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一出好戏》:我饮不须劝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人间百态,有阿Q,有闰土,有赵家人,有祥林嫂,有刘和珍君,有梁山好汉,有江东子弟,有居庙堂之高,有处江湖之远,还有一代天骄,更有汗滴禾下土……戏里戏外,每个人只能演自己,如果有朝一日,世道变了,是否能换个活法,丧家之犬成为英雄,金缕玉衣沦为布衣草鞋。

《一出好戏》:我饮不须劝

影片《一出好戏》,有点冗长,导演黄渤野心勃勃,“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他试图用一部电影阐述人类简史,但结局看似美满,实则依然无奈。梦醒时分,黄渤和舒淇的牵手才是故事里人物能触手的温暖,而活在梦里不愿意醒来的张艺兴,从纯洁到厚黑,能想起来的理想只是想要吃鱼。千古一帝的秦皇,希望长生,卧薪尝胆的勾践,梦想宏图霸业,其实,人间皆是虚幻,“悲欣交集”,是知所生知所亡,只不过在希望、梦想在追逐过程中,人生被“金钱、权力、地位、虚荣”等符号迷幻,何谓初心,童年时恰若初见。

《一出好戏》:我饮不须劝

舒淇很美,42岁了,应该不仅是保养有方,而是心态决定魅力了。我从没觉得舒淇很美,至少不是传统意义的美,女人忌讳大笑,但《一处好戏》里的舒淇,笑得春光灿烂、全无遮掩,连带把饰演的人物超脱于故事了,使这段她与黄渤在若即若离中又觉真假难辨中相知升华的感情戏有点突兀,但又仿佛是生活中的寓言,有些事,共同渡过是一种可能,如何渡过,或者是否修成正果,并不重要,人若为结果而活,许多事没有意义,人若为过程而活,今天的新鲜,就是今天的快乐。

《一出好戏》:我饮不须劝

想法很多的黄渤,妄图把对人间秩序的理解,通过人间置换的方式,呈现出另外一种可能,即三段式的生活场景,表现为活下去的原始状态,可分配、交易的社会模式,追求均好性的乌托邦,连穿着到最后都换成了带有明显寓意的病号服。黄渤,还是适可而止,虽然借机讽刺了资源垄断、货币贬值等,但人性之坏,尤其是乌合之众在穷途困境以及信仰洗脑中所呈现出来的破坏力,远比影片深邃得多。但即使这样,《一出好戏》的智力水准和批判精神,仍无法覆盖大多数人群,很多人把影片当成了喜剧,低估了黄渤的良苦用心。

《一出好戏》:我饮不须劝

之前,读了不少介绍黄渤的文章,不少都是抄来载去,关于黄渤过去经历的版本基本是一个模样,显然,经历过读书、唱歌、做倒爷、演路人甲到成为明星,他对于人间的真假,“金钱、权力、地位、虚荣”的追逐有过认真和全面的思考,泛读黄渤近期的微薄,皆是关于影片的路演,认真两字贯穿始终。对比绝大多数的中国电影,《一处好戏》属于用心之作,即使存在过度表演,过度说教,以及面面俱到的野心,依然遮盖不了黄渤的才华和品格,在割韭菜及圈钱已经成为各行业通病的当下,对得起投资人,对得起主创,对得起观众是影片得到良好口碑的基础。

《一出好戏》:我饮不须劝

有颜值的人,要努力,没有颜值的人,要更加努力。据说2004年春天,佩奇和布林给所有投资者写了一封信,信的开头就指出:不作恶。人间,有时候不怕没文化耍大刀,就怕知识分子耍流氓,科技公司是否作恶,取决于他们能否控制自己的黑暗原力,起码从结果来看,很多科技公司,越有能力,越产生黑暗原力,悲催的是,有时,屠龙战士替代了那条恶龙,制造出新的恐惧。看了《一出好戏》,倒是让我增添了一些希望,至少黄渤是敬业的,舒淇是有态度的,张艺兴在用努力证明自己的颜值。

《一出好戏》:我饮不须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