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这个当了33天皇帝的人,却不称朕也不坐龙椅

南宋之前还有一个伪政权——楚。

伪政权是金人扶植的。原因,大约是这些飞扬跋扈的胜利者也很清楚,自己其实统治不了中原地区,尽管大宋已经被他们打得半身不遂。金的将领也没有一个愿意留下来镇守占领区,因为长期生活在白山黑水的女真人,实在无法忍受这里的湿热。扶植傀儡政权,无疑是最佳选择。

选择张邦昌做伪皇帝,却可能是阴差阳错。

这个当了33天皇帝的人,却不称朕也不坐龙椅

被金人册立为“大楚皇帝”的张邦昌,原本是跟后来成为南宋开国皇帝的赵构一起在敌营做人质的。徽宗和钦宗被占领军废黜以后,开封城内的大宋官员接到指令,要求他们选择一个新皇帝,但不能是赵家人。正好这时京师哄传金人意在张邦昌,这帮家伙便把他的名字报了上去。

当时的情况其实不难想象。徽钦二帝和皇太子都已沦为阶下之囚,文武百官早就成为没头苍蝇。他们还能聚在一起开会,只不过因为金人放话:不赴会者,军法从事!

这个时候,谁还敢说三道四?

唱反调的只有几个人,其中之一是御史马伸。马伸义正词严地说:我等身为监察官员,岂能坐视不吐一词?愿与诸公共上议状,请求仍立赵氏皇族为帝。

响应他的,却只有一个人。

这个人可能谁都想不到,竟是秦桧。

秦桧当时的职务是御史中丞,也就是中央最高监察机关的实际长官。御史马伸提出了反对意见,身为长官的秦桧当然要支持。于是,秦桧给金人写了一封信,明确表示如果立张邦昌为帝,天下不服。信中甚至还有这样的话:桧不顾斧钺之诛、戮族之患,为元帅言两朝之利害,云云。

呵呵,秦桧并不是胆小鬼。

结果,他在两天后就被金人逮捕。

与此同时,张邦昌也绝食了。

其实,最不愿意接受这一方案的就是张邦昌。他既没有取代赵宋的野心,也很明白自己不是那块料。所以,张邦昌迟迟不肯就范。他对那些推荐者说:你们怕死,就把我推进火坑,那我还不如现在就死了的好!

金人当然不会让他死,也不会让他辞。在连哄带骗把张邦昌弄进开封城以后,占领军发出最后通牒:限三天之内立新皇帝,否则先杀文武大臣,后杀全城百姓!

张邦昌这才哭哭啼啼地按照金人的剧本演出。

三月初七,金人册立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张邦昌则立即将自己定位为维持会长。他不称朕,不御正殿,不接受群臣朝贺,不立年号,也不坐北朝南。就连那皇袍,只要金人不在场,也坚决不穿。任命官员,则统统宣布为代理。

这时的张邦昌,不像天子,倒像戏子。

结果是什么呢?

四月初九,也就是金人退兵第九天,他就退位了。在此之前,张邦昌做了三件事:一是与金人交涉,要回被扣押的许多北宋大臣,停止占领军在开封的搜刮,保全赵宋的陵寝和宗庙;二是尊哲宗的孟皇后为太后;三是将传国玉玺送到赵构那里,并称:臣不敢死,只为封府库以待君王。

这就是天不灭宋了。比如孟太后,原本应该跟其他后妃一样被掳往北方的。只因为她早就被废住在娘家,结果因祸得福。还有赵构,原本在金营做人质。只因为武艺高强被认为是冒牌货,被遣送回朝。之后,又被钦宗派往外地,官拜兵马大元帅。结果,同为人质的张邦昌和赵构,便一个成为瓮中之鳖,另一个成为漏网之鱼,还鲤鱼跳了龙门。

造化弄人,大体如此。

五月初一,康王赵构在大宋的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登基称帝,时年二十一岁,是为宋高宗。张邦昌则被任命为太保,封郡王。当然,他最后还是被杀,罪名或起因却不是谋篡,而是与徽宗的某嫔妃关系暧昧。

当然这是后话。

此刻的赵构,最着急的还是站稳脚跟。所以,他在登基当天就改元建炎,意思是:建隆再造,以火克金。如此口号无疑鼓舞人心,但改元的迫不及待却透露了他的心思:尽快与靖康告别。那个年号不仅代表着耻辱,也代表着大宋合法的皇帝钦宗。不跟这倒霉鬼划清界限,自己就没有前途。南宋,就这样匆匆拉开帷幕。

接下来的戏码是由流亡政府的不断流亡构成的。登基五个月后,高宗就从南京应天府移驾扬州。此后,他便堪称居无定所。尤其是头四年,甚至还一度漂泊在海上。直到绍兴八年(1138)十二月,才算是安定下来。

这个当了33天皇帝的人,却不称朕也不坐龙椅

《易中天中华史:风流南宋》

出版:浙江文艺出版社

北国已是铁血,南宋兀自风流。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王朝?如果很差,为什么会延续一个半世纪之久?如果很强,又为什么被迫南移,连皇帝都曾经狼狈漂泊海上?

靖康耻,风波狱;临安风,崖山雨。命运多舛、半壁江山的南宋,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亿级人口的大帝国。海外贸易覆盖欧亚非,程朱理学影响元明清,词的境界和韵味更是独特,苦难而风流的时代一言难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