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8 一場秋雨一場寒,天涼好個秋——秋季如何養陰

一場秋雨一場寒,天涼好個秋——秋季如何養陰

貴州省黔南州福泉太極宮

“立秋”以後,氣溫日趨下降,晝夜溫差逐漸增大,北方冷空氣不斷入侵,出現“一場秋雨一場寒”。從防病保健的角度出發,循序漸進地練習“秋凍”,加強禦寒鍛鍊,增強心肺功能,提高機體適應自然氣候變化的抗寒能力,有利於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發生。

一場秋雨一場寒,天涼好個秋——秋季如何養陰

宋代大養生家陳直說:“秋時悽風慘雨,老人多動傷感,若顏色不樂,便須多方誘說,使役其心神,則忘其秋思。”意思是在秋風掃落葉之後,當人們身臨草枯葉落、花木凋零之時,自然界的秋風、秋雨常常會讓人傷感。尤其是對於老年人來說,常易在他們心中引起蕭條、淒涼、垂暮的感覺,勾起憂鬱的心緒。

一場秋雨一場寒,天涼好個秋——秋季如何養陰

醫學研究證明,在人的大腦中,有個叫松果體的腺體,分泌一種“褪黑激素”。這種激素能誘人入睡,還可使人消沉抑鬱,而陽光會使褪黑激素分泌量減少。但是,秋涼以後,常常是陰沉沉的天氣,陽光少而且很弱,在這樣的情況下,松果體分泌的褪黑激素相對增多,此外,褪黑激素還有調節人體內其他激素(如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的作用。分泌過多的褪黑激素會使甲狀腺素、腎上腺素收到抑制,生理濃度相對降低。而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素又是喚起細胞工作的激素,它們相對減少,就導致細胞“癱瘓懶散”,人們也因此而情緒低沉、多愁善感了。“秋風秋雨愁煞人”,在秋天裡,人們一定要保持精神上的安寧,只有這樣才能減緩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還要注意不斷地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季容平的特徵,並不使神志外馳,以保肺之清肅之氣。

一場秋雨一場寒,天涼好個秋——秋季如何養陰

《管子》中指出:“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這裡的陰氣始下,是說在秋天由於陽氣漸收,而陰氣逐漸生長起來;萬物收,是指萬物成熟,到了收穫的季節。從秋季的氣候特點來看,又熱轉寒,即“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人體的生理活動,隨“夏長”到“秋收”而相應改變。因此,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也就是說,秋天養生一定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正如《黃帝內經》裡說:“秋冬養陰。”是指在秋冬養收氣、養藏氣,以適應自然界陰氣漸生而旺的規律,從而為來年陽氣生髮打下基礎。

一場秋雨一場寒,天涼好個秋——秋季如何養陰

秋季養陰的關鍵是要防燥護陰。中醫學認為,燥為秋季的主氣,稱為“秋燥”。其氣清肅、其性乾燥。每當長時間不下雨,氣候乾燥的時候,常易發生燥邪為患。由於肺司呼吸,肺合皮毛,肺與大腸相表裡,所以當空氣中溼度下降時,肺、大腸與皮毛會第一個感覺到,這是燥邪致病的病理特徵。這時我們可以在飲食上注意選擇些性平性涼的食物,如銀耳、甘蔗、芝麻、藕、豬肺、鴨蛋等。秋季進補應以清補、平補為主。除了陽虛體質外,不要過多食用溼熱的食物或藥物,如羊肉、狗肉、人參、鹿茸、肉桂等,否則極易加重秋燥。此外,秋季進補還應因人而異,對於身體虛弱、患有慢性疾病的朋友,最好還是在醫生的指導下辯證進補,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