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 寻踪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千多年前,诗人刘禹锡用寥寥数笔勾勒出时代沧桑巨变,也让这条隐藏于六朝古都南京的幽僻古巷声名鹊起——

寻踪乌衣巷

乌衣巷是晋代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宅第,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显身份尊贵,因此得名。乌衣巷门庭若市,冠盖云集,从这里走出了王羲之、王献之及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等文化巨匠。书圣王羲之,其作品《兰亭序帖》向来被认为是"天下第一行书";其子王献之书法也名满天下;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其诗被誉为芙蓉出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名句不知倾倒多少文人墨客。乌衣巷见证了王谢的艺术成就,与两大家族的历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历史紧密相连。

寻踪乌衣巷

寻踪乌衣巷

王导谢安纪念馆

乌衣巷是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宅第,从这里走出了东晋举足轻重的大臣王导、隐居东山以诸葛自喻的谢安。为纪念他们的勋业,现在乌衣巷内建有"王导谢安纪念馆"。建筑古朴典雅,庭院内精雕细镂、飞金重彩。内有书法展、东晋起居陈列室与淝水之战的壁画,大有魏晋遗风。堂内悬挂有王导、谢安画像,成为人们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佳处。

寻踪乌衣巷

来燕堂

中唐,诗人刘禹锡以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叹,足见王谢旧居早已荡然无存。南宋时期,建康城曾一度得到恢复和发展,"商品繁盛,民殷物阜"。人们又在倾圮的王、谢故居上重建"来燕堂"。其址在乌衣巷东,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士子游人不断,成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胜地。只是小街两侧的铺面房都开成了民间工艺品店,中外游人在此可以观赏和购买到各类工艺品。

寻踪乌衣巷

"来燕"取自当年谢安以燕传信的故事,东院内来燕堂的堂匾系当代著名书法家沙曼翁书写,以隶体杂汉简,笔锋遒劲有力,象征着六朝时期"王谢大宅"的风范。"金陵四十八景"。其中的第28景,景名即"来燕名堂",就是"来燕堂",只见大堂正中竖立着一尊王羲之铜像。大学陈列了王谢古居的一上前文史资料。

鉴晋楼

"鉴晋"则分明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意思。匾额上的大字均以隶体书写,大有魏晋遗风。建筑里面有着东晋的雕刻展,东晋起居室,淝水之战的壁画,竹林七贤图和顾恺之作品洛神赋的复图,以及仿兰亭的曲水流觞渠等。也都颇可以重见到魏晋人物的风采。

寻踪乌衣巷

王羲之塑像

王羲之爱鹅出了名,曾经写一本《道德经》换了山阴道士的一群白鹅。后来唐代大诗人李白还写了一首诗来叙述这件趣事呢!"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黄庭》即指《道德经》)

寻踪乌衣巷

王羲之一笔写出一个鹅字原作,没有明确的标示,有点难找。王羲之如此喜欢白鹅的原因传说与他钻研书法有关。

他认为执笔时食指要像鹅头那样昂扬微曲,运笔时则要像鹅掌拨水,方能使精神贯注于笔端。王羲之爱鹅的目的原来是为了练字。王羲之一笔写出的这一个鹅字,不知道观察了多久的白鹅才练成的。

寻踪乌衣巷

听筝堂和曲水流觞渠

古代文人墨客聚会在曲水流觞旁,在曲水流觞里面放一个倒满酒的杯子,杯子飘到谁面前,谁就要作一首诗,饮一杯酒。而王谢古居的院落内就有这样的曲水流觞,游人很是喜爱。

寻踪乌衣巷

寻踪乌衣巷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上文德桥旁的南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