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这三个短命的王朝却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涨“姿势”了!

中国历史进入封建社会之后,由于受制于阶层的局限性,一直在遵循着王朝更替的历史周期律:建立——兴盛——衰亡(中兴)——灭亡。历史上有三个著名的长寿王朝,在王朝更替中他们往往成为反面教材,在中华文明璀璨的文化史上往往被忽略,实际上,他们为后世的成就统治奠定了基本,是中华文明的奠基者,他们就是秦始皇的秦朝,隋文帝杨坚的隋朝和周世宗朝荣的后周。

秦朝:郡县制奠基中华大一统

这三个短命的王朝却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涨“姿势”了!

秦始皇嬴政(剧照)

春秋战国时期,依然沿袭周王朝的分封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光诸侯国就有一千多个,到了战国之间,兼并战争频发,就这大大小小也有几十个诸侯国,一分开自然就有冲突,一冲突就是战争,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合纵”“连横”大行其道,如果是一部戏却是挺热闹的,但是战争是要死人的,最终不幸的永远是老百姓。

终极中华一统的历史使命落在了秦人的肩上,秦王扫六合,天下大一统。开国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期待能够千秋万代,结果事与愿违,秦朝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短命王朝。秦朝总共只有十五年,两任天子(到了子婴已经不是天子成为秦王了),但就这短短的十五年时间却干了许多开天辟地的大事:修长城、开灵渠、定法律、车同轨、书同文,联合度量衡、修千里驰道等等。

但最重要的还不是这些,而是首次全国推行郡县制,使中国成为一个全方位的整体。推行郡县制之后,天下只有一个中央,中原没有小王国,从体制上将中国塑造为不成分的一体。举个例子,浙江沿海一户渔民上交的渔业税都在大秦的财政收入清单上。即使秦朝治国沿用了法家思想,制度过于严苛,钳制人的思想自由,并根据韩非子“儒以文乱国,侠以武犯禁”的思想,毁灭天下兵器,焚书坑儒,最终导致天下烽烟四起,快速亡国,但是我们不谈这个。郡县制让天下成为一个整体,并且这种想法深植于心,让中华文明始终处于一个永不中断的链子上,为中华文明奠定了思想根基。

有意思的是,后来汉朝基本沿用了秦朝的制度,秦朝早已给他做好了嫁衣裳。结果刘邦异想天开想搞个革新,他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又分封天下,搞了一个非驴非马的半分封半郡县制,最后造成“七国之乱”,差点造成第二个短命王朝。

隋朝:创办科举制影响千余年

这三个短命的王朝却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涨“姿势”了!

在隋文帝之前,朝廷的选人用人制度采取九品中正制,这是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实际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设置中正官品评人物为朝廷选拔人才。一看家庭出身和背景;二看个人操行和德操;三来决定品级。九品中正制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过于注重门第和品德,对实际才能要求比较低,真正有才能的寒门士子没有实现梦想的平台,于是就行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场面。直到杨坚建立隋朝,直到开创了科举制度,用人制度发生了彻底的变动。

跟秦朝惊人的一样,隋朝前后四十来年,只有两任皇帝——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若论个人能力,隋炀帝杨广和他老爸不相上下,两人都干了不少惊天动地的大事,终结南北朝的动荡、统一全国、政治上实行三省六部制,开凿京杭大运河等等,但是最重要的一点,依然开创科举制,影响了中国文明一千多年。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人用坚船利炮叩开了中国的大门,当他们了解之后,不由地发出感慨:欧洲始终在研究的文官用人制度,中国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用的非常成熟了,它就是科举制。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种最为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制度,固然到明清之后,路子越走越窄,造成令人生厌的“八股文”,但是他的积极影响流传后世。

隋朝灭亡,唐朝建立,李世民根本上照搬了隋朝的一切规章制度,并在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出现了一大批政治才能优秀、文学底蕴深厚的优秀人物。李世民面对鱼贯而入的进士,也曾志得意满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最终在隋朝搭好的架子上,励精图治,成就了“贞观太平”以及大唐光彩。

后周:文官在朝铺垫文明基石

这三个短命的王朝却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涨“姿势”了!

唐朝最终亡于藩镇割据,唐朝灭亡之后,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互相攻伐,又经过了天下大乱的五代十国时期,长达七八十年的动荡期,但是让老百姓受够了苦,整个中国也是战火频仍、民生凋敝、哀鸿遍野。五代十国后期的小国后周,在郭威的带领下逐渐壮大起来,再次统一中国的重任落在了他的肩膀上。

在这些短命王朝中,后周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但是后周对中华文明的功绩却是非常的大。郭威驾崩之后,他的养子柴荣上位,世称周世宗,柴荣是觉得颇有作为的君主。他一上台就开始整饬部队,处决临阵逃脱的将领七十人,这在五代是非常罕见的,五代是一个有枪就是王的时代,没人能敢这么动武将,柴荣动了,他下决心改变武将拥兵自重,频频发生战乱的地步,在他去世的时候,已经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北方只剩一个刘汉政权。固然,他干的最有影响力的事是把文官安排进枢密院,作为我国的最高军事机构,标志着文人开始执掌兵权。

柴荣驾崩之后,七岁的儿子登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撤欺负人家孤儿寡母,上演了一出“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一场和平演变让后周形成了大宋。赵匡胤最清楚知道自己的皇位怎么来的,因此延续了柴荣进一步压制武将权力的政策,文官不仅进入枢密院,而且政府的各个重要职位上都由文官把持。在后周的基础上,赵匡胤迅速平定了北汉和南唐等割据小政权,统一天下,文人当政,创办了两宋数百年的辉煌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