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明朝一共16位皇帝,为什么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谁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用户64598321


确切的说,明朝16个皇帝留下了15个皇帝陵。

所谓“明13陵”仅仅是指建造在『北京昌平天寿山的,其中的13个皇帝陵建筑群』。另外,其中有一个皇帝的陵墓是在『北京海淀玉泉山』,其中有一个皇帝的陵墓是在『南京玄武紫金山』,还有一个皇帝没有留下陵墓。细说如下:

【明朝第1个皇帝朱元璋陵墓在南京】


大家都知道明朝创始人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是在南方起兵,明朝建立时的国都是在南京。后来才由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迁都到北京。所以,朱元璋去世后,是安葬在南京玄武区紫金山的,这就是『孝陵』。『孝陵』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合葬陵,与北京的『13陵』没在一起。

【明朝第2个皇帝朱允炆没有陵墓】

朱元璋直接把皇位位给了孙子朱允炆,这就是明朝第二个皇帝『建文帝』。可惜好景不长,朱允炆做皇帝没多久,就爆发了“靖难之役”,发生了燕王朱棣与朝廷的战争。叔叔朱棣篡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建文帝下落不明。


其实,皇帝下落不明,也应该立个衣冠冢什么的。不知道继任的皇帝,朱棣是忘了?还是不愿意?反正,明朝第二个皇帝没留下陵墓。

【北京天寿山13个陵墓有哪些皇帝?】

明成祖朱棣登基后,就把大明朝国都从南京迁都了北京,此后的明朝皇帝陵都在北京了。先看看这天寿山13个陵都有谁的?

明朝第3位皇帝朱棣—长陵,这是明皇陵里面最大的,属于天寿山13陵里面的祖龙墓;第4位朱高炽——献陵;第5位朱瞻基——景陵; 第6位朱祁镇——裕陵;第8位朱见深——茂陵; 第9 位朱祐樘——泰陵;第10位朱厚照—康陵; 第11位朱厚熜——永陵;第12位朱载垕—昭陵; 第13位朱翊钧——定陵;第14位朱常洛—庆陵; 第15位朱由校——德陵;第16位朱由检—思陵;

通过上面的清单,我们会发现『天寿山的明13陵』中少了明朝第7位皇帝朱祁钰(景泰帝)的陵墓。

【第7位皇帝朱祁钰陵墓在北京玉泉山】

景泰帝朱祁钰的陵墓为什么没在天寿山陵墓群中呢?这就要提到明朝的一件丢脸的“国耻”。当年明朝第六位皇帝朱祁镇御驾亲征,抵御蒙古人瓦剌部的入侵,领着几十万大军出征,却被人家瓦剌“活捉了皇帝朱祁镇,兵临北京城下”,这就是【土木堡之变】。

朱祁镇被抓走了,他弟弟郕王朱祁钰火线称帝(就是景泰帝),力挽狂澜,击退了瓦剌,保了大明朝安定。朱祁镇被尊为太上皇,后来被瓦剌放了回来。景泰8年,朱祁钰病重,朱祁镇发动政变,重新坐上皇位,并且不承认景泰帝的地位,这就是著名的【夺门之变】。

所以明朝第7位皇帝死后,没有被葬入与『天寿山』的皇陵,而是以王爷的规格葬到了『玉泉山』,直到明朝第8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上位后,承认了景泰帝朱祁钰的地位,将『景泰陵』升格为皇陵规格。

【总结,明朝16个皇帝,其中13个葬在天寿山,有2个没有葬在天寿山,还有一个没有陵墓,明朝总计15个皇陵。】


尔朱少帅


明朝从朱元璋开国到最后一个上吊而死的崇祯皇帝算起,一共传了16个皇帝,皇帝死了都得葬入陵园,而且按明朝的传统,爸爸儿子孙子孙孙子都得葬在一处,搞大团结嘛,死了咱一家人也要其乐融融的。

而这一处“已死明皇帝”们的家就是现如今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的明十三陵,可问题来了:

“不是有16位皇帝吗?怎么十三陵里就葬了13位呢,另外3个皇帝去哪儿了?”

首先,请各位来看看十三陵里各家皇帝的位置图:

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

唯独少了哪三位呢?

一、“我爱南京,只葬南京”

当然啦,少的第一位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众所周知,老朱当时开国后是在南京定的都,那会儿北京是他的四儿子燕王朱棣的封地,试想,老爹死了,怎么可能去葬在儿子的封地上呢。

因此,老朱当年喊出了:“我爱南京,只葬南京!”的口号,死时葬在南京钟山的“明孝陵”。

二、“叔叔你好狠,夺了我的位,我化成灰也不让你找到!”

老朱死了,把皇位传给了小小朱,即他的孙子朱允炆,是为“建文帝”,开启了大明的第二代王朝。可是这时候,小小朱的叔叔们坐不住了,你这小毛孩凭什么啊,而且刚当上皇帝就搞削藩,把我们这些叔叔弄得很惨,于是乎,四叔坐不住了,一个“靖难之役”把侄子打下台,自己做皇帝,并迁都北京,从此,北京开始了他的首都时代(也是房价高涨的时代!)

而被打下台的建文帝在掩护下成功逃脱,从此之后不知所终,作为叔叔的朱棣出于关(sha)心(ta),自当上皇帝就开始一直寻找侄子的下落,其实是为了斩草除根,但都无果,于是,这第二位皇帝一直行踪成迷,至死也不知道他葬在哪儿!

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前两位皇帝,估计大家都会很容易的想到他们不葬北京,但这第三位,相信就鲜有人知道了,他是谁呢?

就是他朱祁钰!

前段时间一部热播的《女医明妃传》就深刻的YY了他和他哥哥以及一位女御医的故事。

朱祁钰是谁呢?他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皇二子,明英宗朱祁镇弟弟,众所周知,当年本来是他哥哥朱祁镇做皇帝的,是为“明英宗”,结果这皇帝年轻时昏庸无能,宠信宦官,当北方蒙古族的瓦剌部在首领也先的率领下已经打到国境时,他听信太监王振的建议御驾亲征,本来皇帝御驾亲征没啥,还能鼓舞士气,但英宗这次的亲征却在太监王振的错误指挥下,成了一次“闹剧”,而英宗本人也被瓦剌部落俘获,成了“俘虏皇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当时朝野振动,皇帝都被抓了,国家咋办啊!不过咱中国古代历来是最不缺皇帝的,一堆人等着呢,眼红着呢。于是,经过商议,由英宗弟弟朱祁钰继位,改元景泰,并遥尊英宗为太上皇。

后来,在朱祁钰的带领下,打破了瓦剌的进攻,英宗也被放了回来,再之后,通过“夺门之变”,朱祁镇又从当时已病重的弟弟手中夺回了皇位。

哎!夺就夺了呗,可英宗要夺的“彻底”,咋彻底啊?就是把朱祁钰当皇帝后开始在十三陵里修建的陵寝也给“夺”了,搬走了,“你以后都不是皇帝了,不准葬在十三陵!”

(景泰陵)

于是,本来可以入主十三陵的景泰皇帝朱祁钰就被哥哥朱祁镇给搬到了北京西郊玉泉山金山口,以王爷规格下葬。

所以,明朝虽有16位皇帝,但朱元璋、朱允炆、朱祁钰都没有被葬在十三陵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