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他的顏體行草作品,6次獲國展最高獎

談到行草書,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二王,尤其是王羲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讓王右軍從魏晉紅到了現在。《蘭亭序》也成為了歷代書家競相學習的不二法帖。當今書壇學習二王行草的人數不勝數。

而在這其中,沈桂林老師則憑藉他的顏體行草在萬軍從中殺出了一條路,多次斬獲全國性大獎,在當今這個學書飄浮、人云亦云的時代,沈老師無疑是個特例。

沈老師生於湖北崇陽,自古“惟楚有才”,然而沈老師卻說自己是個愚人,天分不高,只有努力學習才能追上其他人。我倒覺得他是一個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之人,他獲得的許多大獎證書就是證明!

在問及沈老師在顏體學習道路的感想時,沈老師謙虛地說:我腦子笨,學東西不快,多虧了我的恩師和摯友的幫助,才有今天這點小成就,實在慚愧。談到他“沈氏顏體”的形成,沈老師引用了書法家沈培方先生的話:“學書猶如打井,找準一個地方,不管有多艱難,要一個勁的往下挖,一直要挖到見水。等你挖見水了,地下河是相通的。”並結合自己的學書歷史進行解釋:剛開始我就是學習顏體的楷書,對顏體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喜愛,直至中年,又專攻顏體行書。我雖然笨,卻深知,學書,應該跳出古人。所以我又在其中融入其他的風格。2013年,我又參加了張旭光書法研修班,重新學習了二王行書,用二王的“地下河”滋潤我的“沈氏顏體”。至此,我30年的學書才算略有小成。

他的顏體行草作品,6次獲國展最高獎

一如他的恩師王道國先生,沈老師對待他人也是古道熱腸,對學書者更是不遺餘力、登門送教,實乃教書者的榜樣。對待學書,沈老師要求初學者要下足3個功夫:

1.苦工。學書如打鐵,千萬次的打擊,才能鍛造出一把絕世好劍,耐得住爐火的炙烤,才能堅硬剛強。

2.細工。學書如琢玉,眼到、手到、心到,盡精緻,致廣大。方能成為一塊子岡玉。

3.巧工。學書如練功,不僅要練適合自己的,更要找到其種的法門,學會四兩撥千斤。

談及這3個功夫,沈老師感慨道:我學習書法30餘年了,走了很多彎路,吃了很多苦。我希望能將我的書法感悟分享給更多的書友,讓他們更快地成長。我個人也十分喜愛書法報視頻這樣一個能夠傳播文化的新媒體,在這裡分享學習心得也是我的榮幸。

他的顏體行草作品,6次獲國展最高獎

導師介紹 · 沈桂林

他的顏體行草作品,6次獲國展最高獎

沈桂林 湖北崇陽人。師從王道國先生。主要擅長顏體行、楷書,魏碑及漢隸。三十多次在中書協舉辦的全國大賽中獲獎或入展。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湖北省書協會員及行書委員會委員,王鐸書法院院士,西安碑林博物館名譽館員,國學修養與書法•首屆全國青年書法創作骨幹高研班成員,張旭光老師課題班助教,沈桂林書法工作室導師。

獲獎入展

主要獲獎

第三屆全國青年展優秀獎(最高獎)

首屆“西狹頌”全國書法展優秀獎(最高獎)

首屆“雲峰獎”全國書法展優秀獎(最高獎)

“魏晉風度”全國書法展優秀獎(最高獎)

“鐵人杯”全國書法展優秀獎(最高獎)

“信德杯”全國書法展優秀獎(最高獎)

“張九齡杯”全省書展一等獎 (廣東書協)

湖北省第七屆書法篆刻展一等獎 (湖北書協)

湖北省第五屆書法黃鶴獎政府最高獎 (湖北書協)

主要入展

全國第十屆書法篆刻展

第二屆冊頁書法展

第三屆行草書展

第七屆楹聯書法展

首屆小品書法展

第三屆西部書法展

全國職工書法展

“鄧石如獎”全國書法展

“百里杜鵑”全國書法展

“天下大同”全國書法展

“瘞鶴銘獎”全國書法展

“廉江紅橙獎”全國書法展

“乾元杯”全國書法展

“埇橋杯”全國書法展

首屆“鍾繇獎”全國書法展

首屆“沙孟海杯”全國書法展

首屆“孫過庭獎”全國書法展

首屆“王安石獎”全國書法展

首屆“陶淵明獎”全國書法展

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週年全國書展

生態大連全國書展

第二屆“翁同龢杯”全國書法展

他的顏體行草作品,6次獲國展最高獎

本次書法報視頻將邀請沈桂林老師指導教學,分享他的學顏心得。

本次課程您可以學到

1.《爭座位帖》的用筆技巧及精彩片段的臨摹。

2.顏體行草書特有的篆籀筆法和絞轉筆法。

3.精講《爭座位帖》的單字、字勢、字組和書法節奏的特點。

4.從《爭座位帖》過渡到“魯公三稿”的拓展臨習,學會對法帖的實臨與意臨。

沈老師書藝高超、教學經驗豐富,希望大家不要錯過這次學習的機會,踴躍報名,讓自己的書藝得到更大的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