇浙地區稅賦增加10倍。作為懲罰。

朱元璋經常發瘋的,通讀史書,類似的鬧劇以後還會有很多。

這條命令,一開始是臨時性的氣頭上話。

不知道為了什麼,後來居然就沒取消。就一直跟著了大明王朝296年。

但是,作為一個正常人,無論如何也是交不出10倍的稅賦的。種地不可能。

在被逼急的情況下,蘇浙人民窮則思變。開始轉行入工商業。

農業產出不了這麼多的稅賦,而工商業則可以。

在“罰張”的命令之下,蘇浙人民拼命經商,“蘇州織造府”就在那時名聞天下。

明朝的興起,是因為好的運氣,那明朝的滅亡是因為什麼?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而另一方面,能收錢的事,中央政府從來不手軟。收著收著,這個10倍稅也漸漸成為慣例了。

有明一代,蘇浙二地的稅賦,佔到全國財稅總收入的1/2以上。有道是“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不是說的蘇州有多美,而是說蘇州有多富。

明朝是一個很小農思想的朝代,和他的創始人一樣。

和宋代不同,明代的主要收入靠農稅,而宋代靠貿易。這也決定了明朝的財政實力遠遠不如宋代。

一般認為,明代年稅收只有2700萬兩。而宋代哪怕喪失半壁江山,至南宋時仍有6000萬兩白銀。

明代因為皇帝祖訓的管制,搞到最後工商業的城市很少。武漢,成都,洛陽等大城市,居然都不出彩。

搞到最後,只有蘇浙地區商業完整地保留下來了。所以他們雖然要交10倍農稅,但卻富甲天下。也留下了無數才子佳話。

當然,10倍稅賦如此不合理的制度。僅僅是因為朱元璋的一句話,後世也不是沒有人想伸張正義的。

“罰張”稅收的最終取消。要等到了明朝末期,東林黨人在魏忠賢倒臺後很短的一個間隙。

在這段時間內,是翰林們通過巧妙的“稅制改革”。使得江南不用交這麼多稅。嚴格地說,是削減下降到接近零的位置。

可惜的是,不久之後就是明亡的慘劇。以至於後世有一部分史學家,抨擊東林,說清流誤國把錢都免光了,明朝才會亡國。

確切點來說,崇禎的確是亡於“沒錢”的。

要寫一千個,一萬個為什麼,“明亡”的原因,的確可以歸類為財政的崩潰。

但另一方面,南明之後,福王據有江南全部的財富。江北四鎮的老兵。可是表現也不怎麼樣。

明朝的興起,是因為好的運氣,那明朝的滅亡是因為什麼?

別說募兵反擊。就連像趙構一樣,守住江淮防線,南明都沒有做到。

可見,金銀錢財並不是一定的。

明亡有很多種原因。真正致命的,還是更根本性的東西。

下次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