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旅途见闻—江苏(连云港老街)


1925年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把连云港建设成东方大港的梦想为连云港以后的发展描绘了蓝图。1935年后,当时陇海铁路局廖秋杰局长认为港口建成后仍称老窑太土,便从港口北边的连岛和南边的云台山各取首字拼成“连云港”一名,后来在路过宿迁的火车上遇见时任县长的王公屿,二人商讨后取得共识,遂以登报公布。

连云港,简称“连”,古称“海州”,江苏省省辖市。因面向连岛、背倚云台山,又因连云港港,得名连云港。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曾在这里工作生活十多年,对这里充满感情。可以用“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来形容她的特点。

连云港老街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又称"连云老街"、"连云古镇"连云港老街。原名老窑,原是黄海岸边、云台山脚下的一个小渔村,一千多年前,就有人在这里定居。

1933年以前,连云港港口尚未正式开始建设,老窑的基本经济形态是落后贫穷封闭的小渔村,1925年后,随着连云港海岸线东移,原大浦港船只经常搁浅,港口遂于1933年迁至老窑,港口发展已现雏形。

古代,这里曾是犯人流放烧窑的地方,所以它被人们称为老窑。

老街自1933年连云港建港,经民国政府管理、日寇侵华占领及1948年解放后至今,山城石街石房的特殊地理风貌和不同历史阶段留下的时代印记,形成了具有一定自然特色和人文积淀的海滨山城石镇。

连云港人民影剧院。

海防司令部。1938年日寇占领连云港期间所建,1946年国民党海防司令部进驻。

它从布局到细节,都是二、三十年代建筑中的精品,它曾经见证着历史的变更,荷兰人、日本人、国民党驻军等不同的人住过这里,给它添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和传奇。

果城里民国建筑群在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列为"十大新发现"。

这里不仅是横贯中国大地的陇海铁路东段起点,而且是我国沿海脐部的重要港口连云港港的所在地。

曾经名噪一时的云台山隧道,现在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这座老镇面积仅37万平方米,却历经荷兰建港、民国建市、日寇占领和解放战争不同时期的风雨沧桑。

东陇海线的起点,又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第一镇,老街见证了大港起步,成为亿吨大港的发源地。

老街还是我国沿海脐部的重要港口连云港港的所在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