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拍摄纪实|《百年巨匠·建筑篇》摄制组沈阳北京拍摄实录

拍摄纪实|《百年巨匠·建筑篇》摄制组沈阳北京拍摄实录


编者按:近日,百集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第2季《百年巨匠·建筑篇》的拍摄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中,摄制组已经分头到各地采景实拍,“百年巨匠”公众号将持续连线各组人马,深入探访各拍摄地点,实时跟踪拍摄进程,爆料最新的拍摄讯息。各位“匠粉”们,请跟随我们一起进组探班吧!


2018年4月23日,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建筑篇》开机仪式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举行。该篇章将聚焦詹天佑、茅以升、梁思成、杨廷宝四位近现代中国建筑工程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以影像传记多角度展现他们不凡的人生历程和卓越的学术造诣。

《百年巨匠·建筑篇》总导演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寒冰导演担任。团队其他成员均为优秀的青年导演。

拍摄纪实|《百年巨匠·建筑篇》摄制组沈阳北京拍摄实录

2018年6月11日,按导演团队的拍摄计划,摄制组兵分两路:第一摄制组由寒冰带队,前往东北沈阳、吉林进行拍摄,拍摄的主体建筑是原东北大学图书馆(现辽宁省政府院内)、少帅府、沈阳老北站(原辽宁总站)、清昭陵(又称沈阳北陵);第二摄制组由青年导演石盛楠带队,前往京张高铁一标段清华园隧道、八达岭詹天佑纪念馆、青龙桥车站拍摄百年京张的工业遗址,老站房、詹天佑墓。

让我们随着导演们的镜头,追寻建筑巨匠们的先行足迹,现在就出发吧!

第一摄制组 目的地:沈阳

拍摄建筑:原东北大学图书馆(辽宁省政府院内)—少帅府—沈阳老北站(原辽宁总站)—清昭陵

拍摄纪实|《百年巨匠·建筑篇》摄制组沈阳北京拍摄实录

6月12日 原东北大学图书馆

原东北大学图书馆由当年的奉系少帅张学良捐资建设,由我们拍摄的建筑巨匠之一杨廷宝先生设计,1929年建成。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日军占领。

拍摄纪实|《百年巨匠·建筑篇》摄制组沈阳北京拍摄实录

拍摄纪实|《百年巨匠·建筑篇》摄制组沈阳北京拍摄实录

拍摄纪实|《百年巨匠·建筑篇》摄制组沈阳北京拍摄实录

墙上的累累弹痕犹在,是当年日军枪杀我同胞的铁证,触目惊心,提醒我们惨痛的悲剧不能重演。

拍摄纪实|《百年巨匠·建筑篇》摄制组沈阳北京拍摄实录

昔日东北大学教学主楼 梁思成先生在这里创建了建筑系

张氏少帅府

张氏少帅府也称西院红楼群,由杨廷宝先生设计。红楼群是张氏帅府规模最大、房屋最多的建筑。高度均为3层,另有地下室,其中有厢楼2幢,正楼4幢。大楼以北欧古典主义风格为主要特点,属于英国都铎式和哥特式的设计风格。红砖外墙,局部以混凝土饰面,红白相间,庄重而典雅。

拍摄纪实|《百年巨匠·建筑篇》摄制组沈阳北京拍摄实录

拍摄纪实|《百年巨匠·建筑篇》摄制组沈阳北京拍摄实录

拍摄纪实|《百年巨匠·建筑篇》摄制组沈阳北京拍摄实录

拍摄纪实|《百年巨匠·建筑篇》摄制组沈阳北京拍摄实录

寒导介绍说,红楼群从内部细节上来看,非常人性化,完全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从楼梯台阶每一级的高度,到窗台的高度,窗户的大小,采光的需求,甚至是电灯开关的高度,都非常细致考究,让使用者感到舒适方便。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设计,无不向我们展示出建筑大师的匠心独运和以人为本的精神追求,即使在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他们的用心之细密,令人心生敬佩,叹为观止。

6月13日 沈阳老北站

沈阳老北站(原辽宁总站),京奉铁路终点站,依然是杨廷宝先生的杰作。该站始建于1927年,1930年建成,1931年投入使用。1991年改为办公用楼。老北站建筑造型宏大壮观,设计手法受西方古典主义的影响,既有时代气息又有中国传统韵味,具有极高的设计水平和实用价值。

拍摄纪实|《百年巨匠·建筑篇》摄制组沈阳北京拍摄实录

沈阳老北站是杨廷宝回国后设计的第一座建筑,在我国近现代建筑史上具有其重要的纪念意义。

拍摄纪实|《百年巨匠·建筑篇》摄制组沈阳北京拍摄实录

拍摄纪实|《百年巨匠·建筑篇》摄制组沈阳北京拍摄实录

拍摄纪实|《百年巨匠·建筑篇》摄制组沈阳北京拍摄实录

拍摄纪实|《百年巨匠·建筑篇》摄制组沈阳北京拍摄实录

拍摄纪实|《百年巨匠·建筑篇》摄制组沈阳北京拍摄实录

拍摄纪实|《百年巨匠·建筑篇》摄制组沈阳北京拍摄实录

拍摄纪实|《百年巨匠·建筑篇》摄制组沈阳北京拍摄实录

建筑承载历史,沈阳老北站的每个角落都有着时间沉淀的质感。

奉京驿 大和旅社 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旧址

拍摄纪实|《百年巨匠·建筑篇》摄制组沈阳北京拍摄实录

拍摄纪实|《百年巨匠·建筑篇》摄制组沈阳北京拍摄实录

拍摄纪实|《百年巨匠·建筑篇》摄制组沈阳北京拍摄实录

拍摄纪实|《百年巨匠·建筑篇》摄制组沈阳北京拍摄实录

拍摄纪实|《百年巨匠·建筑篇》摄制组沈阳北京拍摄实录

拍摄纪实|《百年巨匠·建筑篇》摄制组沈阳北京拍摄实录

一幢老建筑就是一卷昭示历史痕迹、散发岁月气息的生动图画,承载着沧桑变化的记忆,人世的变迁悲欢。

拍摄纪实|《百年巨匠·建筑篇》摄制组沈阳北京拍摄实录

沈阳北站,摄制工作进行了一半,天空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差点把导演们淋成落汤鸡。还好,导演们准备充分,避雨及时。不过,雨幕的到来也给周围的景物增加了几分韵致。你们看,水色迷朦中的大和旅社是不是别有一番味道呢?

6月14日 清昭陵

这天,沈阳依旧小雨。在纷落的雨雾中踏进寂静清昭陵园(又称沈阳北陵),周围一片空旷孤寂,仿佛时光静止,空间挪移到古旧从前。

拍摄纪实|《百年巨匠·建筑篇》摄制组沈阳北京拍摄实录

拍摄纪实|《百年巨匠·建筑篇》摄制组沈阳北京拍摄实录

拍摄纪实|《百年巨匠·建筑篇》摄制组沈阳北京拍摄实录

拍摄纪实|《百年巨匠·建筑篇》摄制组沈阳北京拍摄实录

淅淅沥沥的小雨给摄制工作带来一些困难。拍摄时必须要有另一个同伴举伞遮雨,有时甚至要两个人一同举伞才能保证拍摄工作顺利进行。为了取得最佳的拍摄角度,导演们也顾不上地面湿冷滑腻,直接趴在地上的雨水中拍摄,他们的专业精神让我们肃然起敬。

拍摄纪实|《百年巨匠·建筑篇》摄制组沈阳北京拍摄实录

拍摄纪实|《百年巨匠·建筑篇》摄制组沈阳北京拍摄实录

清昭陵是清朝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

这里也是建筑大师们留下足迹的地方。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当年在东北大学教学时,曾前往清昭陵,用他们在西方学习到的测量方法,在中国建筑装饰上进行了实地操作,并且努力攻克了中国古建筑与西方建筑学相融合的一些难题。

持续关注《百年巨匠》,看我们用影像讲述过去的故事,下一期,“百年巨匠”将聚焦《百年巨匠·建筑篇》摄制组在北京的拍摄实况,敬请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