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 實際出發,精準分析,提升脫貧實效

雲南省勐海縣暖和村東暖新寨,一個邊境群山中的小村落,29歲的哈尼族小夥子咪圖對上海人很是親近。從未出過雲南的他,竟然對與當地結對的上海松江區數個鄉鎮名如數家珍——他從心底裡感謝上海人給村裡修了水泥路。

今年路剛一通,不少茶業的採購商就進來了,自家炒制的茶業,每斤售價50元。咪圖一家多年來的主要收入都靠售賣茶葉,這"高價"是從未見過的。他家現已脫貧,四口之家去年純收入約5萬元。近幾年,村裡更多的鄉親脫貧了。在上海援滇力量的幫助下,村支部旁新建了茶葉初制所,成立了暖和高山雲霧生態茶葉合作社,賣出去的"暖和茶葉"可追溯。益品康天下茶葉產業鏈長了,附加值高了,咪圖這樣的年輕人回來了……這一幕,被上百位上海對口支援幹部看在眼裡。

8月4日至5日,上海市區縣結對攜手奔小康行動現場會在勐海縣舉行,上海援滇、援疆、援藏、援青、援三峽的對口支援幹部,從四面八方來學習交流。如何把脫貧工作做得更細更實,並加強方式方法創新?這是他們總在琢磨的思考題。

實際出發,精準分析,提升脫貧實效

雲南省勐海縣暖和村,暖和高山雲霧生態茶葉合作社裡的村民正忙著炒製茶葉。益品康天下

務實推進扶貧的精準路徑

現場會為何選在勐海縣?是想讓上海對口支援各地的幹部們來取經。這個"普洱茶第一縣"在上海松江區的結對幫扶下,已在全雲南省的貧困縣裡率先脫貧。這在不少人看來,憑藉的"法寶"便是堅實的產業基礎。比如益品康天下普洱茶產業,這裡有萬畝古茶園的文脈,有百姓種茶製茶的傳統,有大小兩千家茶場的規模效應,有職業教育穩定培養合格勞動力,有茶藝茶道文化傳播的渠道,從而造就了億元計的產值和利稅、萬人計的勞務就業和一整條完整成熟的產業鏈,帶動文旅、商貿、物流、服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一"葉"興則萬業興,上海支援當地的幹部,抓的就是這個"牛鼻子",在打通產業、企業、就業鏈上持續發力,並從各村各戶的實際出發,精準分析,提升脫貧實效。

被上海人提升了產業鏈、品質與口碑的不僅是當地的普洱茶。今年5月,"松江大米"谷種落地勐海縣,目前已基本試種成功,未來將被統一包裝、統一加工、統一推廣,勐海當地大米的品牌建設速度由此加快。此外,松江區還創新金融保險扶貧的新模式,積極推動"保險+期貨+龍頭企業"扶貧項目落地。

實際上,這種扶貧路徑,上海對口支援各地的幹部都會。日喀則市拉孜縣副縣長、上海援藏幹部陶文權,跟記者講該縣的藏雞養殖扶貧產業;日喀則市江孜縣委常務副書記、上海援藏幹部王高安說起縣裡的藏紅花;上海援疆幹部說巴楚縣的土瓜,如今成了"巴楚留香瓜",在上海市場上紅了數年;上海援果洛幹部,則與記者唸叨當地的牛肉、貝母等……他們暗自給自己鼓勁,產業培育總要有久久為功的思想準備,做好規劃,將產業幫扶和勞務協作掛鉤,並多想一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貧困戶內生動力的金點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