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巾幗不讓鬚眉,盤點活躍在抗日戰場上的“雙槍老太婆”們?

抗日戰爭時期,曾經湧現出了一大批女性英雄人物,民族存亡的危急關頭,他們挺身而出,不畏艱險,以大無畏的精神對抗外來侵略者。他們也許不是什麼權勢地位極高的大人物,他們也許自身存在著各自缺點,然而他們卻是從來沒有想過退縮或者是屈服,依然是進行著不屈不撓地抗爭。

巾幗不讓鬚眉,盤點活躍在抗日戰場上的“雙槍老太婆”們?

這些抗日女英雄中,有些人騎射功夫了得,又擅長使用雙槍,因而被人稱作為“雙槍女英雄”。

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雙槍老太婆”形象出自於經典革命小說《紅巖》,那是個極具傳奇性的人物,她是“瘋老頭”華子良的妻子,華鎣山游擊隊的成員,擅長使用雙槍,因此而得名。後來在小說改編成的電影《烈火中永生》她也有出鏡,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據《紅巖》的作者之一楊益言說,“雙槍老太婆”雖然是虛構的人物,但有著三個原型人物,鄧惠中、劉隆華、陳聯詩,她們都是了不起的女英雄。

鄧惠中是華鎣山地區游擊隊的主要領導人,後因叛徒出賣,被國民政府抓捕,被關押在重慶渣滓洞,於解放前夕為國民黨特務殺害。

巾幗不讓鬚眉,盤點活躍在抗日戰場上的“雙槍老太婆”們?

劉隆華是華鎣山游擊隊第五支隊的政委,組織支援了多場起義,新中國成立以後還活躍在政治舞臺上。陳聯詩是川東華鎣山遊擊縱隊的主要創建者與領導者之一,在當地很有威望。

三人之中,鄧惠中、劉隆華,雖然被作為“雙槍老太婆”的原型之一,但現實中卻是沒有擅長使用雙槍的記載,陳聯詩倒是在任職川東北臨工委赤衛隊三支隊支隊長時,帶著一支雙槍隊轉戰於嶽池、武勝、合川、西充等地,因而算是名副其實的雙槍女英雄。

除了以上三人,在抗日戰場上,當時還活躍著很多“雙槍老太婆”,她們巾幗不讓鬚眉,積極投入抗日戰場,成為時人敬仰的女英雄。

趙洪文國(1881—1950)

巾幗不讓鬚眉,盤點活躍在抗日戰場上的“雙槍老太婆”們?

趙洪文國,是現在網上最為熟知的、也是當時民間傳播最廣的“雙槍老太婆”,她本名洪文國,跟隨丈夫姓趙,遼寧省岫巖縣人,她自身有著多個頭銜,“游擊隊之母”、“民族之母”、“趙老太”。

1932年九一八事變後,趙洪文國的三子趙侗組織抗日義勇軍,趙洪文國不惜變賣家產全力支持。1934年,又是在她的支助下,以學生為主要骨幹的“少年鐵血軍”得以成立。正因為趙家在“鐵血軍”的威望,趙家受到了日本人毀滅性打擊,房屋被焚燬,家產也被毀盡,趙洪文國也被抓入獄中,後因多方籌謀才從獄中逃出,但趙洪文國從沒有放棄過抗爭,配合著兒子不余余力地打擊敵人。

1937年,趙氏母子在北平組織建立起了“華北國民抗日軍”,攻破北平第二模範監獄,解救出了不少犯人。當年,趙洪文國又在太行山籌建了抗日光復軍,以對抗日本人。趙洪文國身邊常常帶有兩支盒子炮,她能夠做到雙手同時開槍,而且百發百中。一次,她還左右連發幹掉了兩個日本兵,“雙槍老太婆”的名聲也就越來越響。

1939年,因雙方誤會下,趙侗所率的200人部隊在陳莊,遭到八路軍伏擊,趙侗與妹妹趙理智雙雙被擊斃。之後,趙洪文國壓下悲傷,與國民政府積極合作,堅決抗日,並屢次將自己的子女送往敵後戰場。抗日戰爭勝利後,趙洪文國靠向了國民政府一邊。

1949年,趙洪文國來到重慶,組建了西南反共救國軍第二路綏靖縱隊,她以“總統府留守”自居與四子趙連中一起,抵抗進軍四川的解放軍。1950年,趙洪文國在與解放軍對抗中被捕,當時政府還想爭取她,就連周恩來都為她求情,但她不為所動,依然故我,最終還是被送上法場處以了死刑,時年為七十歲。

黃八妹(1906-1982)

巾幗不讓鬚眉,盤點活躍在抗日戰場上的“雙槍老太婆”們?

黃八妹,又名百器,閨名翠雲,金衛鄉扶王埭人,出身貧困家庭,長大後以販私鹽為生,她從小喜好槍術,能雙手發槍,因而被人稱作為“雙槍黃八妹”。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後,黃八妹在家鄉組織起300多人武裝隊伍,專門與日偽軍對抗。1938年,她的隊伍與浙江平湖謝友勝部游擊隊合併,她被委任為特務大隊長。1939年黃八妹帶著隊伍收復王江涇,被任命為國民兵團自衛大隊隊長。

1942年,黃八妹因參與“忠義救國軍”,一度為新四軍俘虜,後經改造後釋放。1944年,黃八妹所部攻克平湖縣虎嘯橋等地,被委任為杭州灣護航大隊隊長。解放戰爭時期,她又被任命為蘇浙邊區勘亂建國總隊平湖縣大隊副隊長、浙江省綏靖第一團團長等職,積極與人民軍隊對抗。

巾幗不讓鬚眉,盤點活躍在抗日戰場上的“雙槍老太婆”們?

1949年,黃八妹隨同國民黨軍隊撤離大陸,之後她曾潛回大陸刺探情報,於1950年退回臺灣。1982年,黃八妹因病在臺灣去世。

凌泉

巾幗不讓鬚眉,盤點活躍在抗日戰場上的“雙槍老太婆”們?

凌泉,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人,1938年加入革命隊伍,參加抗日,跟隨部隊活躍在皖東北嘉山縣山區。在一次戰鬥中,凌泉從日軍那裡繳獲了兩支槍,從此就一直佩帶在身邊,身邊同事們因她擅長使用雙槍,戲稱他為“雙槍女俠”。

1940年,在掩護群眾過程中,凌泉雙槍連發將4名日軍擊斃,從此也就將“雙槍女俠”的名聲傳播開來。在與日軍的戰鬥中,凌泉往往是衝鋒在前,完全不要命,被人稱作是“小土匪”。1942年,凌泉被安排到銅陵順安一帶,進行抗日救亡活動,為便於工作,她改名為趙雲生,至此後,這個名字一直伴隨著她。

解放戰爭時期,改名後的趙雲生參加過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新中國成立以後,被安排到地方上工作。

賈春英(1912-1984)

巾幗不讓鬚眉,盤點活躍在抗日戰場上的“雙槍老太婆”們?

賈春英,陽新縣陶港鎮賈村人,早年做過童養媳,受表哥羅冠國影響,參加革命。

1930年,賈春英被任命為鄂東特委婦女會主任,後又轉任鄂東特委婦委書記。期間,他努力學習,練就了雙槍連射的技能,因而被人稱作“雙槍春姐”。1931年,湘鄂贛特區成立,賈春英被任命為鄂東南特委常委,之後她又當選為鄂東南婦女會主任。

賈春英湘鄂贛地區十分有名,多次粉碎國民黨軍隊的“圍剿”,並與“黃埔四女傑”之一的胡筠並稱湘鄂贛“雙芙蓉”。1934年,湘鄂贛蘇區轉入游擊戰爭,在一次戰鬥中賈春英因受傷而被捕。1937年,經多方營救後,賈春英被釋放。

1939年,賈春英重新回到陽新工作,從事抗日工作,秘密收集各種情報。解放後,因為疾病困擾,賈春英回到鄉里,過起隱居生活,以致使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這位女英雄當年的光榮事蹟。

趙一曼(1905-1936)

巾幗不讓鬚眉,盤點活躍在抗日戰場上的“雙槍老太婆”們?

趙一曼,原名李坤泰,人稱李姐,四川省宜賓人,1924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考入宜賓女子中學,同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於10月考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成為第六期女生隊學員。

1927年,趙一曼由組織選派,前往蘇聯留學,就讀於莫斯科中山大學。1928年,趙一曼回到國內,從事地下工作。1931年,趙一曼被調往東北,組織領導工人運動。1934年,趙一曼組織創建了農民游擊隊,任職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第二團政治委員。

趙一曼當時在東北讓日軍吃了不少的苦頭,並被人稱作是“挎雙槍,騎白馬的密林女王”,大漲了中國人的威風。然而,1936年,在與日本軍隊作戰中,趙一曼不幸被俘,最終英勇就義。

李林(1915-1940)

巾幗不讓鬚眉,盤點活躍在抗日戰場上的“雙槍老太婆”們?

李林,原名李秀若,福建龍溪縣人,幼年時期跟隨家人僑居印度尼西亞,直到1929年才回到國內,先前在廈門讀書,1933年後轉入上海愛國女中就。

在校期間,李林積極投入到抗日救亡運中去,引導組織學生們奮起反抗日本人的暴行。1935年,李林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投入到革命隊伍。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受組織委派,李林被安排派到晉綏邊區,加入到女兵連,之後,她又被任命為雁北抗日遊擊隊第8支隊支隊長兼政治部主任。當時李林年僅22歲。

1938年的一次戰鬥中,李林所在的部隊繳獲了大批戰馬。李林就此練起馬術,練就精湛的騎術外,她還練就了在馬上雙槍連射的本領。在與日軍交戰時,她常常是衝在最前面,雙槍連發,擊中敵人無數,讓日軍見識到了這位“雙槍女英雄”的厲害。

1940年,日軍晉綏邊區發動“大掃蕩”,為拯救被圍困的幹部群眾,李林多次騎馬衝入到日軍的陣營中,最終她身負重傷,只得撤到附近的白雨廟。

依據廟宇周邊的形勢,李林盡力於日軍周旋,掩護幹部群眾順利撤退。而已經是三個月身孕的她,卻是精疲力竭,最終李林開槍自殺,至死也不投靠日軍。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菊花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