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全國治超看山西 科技治超看壽陽

在壽陽縣貨運源頭統一計量信息綜合平臺的大屏幕上,記者看到,壽陽祥升煤業有限公司門口的磅房、磅道及出口一覽無餘,駛上地磅的卡車、司機、牌照清晰可見。在工作人員開出單據,車輛駛出磅房不久後,這輛卡車的輪軸、核定載重及承運貨物等信息便出現在大屏幕上。這只是該平臺日均監控的2100餘輛卡車中的一輛,而像這樣安裝全程監控的重點企業在壽陽縣已有50家。

作為全國重點產煤縣、全省重要石料產地,壽陽縣每年經公路外運煤炭、石料約1350萬噸,治超壓力大、難度高,全縣超限超載率曾達到85%。運輸戶“散、小、亂”的現狀還導致不少煤礦存在著闖站、無票運煤等跑冒滴漏現象,嚴重擾亂煤炭市場管理秩序,造成源頭企業煤炭稅費流失。不僅壽陽如此,超載問題也一度是全山西省交通運輸領域的通病。

多年來,壽陽縣高度重視治超工作,不斷完善工作體制機制,轉變監管方式手段,持續加大工作力度,超限超載行為得到了有效遏制。特別是面對治超工作的新形勢,壽陽堅持以科技為引領,依託現代互聯網和信息化技術,在全省率先開展貨運源頭科技治超工作。

2012年,投資335萬元建成治超綜合信息管理系統,與12家重點石料企業對接,與市治超信息管理監控中心聯網,對車輛進廠、裝載、過磅打票、出廠實現了全程監控。針對涉煤企業,投資470萬元,建立集科技治超、稅源監管、環境治理、交通安全於一體的貨運源頭統一計量信息平臺,通過服務端、客戶端、監控中心和數據共享四大模塊,將10家煤礦、28家洗煤廠全部納入監控範圍,利用網絡傳輸收集各企業及所有進出運輸車輛信息數據,實現對源頭企業的遠程實時監管,有效堵塞監管漏洞。並通過在縣屬5個超限檢測站全部安裝不停車檢測系統,在主要運輸幹道安裝車輛不進站檢測抓拍系統,對所有運輸車輛實行IC卡“一車一卡”管理等科技化管理辦法,對治超工作的環節、流程進行優化再造,全縣治超工作實現了上檔升級。基本形成了數據彙總分析、違法信息抄告、執法監督管理、部門聯合聯動的治超信息化體系,開創了常態化、長效化、科技化治理的新格局。

在監控中心,壽陽治超辦負責人還展示了壽陽治超的又一發明“貨運源頭統一計量信息單”。上面記錄了源頭企業出廠每輛貨車的車型、核定載重、卸貨地點等相關信息,這些信息與監控視頻中出現的每輛車一一對應。他說,“此舉不但為治超築牢數據支撐,而且為稅務部門徹底解決了稅收徵管和資源價款徵收沒有依據、沒有手段的問題,做到了應收盡收。2017年,壽陽縣超限超載率僅為0.01%,1—10月份,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同比增長58.4%,科技平臺的助推作用功不可沒。”

大貨車司機王俊文也說:“現在的超載治理和以前不一樣了,各種高科技設備全程覆蓋沒有死角,徹底打消了部分司機的僥倖心理,不僅行業得到了規範,也保護了我們的出行安全,現在跑運輸放心多了。”(記者:田利民 通訊員:張超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