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不忘初心為民生 群眾喜圓搬遷夢

“靠天吃飯”,“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這曾是貧困村青松村的真實寫照。低矮的磚木房,泥濘的鄉土路,刺鼻的垃圾溝,惡劣的自然條件逼迫村裡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長期外出務工,青松村空心化嚴重,脫貧攻堅工作進程緩慢。

2015年10月,縣委、縣政府開始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 順化鎮黨委、政府搶抓政策機遇,將解決困難群眾“三保障”問題與“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結合,確定解決“四類人員”住危房問題作為青松村脫貧致富切入口,積極協調爭取搬遷名額43戶,並計劃用3年時間分批次搬遷困難群眾。截止2018年8月底, 青松村已有40戶群眾喜遷新居,開啟了在縣生態工業園區“圓夢苑”小區脫貧致富的新徵程。

然而,“搬得出”容易,“穩得住”、“能致富”、“不反彈”是工作的重點難點。順化鎮黨委、政府積極與縣發改委、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領導小組協調溝通,逐步確定了搬遷群眾脫貧致富的“三步棋”:即資產收益扶貧、勞務簽約服務和產業發展共享。資產收益扶貧確保群眾每年可獲得穩定的資本分紅或資產收益,目前全鎮已申請上報資產受益戶67戶98000元,收益資金將於今年年底兌現;勞務簽約服務指政府牽頭與開發區企業簽訂“用工合同”,由企業培訓農民工持證上崗,確保群眾工資性收入穩定可靠,目前全鎮共有66戶貧困戶進入海升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甘肅華瑞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入工,月收入3500元;產業共享發展指依託戈壁農業示範園、食用菌產業園等企業,吸納貧困戶參與發展,由企業統一供應種苗、統一技術服務、統一產品包裝、統一加工銷售,降低貧困戶產業發展風險。以上措施,解決了搬遷群眾後續產業發展難題,確保了群眾“穩得住”、“能致富”。

不忘初心為民生,經過全鎮領導幹部三年多艱辛無悔的努力工作,順化鎮71戶困難群眾喜遷新居,擺脫了貧窮落後的舊面貌,譜寫著鄉村振興新故事。(任麗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