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剛生產兩三天的仔豬拉肚子,是怎麼回事?

楊楣


在夏季仔豬出生後兩三天拉肚子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夏季仔豬黃白痢發病率高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1、夏季環境適合細菌繁殖

夏季高溫高溼,非常適合細菌的繁殖,豬舍內細菌尤其是大腸桿菌的數量多了,自然侵襲仔豬的概率就會增大,仔豬黃白痢的發病率就會偏高。

  • 2、母豬採食量下降

夏季受熱應激的影響母豬採食量下降明顯,為了滿足仔豬的奶水需求母豬隻能調動自身脂肪,若奶水中脂肪含量過高,仔豬吃了這種奶水後就會引起仔豬腹瀉。


為了防控夏季仔豬黃白痢,養殖戶可從以下方法著手:

  • 1、降低豬舍內的溼度,加強通風,使用冷凝管搭配水分收集裝置,使用生石灰等都可以降低豬舍內的溼度。
  • 2、防控熱應激提高母豬採食,通過提高母豬採食量改善母豬奶水質量預防仔豬腹瀉,如使用各種防暑降溫措施降低豬舍內溫度,促進母豬採食恢復。還可使用早晚涼爽時喂溼拌料的方式提高母豬採食。
  • 3、藥物防控,從母豬產前10天開始一直到產後10天,母豬飼料中添加苦參止痢顆粒+林可大觀黴素,用以預防仔豬腹瀉。也可在仔豬出生後肌注土黴素,灌服慶大黴素、恩諾沙星等藥物預防仔豬腹瀉。



果然悠


是黃痢還是單純的拉肚子。其中黃痢是仔豬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又稱作早發性大腸桿菌病。如果不是這種情況單純的以拉肚子為情況的話。主要有以下的幾點原因,我們來看看吧!

看看上面的表格,上面已經說的基本上是比較清楚的了,其中紅痢也有黃痢也有,傳染性胃腸炎,球蟲病等,如果仔豬在出生過後收涼了,感冒了,有可能也會造成拉肚子的。另外我們也可以根據這個糞便的顏色,氣味,狀態等,判斷他們具體是哪一種病症,然後採取對症下藥實在不行就淘汰。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母豬造成的,剛出生後由於被動從母體獲得抗體,如果得不到抗體或者是母豬本身自己就出現了一些症狀,這些問題相應的也會表現在小豬的身上。

對於一般出生幾天就患病的小豬一般情況下都是管理不放造成的,當然也不排除一些爆發性的傳染病引起,但是總歸來說還是平時管理中存在問題,如果發病較多,無論是從平時的嚴格的消毒制度還是管理都應當做調整。在大廠裡面基本上沒有什麼獸醫,只有一個負責總區域的總收益,比廠長的地位還要高。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剛出生兩三天的仔豬拉肚子,是怎麼回事?

剛出生兩三天的仔豬拉肚子,很常見,也很嚴重,處理不好,不但影響仔豬的正常生長,嚴重的甚至會死亡,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這種病也叫仔豬早發性大腸桿菌病,患病仔豬排出黃色或者黃白色糞便,因此也叫仔豬黃痢病;主要感染1—3日齡的仔豬,其它日齡的豬不會感染此病。

此病的特點是發病迅速,一旦一頭仔豬出現症狀,其它仔豬也會隨著迅速發病;特徵是腹瀉劇烈,排出黃色或者黃白色帶有水泡的糞便,脫水迅速,治療不及時,會批量死亡。

仔豬黃痢病,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生,尤其以寒冷季節,產房高溼,骯髒,衛生條件不好時,發病率更高。此病通過消化道感染,帶菌母豬是主要感染源。


因此,防治此病,要從解決上面的問題著手。具體做法是:

第一,產房溫度要保持在15—22℃,要乾燥,

乾淨。

第二,對母豬要進行疫苗免疫,是防止仔豬黃痢病的有效措施。具體做法是,懷孕母豬產前30天和產前15天,用大腸桿菌疫苗進行免疫。

第三,仔豬一旦發病,可用硫酸慶大黴素口服治療。每次5—10毫升每公斤體重。每日兩次,連用3天。


總之,母豬產前免疫,產房保溫,乾燥,衛生是防止此病發生關鍵措施。一旦仔豬感染此病,很難保證不出現死亡現象

同意我的觀點,請點個贊;對您有所幫助,請多關注;謝謝。


老農說鄉村


剛生產兩三天的仔豬拉肚子。這是母豬中常見問題,簡單的說就是奶水問題。奶水有問題仔豬是很容易死亡的。改善奶水質量的唯一途徑就是輸液,一般母豬的用量處方為(林可黴素、慶大黴素、VC、VB6)各2O毫升、地米10毫升,葡萄糖氯化鈉3瓶,分別配伍快速輸液(每天一次),仔豬通過吃奶就能夠立見藥效,很神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