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老家河南”、“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这些宣传用语对宣传河南有重大意义吗?你怎么看?

打击吹牛造假


“老家河南”已经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有关条款,是对非河南籍中国公民的极大侮辱。总想当中国人的祖宗是一种精神不健康的行为。


人类分子学测序证明,河南的东夷基因明显,“东夷比例高,混Q1”。春秋末期,秦国和晋国联合将9支戎狄迁到了洛阳附近;古语说:“西来祖宗东来娘”,河南是来自西方的炎黄集团和来自山东的东夷集团的交融之地。


历史上的“五胡乱华”,金人攻破北宋首都汴梁,二帝北掳,国破家亡,几十万国人惨遭凌辱,是中华民族最为屈辱的一页;现在河南有有大量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和自诩的“犹太裔”人口,民族成分极度复杂。


可以确认,“贾湖遗址”先民也是来源于西方;炎黄集团是第一次从人口学领域填充豫州,后来大规模的填充是武王伐纣后,河南古居民的祖先80%来自关中;从另一条线路看,石峁遗址——陶寺遗址——二里头遗址,也是有确凿的考古学迁徙路线,豫州先民有一部分就是从晋南迁入,后来又有大量的晋民通过洪洞大槐树迁入河南,而且规模宏大。


从地理气象学分析,自周定王(公元前602年)起到现代的文献记录看,河之南洪水泛滥2000多次,改道注入长江、黄海、渤海就有十几次,豫州历来不产古盐,这样的地理环境很难说有大规模的先民居住,况且古豫州野象横冲,洪水猛兽,实乃蛮荒之地。


从姓氏学看,陕西是周文化发源地,是中国姓氏文化的源头,最古老的8大种姓都来源于关中,特别是“姬姓”和“姜姓”。随着周初72个诸侯国的分封,姓氏文化才开始在全国传播。河南的诸侯国哪个不是来源于关中?郑州的“郑”和新郑的“郑”就来源于陕西的古郑国,与“雒”“洛”有关的地名哪一个不是发端于关中?还有虢国、密国等等,可以说不胜枚举。


从中华文明的源流讲,所谓“金边银角草肚皮”。从考古发现看,关中是仰韶文化的源头和核心,是史前人类最为密集的生活区域。从华胥氏、伏羲氏、黄帝炎帝,到夏商周秦汉隋唐,渭水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发源地和文明的策源地,是真正的中华之根。


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河流是重要的文明传播载体,在先民没有学会掘井以前,顺河而居是主流。秦岭提携着黄河和长江,是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和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水的源头。以6万年到4800年的大地湾文化为源头的先民迁徙从未间断,顺着汉水、渭水、湘水、长江、黄河、雒水、淮河,不断有文明的火种洒向神州大地。最新的西安蓝田上陈古人类遗址的考古发现证明,距今212万年前已经有古人类在非洲以外的东亚大陆腹地生活和繁衍。


请问:哪一点能证明河南是中国人的老家?哪一点能证明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原文化”脱胎于“渭水文明”,“河洛文化”滥觞于“三川流域”,哪个不是发源于关中?当代某些人总类比“河南=中原”,这是一种谬论和文化盗窃行为。其实真正的“中原”的核心在关中,长安是中原王朝的长期建都地。从《诗经》开始到清末的大量史籍和名人著述都证明了一个事实,古人一提起“中原”首先想到的是关中,是古都长安。


《诗经·小雅》:”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漆沮”,即关中北部的漆水和沮水,最早的“中原”指的就是“关中平原”。明·缪希雍《葬经翼》:“关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也”。从没有“中原”专指“河南”一说,也没有什么广义狭义两说论。《辞海》对中原的解释就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从没有任何一个史籍记载“中原”专指“河南”或“豫州”。


河南不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只是文明的过道和交融地,这是由其地理环境所决定的。关中渭水流域才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源头和核心,这是史学界和大批史学家一致的共识。关于徐光春先生《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的著述,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是一种无知的表现,是经不起推敲的,是对具有正常史学观的中国人的一种羞辱,我在另外一篇文章已经归纳了14条的进行了反驳,在此不赘多言。

探寻历史,正本清源,欢迎交流指正。


清乐堂


最早听说“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以为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或司马光《资治通鉴》,最不济也出自纪晓岚的《四库全书》。但是翻遍24史,也没有这种说法。

网络搜索一下,原来这句朗朗上口,如雷贯耳的句子出自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旅游立省大会上的一句口号。作为政府官员,并非史学大家,此句话的含金量略显不足,就像某非洲小国说出兵2000人要击败中国一样,有些自娱自乐的成分。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主题民族为华夏族(汉族)其余为羌苗后裔。河南曾在历史上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华夏政权在此建都开国,是中国人自以为豪的地方。

众所周知,羌族文明在四川,青藏一代,苗人文明在两湖云贵一代,蒙古族文化在西北蒙古高原!所以河南是华夏族文明的核心区域之一,谈不上中国文明。中华文明讲究黎民百姓,“黎民”特指以九黎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百姓”特指有百家姓之称的华夏族。中国作为56个民族文化的大成,试问河南如何代表半部中国史!

古人谢灵运说“天下才一石(10斗),曹子建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其他33个省市自治区共分半部中华史,让人情何以堪!这口号,自己省内说说可以,对外宣传有些托大!


睁眼看西安


而且,没有后者作怪,哪有前者雷语呢?“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是河南省委对历史文化的重大理论创新,而“老家河南”则是河南省旅游局在央视巨资投放的宣传片中的广告词。那我们就先从旅游广告词说起吧。

同样是中原大省,河南几个邻省的广告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晋善晋美”,“诚义燕赵”,“迎客天下”,“好客山东”。相信我不说明,大家也知道是哪个省做的。而作为旅游大省,“七彩云南,旅游天堂”,“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可谓神韵皆备,妙不可言呀!那么,“心灵故乡,老家河南”,大家感受如何呢?


太多的人说河南吹得不在点儿上,假、大、空,白花了5000万,还想给全国人民当祖宗,刮球的什么阿Q风哦,纯属自黑、开挂模式……当然,也有不少河南网友感觉很好,这恐怕就有点儿“鲍鱼之肆,不知其臭”了。老乡们啦,咱们不能被“半部中国史”忽悠呀,那不是历史,是吹牛逼呢,咱们不能把重复的谎话当真相呢!再说,大家辛辛苦苦挣钱,做十几秒广告,是让别人来说好的,是让人家老想掏钱来玩的,对吧?


为什么说“半部中国史”是害人的呢?请看徐光春同志的“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的讲话稿:

《中华姓氏大典》记载的4820个汉族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有1834个,所包含的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84.9%以上;李姓在鹿邑、张姓在濮阳、刘姓在鲁山、郑姓在荥阳,当今300个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占57%;在依人口数量多少排列的100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河南。姓氏文化在今天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凝聚全球华人的文化认同,近年来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万海外华人来河南认祖归宗。

上面数据有零有整,但都不是国家权威部门作出的,多半是笔杆子队伍七编八凑的。最起码根据人口普查数据和南宋罗泌《路史》,占世界最多李、王、张三大姓氏的郡望,大多不在河南。

比如,天下李姓的郡望为陇西,老子的祖籍在安徽涡阳。老子即老聃,春秋晚期楚国人,出生于苦县赖乡曲仁里,地处今河南鹿邑县与安徽亳县之间。此地本属陈国,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灭陈置县,生卒年代当在楚惠王之后。到了唐玄宗时期,朝廷斥巨资在安徽涡阳大力兴修老子庙堂,因为史官们刨根问底,发现老子家是从涡阳搬过去的。有给人乱按祖宗的,哪有皇帝佬儿搞不清自家祖宗在哪儿的呢?

中国人安土重祖,河南官方这样搞,最起码得罪了全球一亿多姓李的!说到姓氏,我们来插一个网络段子:


为什么河南文章,从官方到民间都是这种水平呢?!黄帝成于渭水流域之姬水,故姓姬名轩辕,东征后“邑于涿鹿之阿”,与具茨山可谓不相干。而黄姓,《姓谱》载:“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为楚所灭,其后以国为氏。”故黄与楚同祖,虽为黄帝后裔,但直系祖先实则祝融陆终,因黄国为楚所灭而以黄为氏,而非得姓于黄帝。《左传·昭公十七年》曰:“郑,祝融之墟也。”杜预注:“祝融,高辛氏之火正,居郑。”而《国语·周语上》则曰:“昔夏之兴也,融降崇山。”韦昭注:“融,祝融也。崇,崇高山也。夏居阳城,崇高所近。”同是左丘明所著,一曰祝融降嵩山,一曰祝融之墟在新郑,故黄姓地望以黄国为宜。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谁也说不清的“祝融之墟”新郑,居然被“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依据有明清小庙,硬是生生搞成了“黄帝故里”!其实,不仅黄帝,连颛顼、帝喾也与新郑无关。裴骃《史记集解》曰:“高辛都亳,今河南偃师是。”《左传·昭公十七年》曰:“卫,颛顼之虚也,故为帝丘。”杜预注:“卫,今濮阳县,昔帝颛顼居之,其城内有颛顼冢。”所以,徐光春搞出的新郑伪黄帝故里,伤的不仅有河南老乡,更是全体中国人,因为大家都是炎黄子孙,你不要玩弄我们的感情好不?!

姓,是中华民族的根,现在的姓实质是古之氏。它是分封制的产物,西周时期,“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周天子把姓作为奖品赏赐给有功的下属,而战国时期,诸侯各自为政,姓、氏、字的赏赐成为了自家事务。春秋战国时期,河南境内的确存在很多方国,绝大部分为西周姬、姜亲戚,由关中迁出,而灭国后其民以国名为氏。但姓氏比较复杂,绝大多数姓都有很多支派,且除孔、曾外来源多不可考。其中很多分支是改姓而来的,甚至不排除五胡改姓,归结为一个地望其实是不可取的,也未必为大部分同姓人认可。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给广大河南老乡洗了脑,把广大河南人民群众置于全国人民对立面,因为大部分群众文化素质不高,只相信官方宣传——这正是河南成为网红的根本原因!那么受此思想指导的河南官方,自然青睐“心灵故乡,老家河南”的广告词,怎么会顾及广大群众和外省兄弟姐妹的感受呢?

既然不是大多数人的老家,又岂会是“心灵的故乡”呢?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吧?这不是5000万广告费砸进水沟里,听不到响声,还被人骂吗?


嘉会天下


来河南 游中国

请恕我直言:问答标题河南宣传广告语有待改进。

笔者给予宣传河南的广告语是:来河南,觅中国;到河南,知中国,文明河南,豫见中国。中国文化出河南,河南文化定中国。不了解河南,就不了解中国。不到河南,就没有到达中国。

河南,自然中原,自然中国,中国国学大自然学堂,中国文化元典坐标,中国文化中华文明地理性标志和“原产地”,中国文化道法自然纪念碑,中国自然生态资源科学文化诞生的圣地与沃土。其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国纪年和农耕文明与文化。

中国文化与中华文明: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就是一,一就是太极,太极生两仪,生二;二生三,三就是“八卦”的三横;“三”生万物。“太极”生两仪,“两仪”就是阴阳寒暑;“三”生万物,有“三”而后才有“东西南北”、春夏秋冬、四面八方,大千世界,云云总总。有阴阳,有寒来暑往,而后有农耕,有九州,有华夏五千年,有中国文化,有文明世界,有人类社会发展与文明。

道不远人,大道至简,道法自然,一阴一阳谓之道。知道了这一点,就明白了何谓中国,何谓中华民族文化。就明白了“豫见中国,文明河南”之“道”理。就知道了“中国文化出中原,中原文化定中国”。

笔者河南文化宣传推广在京开馆迎客!






罗无声永不落幕名博汇


“老家河南”,“一部河南史……”有悖于基本史实及基本常识,得罪的是全国人民,还自以为得能!老家,就是故土故乡,是祖辈、父辈长期居住的地方,儿女或许从小在此地成长;或许是过年过节时能回去聚会的场所;或许仅仅是履历表中填写的一个陌生的地理位置。所以老家这个词,不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都有唯一性,不可乱用。每次看到“河南老家”这则广告片,我就有吃了苍蝇的感觉!你是谁的老家,反正与我没关系!在央视播出的省市形象宣传片中,不乏台词温馨、视觉冲击力强的好片。但“河南老家”这则广告实在蹩脚,太霸道!试问,河南是你的老家吗?如果不是,看了这则广告各位有什么感受?


春风细雨sxxy


这些顺口溜,软广告,未经考证,似是而非,总感觉当地人发展逻辑混乱,没有科学谋划的思维,没有发展思路,分不出主次着力点,只想投机取巧,混淆视听,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号称经济很强,光靠挖坟造故里大吹特吹是不行的。体现出来的,可能就是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思维,有点低下。国家政策照顾那么多,也得争争气,走正道。


蚩尤2020


这个没错额,历史基本围绕河南来的。从夏朝开始吧,光说国都 夏 商 国度都是在河南境内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园元前十世纪 西周迁陕西二百多年 到东周时期五百年 国都在洛阳 先秦都1500年了 秦汉西汉到西安200多年 东汉 曹魏 西晋 北魏 隋后期 唐前期 公元21年左右至公元715唐玄宗前 基本都在洛阳 有快一百年在西安 算六百年吧 唐灭亡906至五代北宋

1126 两百年吧 先秦1500加后面800年 2300 还不到一半么? 还没算三皇五帝呢


伊洛川373


我爱你河南🙏👏🙏


孙明亮842


天天给自己正名,就是不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环宇经济内参


史没用,多光荣都是过去!再NB也是原来!现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