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湖南一個偏僻鄉村因何魅力竟被稱為“湘南第一村”!

郴州在湖南,不算旅遊發達的城市,因而導致許多人來到郴州,都不曾知曉這裡隱藏的美景。今天我們去見識一個已有600多年曆史的古村,它就是被稱為“湘南第一村”的郴州市永興縣高亭鄉板梁村。

湖南一個偏僻鄉村因何魅力竟被稱為“湘南第一村”!

板梁村始建於元至正18年(1358年),興盛於明清時期,是一個濃縮湘南民俗民居歷史、規模宏大、保存完好、聚族而居、風景優美的古村落,2010年列入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

湖南一個偏僻鄉村因何魅力竟被稱為“湘南第一村”!

板梁村的得名有這樣的傳說:明永樂年間,承事郎劉潤公返鄉建古廳,當廳堂建築即將完工張燈結綵準備上樑時,竟不見橫樑。忙亂之際,村民發現村前河溪漂來一塊木板,工匠撈來一量,尺寸正好與屋樑相合,工匠以板代梁,後人就把村子起名板梁。

湖南一個偏僻鄉村因何魅力竟被稱為“湘南第一村”!

板梁村是金陵古驛道岔路口,溝通湘北湘南以致廣東、廣西的重要通道之一。因為乘船逆湘江而上,板梁是終點,所以當年板梁就成了方圓百里的商埠之地。據說給楊貴妃送嶺南鮮荔枝就是通過這條驛道飛馬傳送的。

湖南一個偏僻鄉村因何魅力竟被稱為“湘南第一村”!

整個村莊靠山面水,村前視野開闊,小河繞村而下。村裡的民居錯落有致,街巷井然有序,曲徑通幽,小橋流水。民居、祠堂、清泉、水井、池塘、曬穀坪、古驛道等有機結合,構建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村聚落環境,宛如一幅優美動人的山水畫卷。

湖南一個偏僻鄉村因何魅力竟被稱為“湘南第一村”!

村裡的主要道路是由一條長長的青石板大路鋪成的“官道”,縱橫交錯的石板路連通大街小巷、民居店鋪。

湖南一個偏僻鄉村因何魅力竟被稱為“湘南第一村”!

板梁村目前連片保存的古民居有300多棟,棟棟雕樑畫棟、刻簷飄頂,石雕、磚雕齊全,人物、花鳥、山水刻得栩栩如生,且棟於棟之間各不相同,較全面集中湖南的建築風格。尤以原清朝三品官員劉紹蘇故居、劉紹連故居保存最好、美不勝收。

湖南一個偏僻鄉村因何魅力竟被稱為“湘南第一村”!

劉紹蘇故居是一棟典型的磚木結構三進式湘南民居,整個建築佈局顯得特別有品位,富有皇家的氣息。堂屋屏風上的木雕精緻別樣,窗戶上的圖騰組雕形態逼真。

湖南一個偏僻鄉村因何魅力竟被稱為“湘南第一村”!

在當時技術不是很發達的時代,圖騰的雕刻完全是靠木匠憑著自己的印象去完成,並沒有樣品來臨摹,可見木匠大師手藝的高明。

湖南一個偏僻鄉村因何魅力竟被稱為“湘南第一村”!

板梁祠堂很值得一看,這些祠堂建於明朝永樂年間,是古人用於祭祀祈福的場所。如今,這裡的人們大大小小的紅白喜事都在祠堂裡舉行。每個祠堂的前方都有個池塘,池塘裡蓮葉茂盛,成為板梁的一道迷人風景線。

湖南一個偏僻鄉村因何魅力竟被稱為“湘南第一村”!

​村北象鼻山懸崖上有一棟小巧而奇特的小樓,名曰“望夫樓”,登樓頂可望穿河溪和官道盡頭。據說古代板梁為商埠之地,男子們多乘船順溪水外出經商,婦女們在家日夜擔心,牽愛有加,每天都去崖頭注目觀望。為了感謝家妻們的牽掛之情,也為望夫婦女們遮風擋雨,眾商賈集資在這裡蓋了一棟樓臺,取名“望夫樓”

湖南一個偏僻鄉村因何魅力竟被稱為“湘南第一村”!

山崖下有兩口古井,名為雙龍泉。這兩口上千年曆史的古井,至今仍噴湧如注。據說就算大旱之年它們也不停噴湧,正是這兩口古井滋潤了板梁村這方神奇的土地。

湖南一個偏僻鄉村因何魅力竟被稱為“湘南第一村”!

我們看到古井噴湧的水量很大,伸手試探了泉水,清涼浸骨,清甜潤心。村民在這裡淘米洗菜,孩子們在下方的水池裡玩水嬉戲,好不熱鬧!

湖南一個偏僻鄉村因何魅力竟被稱為“湘南第一村”!

這就是板梁村,一座能讓人和時間都“慢下來”的古村莊。(文/大眾互信 圖/網絡)

湖南一個偏僻鄉村因何魅力竟被稱為“湘南第一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