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延禧攻略对打如懿传,但比起这部“宫斗”剧,它们差了什么?

延禧攻略对打如懿传,但比起这部“宫斗”剧,它们差了什么?

延禧攻略对打如懿传,但比起这部“宫斗”剧,它们差了什么?

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大概是《延禧攻略》和《如懿传》正面刚的戏剧化场面。

说到中国的宫廷戏,绕不开的一个词语是——宫斗。

一群处在深宫的女人,就在后宫那么小的一方天地之下,为了一个男人的恩宠斗得你死我活。

《延禧攻略》和《如懿传》,用了同样的年代背景,同样的人物,同样的事件,后宫女人们同样勾心斗角,只是穿了不同的鲜亮外衣。

当然,两剧最表面的不同点在于:乾隆是真爱继皇后还是真爱令妃娘娘?

延禧攻略对打如懿传,但比起这部“宫斗”剧,它们差了什么?

这个问题对于皇帝来说,挺难回答的。

让一个后宫佳丽三千人,每天睡一个女人都不重样的男人来选他最爱哪个女人,就好比问拥有一屋子漂亮衣服的女人,你这一生最爱哪件衣服。

延禧攻略对打如懿传,但比起这部“宫斗”剧,它们差了什么?

很有意思的是,这两部戏也仿佛在隔空斗法,精彩程度甚过剧情。

从《还珠格格》到《金枝欲孽》,再到《步步惊心》《宫》《甄嬛传》,中国的宫廷剧繁荣至少有20年。

权谋、爱情,以及婆媳关系,是宫斗剧不变的三大主题。

《延禧攻略》女主角魏璎珞仿佛 “穿越小说女主角”,带着现代思想,将乾隆朝的后宫以及乾隆,搅得服服帖帖。

毕竟我们看了那么久的憋屈女主角言情剧,每次都恨不得跑进电视机里把主角捶醒,现在来了一个魏姐,每两集就教陷害她的妃子宫婢们重新做人,岂能不爽?

当然,《延禧攻略》让人惊喜的地方不仅仅是打怪爽文,这部剧很难得地表现了后宫妃子们被皇权埋没的寂寞感以及女性之间的慈悲心

延禧攻略对打如懿传,但比起这部“宫斗”剧,它们差了什么?

有些失望,《延禧攻略》依旧是一部宫廷爱情喜剧片,在大量的“打怪”情节之下,后宫女性的生存状态的表现并不全,观众们最津津乐道的,仍然是“卫龙cp”。

现下很多宫廷剧,都让观众们进入一个异次元的迷幻世界:

女人们不断内斗,不惜杀死女性同类,千方百计地让自己的身份与身体得到晋升(陪睡)的机会,被皇帝(男权/皇权)占有,从而到达她们的人生巅峰。

女性被集中在小小的一方后宫天地里,她们翻天覆地,互相倾轧,受了委屈,被其他女性压迫,而拥有强权的皇帝则是她们唯一的正义之师,也是她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一环。一个不被皇帝睡,住在冷宫的女性,是最卑弱,最失败的女性。

一个妃子失了宠,她首先想到的不是皇帝的问题,而是“那个女人”抢走了皇帝的心。

这心思,和现下常见的老婆扑在车前窗上大喊“打小三”,是一模一样的:男人有了另外的女人,那一定是被那个狐狸精迷住了,而不是这个男人的责任。

大清已经灭亡了100多年了,很多现代人的思想却一点进步都没有!

如果说,《还珠格格》《金枝欲孽》还有红尘作伴、离开宫廷、向往江湖的寄托,有着追求自由与善恶的渴望。

越到近年,在影视剧中,这种江湖气息越来越淡,所有的戏剧冲突,越来越囿于强权/皇权之下,越来越内化到宫廷。

延禧攻略对打如懿传,但比起这部“宫斗”剧,它们差了什么?

在后宫一方小小的天空之下,在等级森严、弱肉强食的后宫当中,碾压对手一路往上爬,这其实就是阶层固化的当下集体意识的写照

退隐江湖,做时代的反叛者,这都无法在当代社会引起共鸣。

一群女人,身在宫廷内,却不自知自己身在囚笼,每个人都在为皇帝的宠爱而斗来斗去。女人之间互为仇敌,十八般恶毒的技艺纷纷上身,栽赃陷害甚至不惜杀孩子……

虎毒不食子,真不知道“杀孩子”这个传统是自谁而起?

延禧攻略对打如懿传,但比起这部“宫斗”剧,它们差了什么?

延禧攻略对打如懿传,但比起这部“宫斗”剧,它们差了什么?

在宫斗思维之下,杀孩子是大快人心,逆风翻盘是心之所待,主角黑化是剧情必然,而女性之间,是不可能有纯粹的友谊的。

为什么女性之间就不能有纯粹的友谊,不能相濡以沫,不能不爱作为统治阶级的皇帝?

在这里,我不得不吐槽,在现在的很多宫斗剧思维(也是当下很多人的思维)中,两个女人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友谊的。

无论穿衣吃饭,步步惊心,每一步都冲着算计而去。一个女性直登青云后,她身边的人,除了常年相伴的老婆子,同龄的女性必然有嫉妒和争斗之心。

延禧攻略对打如懿传,但比起这部“宫斗”剧,它们差了什么?

《如懿传》中的海兰与如懿,可算是姐妹情深,表现了难得的后宫女性之间的友谊。但也仅限于此。当海兰与如懿合谋杀死(甚至未出世的)婴儿时,这友谊是何其扭曲!

我觉得,女性之间的嫉妒和争斗之心,远没有社会所认为的那么高。

然而,社会偏见不断告诉我们,女性有着比男性很强的嫉妒心。

很多研究显示也并非如此——

一项由CNRS-GATE和加州大学的专家进行的研究显示,工作中,女人喜欢团队合作而男人更喜欢竞争。

研究显示,女性比男性更愿意跨越党派界线,达成立法共识。男议员出于党派立场,更爱干阻挠、拖延;女议员则更愿意努力建立联盟,推动新政策。

延禧攻略对打如懿传,但比起这部“宫斗”剧,它们差了什么?

由于女性天生比较敏感的心思,的确让她们能够非常迅速地感受到细微的情绪。我非常赞同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关于女性打扮的一段解读:

人们常说,女人打扮是为了引起别的女人的嫉妒,而这种嫉妒实际上是成功的明显标志;但这并不是唯一的目的。通过被人嫉妒、羡慕或赞赏,她想得到的是对她的美、她的典雅、她的情趣——对她自己的绝对肯定;她为了实现自己而展示自己

面对姐妹反目、嫉妒成风的天朝宫斗剧,hulu剧《名姝》无疑打开了我的思维界线。

延禧攻略对打如懿传,但比起这部“宫斗”剧,它们差了什么?

与天朝宫斗剧类似,《名姝》讲的也是女人之间的撕逼。

在18世纪末的英国,有五分之一的女性以从事娼妓为生。

延禧攻略对打如懿传,但比起这部“宫斗”剧,它们差了什么?

何以至此?

因为她们真的没有什么权力啊!

所以,当贵族妻子听到丈夫被杀之后,她并没有为丈夫的死而哭天抢地,而是觉得自己终于自由了。

延禧攻略对打如懿传,但比起这部“宫斗”剧,它们差了什么?

在当时的伦敦,有个著名的妈妈桑Lydia,她开了一家高级妓院,接待的都是王公贵族男性。

这些男人,家里有着妻子,自己在外面光明正大地养小三逛妓院。在那时,养一个漂亮的众人艳羡的小三,不仅有面子,还表示你有钱有地位。

延禧攻略对打如懿传,但比起这部“宫斗”剧,它们差了什么?

在伦敦的贫民区,还有个妈妈桑,叫Margaret。她在小时候,被饥饿的母亲卖了做妓女,现在,她的两个女儿,姐姐成了伦敦著名的妓女,被喜怒无常的有钱人包养,妹妹即将成为妓女,从而来补贴家用。

延禧攻略对打如懿传,但比起这部“宫斗”剧,它们差了什么?

Margaret手下的妓女们,每做一单生意,要给Margaret分成,做房租费以及服装餐饮费。

撕逼的事,主要在两个妈妈桑争夺生意间展开。男人,只不过是她们要争取的顾客。

延禧攻略对打如懿传,但比起这部“宫斗”剧,它们差了什么?

在这部片子里,除了两个剑拔弩张的妈妈桑,通过栽赃陷害、弄臭对方名声、打对方房子玻璃等等方式轰轰烈烈地撕着逼外,并没有把心思放在男人,尤其是那群嫖客贵族身上。

延禧攻略对打如懿传,但比起这部“宫斗”剧,它们差了什么?

因为她们清楚地知道,男人只看重自己的财产

延禧攻略对打如懿传,但比起这部“宫斗”剧,它们差了什么?

Margaret的大女儿Charlotte是个已经混入上流社会的名妓,她被一个有钱贵族包养了。她衣食无忧,贵族提供着她的所有开支,常常带她出去见上流社会。

延禧攻略对打如懿传,但比起这部“宫斗”剧,它们差了什么?

然而,她并没有因此感到快乐和满足。

她所感到的是,囚禁和屈辱。

延禧攻略对打如懿传,但比起这部“宫斗”剧,它们差了什么?

小女儿Lucy面对家里想要换房子(搬妓院到繁华地段),选择卖自己的初夜补贴家用。

买她初夜的那个人,正是包养了她姐姐的贵族。

延禧攻略对打如懿传,但比起这部“宫斗”剧,它们差了什么?

演到这里,按照天朝的逻辑,这两姐妹大概是要为了一个男人大打出手了。

毕竟,我们常常能见到大马路上正室打小三,男人在一旁劝架的精彩画面。

延禧攻略对打如懿传,但比起这部“宫斗”剧,它们差了什么?

《名姝》就高明在这里,它非常敏锐地洞见了这个事件发生的真正原因:那个男人才是罪魁祸首。身为底层的她们只不过是受害者。

延禧攻略对打如懿传,但比起这部“宫斗”剧,它们差了什么?

所以,我们并没有见到司空见惯的两姐妹反目成仇,而是更加相濡以沫。

妹妹Lucy的初夜并没有那么顺利,面对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他居然萎了。他威胁妹妹,不准说出去,要妹妹对外界说这一晚他如愿得到了她的初夜。

Lucy则拿了一点钱,到马棚找到了一个少年,买下了少年的初夜。

延禧攻略对打如懿传,但比起这部“宫斗”剧,它们差了什么?

如果今后无法掌控自己的身体,那么现在,她要掌控一次。

这也是我喜欢《名姝》的地方,它一方面给我们展示了两大老鸨为了争夺市场而使出的不择手段,另一方面,这部电视剧告诉我们一个很多人都没有考虑过的问题:在那个年代(或者也可以说,在现在这个时代),女性的悲剧并不是另一个女性造成的,而是男权制度下的必然产物。

延禧攻略对打如懿传,但比起这部“宫斗”剧,它们差了什么?

在《名姝》中,可以说,没有一个男人是真正公正的好男人。

贵族自不必说,没有一个贵族是好东西。

当年买下Charlotte的初夜的是一对夫妻——你没看错,是一对夫妻——妻子热情地为丈夫选择妓女。

延禧攻略对打如懿传,但比起这部“宫斗”剧,它们差了什么?

还有一对贵族兄妹,妹妹常年遭受哥哥的性侵却无处诉说。

妹妹的钱财全都被哥哥控制,。当妹妹与Charlotte走得近时,变态的哥哥首先想到的是,夺走这个妓女的使用权。

延禧攻略对打如懿传,但比起这部“宫斗”剧,它们差了什么?

唯一一个算得上好男人的是Margaret的丈夫,一个自由黑人。

不过,这个男人明显没有在Margaret最需要他的时候出现,他那时候因为Margaret和另一个老鸨的争斗而生闷气呢。

延禧攻略对打如懿传,但比起这部“宫斗”剧,它们差了什么?

《名姝》这部片子,给我们撕开了一个口子,让我们看到了一点真相。

相比还在走老路的《如懿传》,同为宫斗剧的《延禧攻略》也依稀给了我们一些不一样的视角。

秦岚扮演的富察皇后,正是这个视角的载体。

延禧攻略对打如懿传,但比起这部“宫斗”剧,它们差了什么?

从一开始,她是这场“宫斗”中的特权阶级。她和皇帝少年夫妻,得到了皇帝足够多的爱(在历史上,乾隆写过100多首诗悼念富察皇后,而且,乾隆写得最好的,也正是悼念富察皇后的诗),而她却选择死。

延禧攻略对打如懿传,但比起这部“宫斗”剧,它们差了什么?

她的死,不是万念俱灰的死,也不是功败垂成的死,而是作为反叛者的死。

她的死,是最决绝的反叛,“从今以后,我不再做皇后了,只做富察容音”。

延禧攻略对打如懿传,但比起这部“宫斗”剧,它们差了什么?

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宫斗剧中难得的反抗精神。

她对后宫游戏规则非常清楚,她拼命保护魏璎珞,是保护曾经的那个自己,因为 “她是我的希望”。因为魏璎珞是她对自由的向往。

延禧攻略对打如懿传,但比起这部“宫斗”剧,它们差了什么?

她知道自己从嫁给乾隆的那一刻起,就不再是富察容音。

她被要求完美到无可挑剔,要宽容端庄,她整个人,被皇后这个身份,紧紧包裹。而这一切被人认为是“善解人意”,是“孝贤纯”。

延禧攻略对打如懿传,但比起这部“宫斗”剧,它们差了什么?

她质问:“我容音一生没做过一件坏事,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

她选择死亡,是不想再掺和无谓的后宫争斗。

很遗憾的是,《延禧攻略》中这样的表现并不多,一切又回归到了老百姓对于帝王情爱的想象当中了。

中国宫廷剧,还是任重道远。

延禧攻略对打如懿传,但比起这部“宫斗”剧,它们差了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