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再读红楼,始明伟大

再读红楼,始明伟大

没有人质疑红楼梦的伟大,所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本书,即使很多人只知道一个脸谱化的概念,说林黛玉很喜欢哭,薛宝钗很世故,至于红楼梦讲述了什么,小时候,我听父母说,它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上学后,官方的解释是红楼梦通过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批判了当时的封建社会云云。

我自己开始看红楼梦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走马观花,不知所云,年纪虽小,只觉得喜欢书中人物的说话,与这本书独有的语言描述,不见任何赘述,所有人人物个性都那么鲜明,伟大的小说家都不会是脸谱化的形式来写作,人的性格从来都是多面的,甚至有时带着面具,就像川剧的变脸一样,每个人在每一个不同时刻,所表现出来的自己也是不一样的。

再读红楼,始明伟大

红楼梦第三回,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的表现堪称完美,各种应对自如潇洒,准确把握各种人的心思与忌讳,完美避开为她设的陷阱,在地域上,林黛玉自幼生活在南方,在扬州,而贾府在金陵,也就是南京,地方不同,习俗不同,但是没有给年纪如此幼小的孩童造成影响,小小年纪,已经懂得察言观色,根据红学家的各种推论,当时的林黛玉,可能不过七八岁的样子,表现堪称天才,与所有人对她的脸谱化印象并不符合,比如爱哭,爱使小性子,那样的她,只是在宝玉面前,或者,是宝玉在的时候,她也会嫉妒,难过,会感到失落,我在阅读的时候,才觉得她这样,或许是正常的小女孩情态。她是太完美了,书中明确说出,林黛玉“才貌世应稀”,秉绝代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哭泣的时候,连附近的宿鸟栖鸦都不忍听,至于才华,则自不必说。

再读红楼,始明伟大

红楼梦中,曹雪芹的高明之处,在于写出世人的复杂多变,人不是那么简单,为了各种利益权利,也是明争暗斗,王熙凤世故老辣,精明强干,即使黛玉进贾府的那一节,表现也是与众不同,大展风采,书中原话,“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一番话面面俱到,不露痕迹,让所有人都听了很舒服,既夸赞了林黛玉,暗合了贾母的心思,也不会让在场的贾母的嫡亲孙女感到尴尬,林黛玉是出世之人,而王熙凤是入世的,在大观园中人,只有王熙凤没有读过书,大字不识几个,她每天要做的,是打理这个有几百口人的家庭,平衡各种利益,在上要伺候好贾母,王夫人,邢夫人,而这几个人互相也是面和心不合,在平辈里,也要照顾好黛玉宝钗等,对下,还要恩威并施,更重要的是这个家否则年纪轻轻,如何服人?在一次大家族人聚会中,众人都知道王熙凤善于说笑话,再简单平凡不过的事情经她嘴里说出也最是妙趣横生,但是那一次,她的笑话却是寡淡无味,我当时年少不懂何以如此,后来才明白,贾母先说的笑话,以王熙凤的精明,怎么会夺了领导的风光?自然要懂得避嫌,有能力的人,不会急于展示自己,所有人都不会怀疑凤姐的能耐,这个时候,适当的韬光养晦,就是很重要的,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看你一个人大出风头,那样置他人何地?懂得适当隐藏锋芒,让他人也能展示自己,这才是为人处世的哲学。

再读红楼,始明伟大

小人物也会绽放大光芒,在书中,林黛玉史湘云薛宝钗王熙凤等人的光芒太耀眼,即使如此,也没有挡住小人物的光彩,除了刘姥姥外,有一个小丫鬟,麝月,这个女孩出场次数并不多,但却十分精彩,小说第二十回,曾经有这样一段描写:

宝玉惦记袭人,便回至房中。见袭人朦胧睡去,自己要睡,天气尚早。彼时晴雯、绮霞、秋纹、碧痕都寻热闹,找鸳鸯、琥珀等耍戏去了。见麝月一人在外间屋里灯下抹骨牌。宝玉笑道:“你怎么不和他们去?”麝月道:“没有钱。”宝玉道:“床底下堆着钱,还不够你输的?”麝月道:“都乐去了,这屋子交给谁呢?那一个又病了,满屋里上头是灯,下头是火,那些老婆子们都老天拔地伏侍了一天,也该叫他们歇歇儿了。小丫头们也伏侍了一天,这会子还不叫玩玩儿去吗?所以我在这里看着。

再读红楼,始明伟大

这一番话,考虑到所有人的需求,所有人都要去歇息,去玩,所有人都要离开,唯有自己守在屋子里,停留在岗位上尽忠职守,麝月也是小女孩心性,当然也爱玩爱闹,但是,只有她没有去,只有她,在这种场景中,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替别人考虑,处处周全,不仅仅是思虑详尽,更是人性的光辉善良与奉献。

传世名作巨著,绝对不会局限于时代,作为中国小说的最高成就,红楼梦对现在,乃至将来,都是警世恒言,对所有的人,都有借鉴作用与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