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网约车高“门槛”城市 排名多靠后

法制晚报讯 “网约车新政”实施两周年,人民网发布《2018中国25个重点城市网约车包容度排行》。从测评结果来看,成都、三亚、无锡网约车“门槛”相对宽松,青岛、重庆、大连等地则较为严格。但综合来看,准入门槛高仍是目前影响网约车发展的重要因素。

据介绍,该榜单设立三大指标,经过加权最终得出城市网约车包容度指数,三大指标及网约车政策宽松度。

成都、三亚、无锡的网约车包容度分列前三位,宽松、低门槛、创新特质受到舆论关注。

排名较后的城市主要是在户籍、车牌、轴距、排量等方面设置了较高门槛。

严格的网约车准入政策一旦与当地打车难、打车贵的问题叠加,很容易引发舆论质疑。一般认为,严苛的准入制有利于网约车安全运营,但轴距、排量等与安全非直接相关的指标的高门槛引发不少争议。如排量方面,不少专业分析人士指出,排量越大,油耗相应越高,排放的污染物也会更多。设立不小于2.0L或1.8T这样的门槛,恐怕与“绿色、低碳出行”理念存在冲突,与国家鼓励小排量汽车发展的要求存在冲突。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监管研究部副主任李强治表示,目前,网约车在各地合规进展慢,拿证率低,政策落地难。网约车市场份额前四的平台:滴滴、神州、首汽和易到持证平均数仅占已出台政策城市数的25%,大量小平台在本地申请平台证却又不实际开展运营。

李强治认为应当建立以放松管制、融合发展、公平竞争为总体发展思路的监管模式。以安全为监管目标强化服务保障;明确大数据监管标准、范围;建立平台责任和管理制度考评机制;成立三方监管机制,实现“政府管平台,平台管用户”的分层监管模式。

但网约车政策并非一成不变,不少城市也根据政策实施效果对政策进行适当调整。

如2017年9月,福建泉州对现有的网约车细则进行调整完善,在准入车型、卫星定位装置要求等层面降低要求,泉州也成为全国首个调整网约车政策城市。随后,甘肃兰州和浙江杭州也分别进行了相关调整。酌情降低网约车准入门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在“网约车新政”实施两周年之前,曾举办专题研讨会。

会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监司副司长韦犁表示,网约车监管在聚焦出行安全的同时,也应重视立法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立法应当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认为,监管部门需要更多地听取社会和公众的声音,对现有监管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客观评估和深入论证。“监管政策背后的本质还是新经济和传统经济的冲突,更深层次涉及公共治理体系问题,如何避免政策制定过于任性和随意,避免征求第三方和公众的意见走过场,是公共政策制定科学化、民主化面临的挑战。”

“政府监管部门应秉持鼓励创新、审慎包容原则,按照分类监管的思路,在准确认识网约车新业态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新业态发展需要的监管政策。”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朱巍建议,可以尝试建立多方治理的监管机制,成立由政府部门主导,平台企业、社会机构和公众共同参与,具有第三方监督性质的网约车多方治理委员会或相关职能机构。对于一些涉及公共利益的社会公共事件,可以在多方治理委员会框架下探讨。(朱健勇)

制图/肖霄

城市网约车包容度

指数测评三大指标

网约车准入车辆标准/网约车司机准入标准:

轴距、车价、车型、排量、车牌、车辆使用情况等;

驾龄、户籍、学历、其他限制性条件等

城市合法网约车平台数量:

根据网络公开数据整理

舆论友好度:抽样当地媒体报道和网民评论分析倾向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