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安邦智庫ANBOUND建議中國發展“成武軸心”

安邦智庫ANBOUND建議中國發展“成武軸心”

眾所周知,中國經濟正處在增速向下調整的“新常態”之中。這是一次比較複雜的系統調整,涉及到產業、槓桿、增長模式、金融體系、政府與市場關係,以及中國與世界經濟關係等多方面。

坦率地說,在經歷了較長時期的高速而又相對粗放的增長之後,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比過去要少了一些,人口紅利逐漸消失,要素成本居高不下,城市資產價格更是大幅上漲,債務和金融的風險也無法令人放心,更別談越發約束的環境要素。

從區域上看,過去扮演經濟增長主動力的東南沿海地區,正面臨過度城市化、人口老齡化、經濟增長放緩的共性問題。

這一切,都使得中國尋找新增長動力變得更加困難。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討論如何有效“發掘”新的增長動力,對今天的中國將有現實意義。

作為國內的獨立研究機構,安邦智庫對國內經濟的研究是基於廣泛的田野考察基礎上的,基於這樣的研究方法,安邦智庫首席研究員陳功最新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政策建議“成武軸心”,即在中國的腹地和心臟地帶,建立一個以“成都和武漢”為核心軸的發展帶,以此推動長江中游地區的區域經濟發展,為中國經濟整體上維持穩定增長帶來一個可觀的發展增量。

陳功認為,在當前的世界大格局下,中國的經濟政策必須尋求新的突破。在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因為城市化進程較早、成本高企、年輕人口匱乏、產業單一、商業繁榮程度不足、老齡化嚴重等原因,今後這些地區面臨的是穩定消費以及城市治理的問題,主要是鞏固原有的經濟成果。

這種背景下,我們需要利用中國的幅員優勢和發展梯度差異,尋找新的經濟抓手和新的發力點。

在陳功看來,中部地區還不算髮達的長江流域,有望成為今後帶來經濟增量的重要發動機。在長江中游地區存在兩個重要的節點城市,一個是成都,一個是武漢,兩者組成一個發展軸心,即“成武軸心”。

從空間來看,成都到武漢的直線距離大約1000公里,這個發展軸直接涉及到四川、重慶、湖北三個省(直轄市)區域,如果再考慮到湖南省北部區域,“成武軸心”區域的人口超過2億。

由於地處中部,“成武軸心”區域的成本相對較低,而且接近亞洲腹地市場,距離沿海地區也不算太遠,因而極具爆發性的發展潛力。

與此同時,從區域來看,“成武軸心”它位於長江經濟帶的西段和中段地區,向東則與中國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地區相接。一旦發展起來,“成武軸心”地區有望成為中國經濟的“中部加速器”。這一地區的發展,本身就是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支撐,與長江經濟帶的相關發展計劃完全重疊,在資源和政策上都能與長江經濟帶的發展相互協調。

安邦諮詢的研究團隊在實地考察中發現一個現象,在成都和武漢這兩個支點城市,近年都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口和人才集聚,成都方面要做得更好一些,吸引了為數不少的技術、金融、服務各類人才集聚,甚至還吸引了來自北京、上海的企業和人才在此落戶。

武漢吸引人才相對慢一些,但由於武漢是全國第二大高校集聚城市,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校年輕人彙集,也為武漢今後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人才資源儲備和潛在的消費能力。

可以認為,成都和武漢所呈現的吸引人才的現狀和增長前景,與京、滬、深等高成本的一線超級城市相比有趨勢性的差別。

如果能夠在中部地區發展起“成武軸心”,中國經濟的發展格局會為之改觀。這個發展軸目前的經濟規模已經比較可觀,川、渝、鄂三地在2017年的經濟規模已超過9.3萬億元人民幣,佔中國經濟比重達11.3%。如果軸心能夠發展起來,將能有效帶動中部地區以及長江流域的區域發展。

這種情況下,中國經濟增長就不會快速滑向5%,而會穩定在6%左右。而這一速度對中國的經濟轉型非常適中。

我們相信,一旦中央接受發展“成武軸心”的建議,那麼今後的重點就是充實相關地區的領導班子、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活化市場資源和經濟活力的問題了。

我們要強調的是,現在國內在戰略上的目標大都已經明確,關鍵是要在改革的基礎上,放手讓地方一搏,充分發揮地方的積極性,與中央協調配合,一起來推動中國經濟的平穩轉型。

實際上,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證明,改革開放的成就,從來就離不開地方的積極參與和推動。這個成功的經驗,現在應該繼續發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