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羌饼:一油一干,一硬一绵,有一种愈嚼愈香、愈香愈嚼之意

2014年10月底,我寻到吉安路上一家开了六十年的清真面馆,要了碗咖喱牛肉汤,坐在小店外街沿的小方凳上。桌子靠墙,我对墙,左边一中年瘦子,右边一中年胖子。一尝汤,味正,不禁好奇。两位都是老卢湾,说起了这家老店的掌故。说着说着,不知谁起了个头,"这家店从前还做羌饼"。瘦子说:"只厚羌饼赞!"胖子说:"薄羌饼赞!"各不相让,两位说到激动处,唾沫星子纷飞。我看看剩下的半碗牛肉汤,没敢再喝。从前的清真馆子,亦做羌饼。

羌饼:一油一干,一硬一绵,有一种愈嚼愈香、愈香愈嚼之意

做牛肉煎包的大圆扁平铁锅,在清真馆子里一般做三样东西,牛肉锅贴、牛肉煎包和羌饼。三样东西轮着做,三种味道轮着香,锅贴有锅贴的香,煎包有煎包的香,羌饼有羌饼的香,各自各香。三样小吃里,唯羌饼最实惠,非但吃着香,还特别管饱。在饥饿的时候,"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字。我小时候,没怎么尝过饥饿的滋味,但尝过那种馋的滋味。"馋"是一种"欲","欲"最惹人的时候,是看得到,但得不到。我自认为是个"馋人",大概,是从小被馋出来的。小学的时候,我没有零花钱,以致我经常到城隍庙去看看白相相。

羌饼:一油一干,一硬一绵,有一种愈嚼愈香、愈香愈嚼之意

没得吃,就看一家家小吃店,东瞄瞄,西瞄瞄。有时候看国营爷叔阿姨做各种小吃,觉得蛮开心。但有一点,我坚决不看人家吃东西。人家吃得再香,与我无关。我想,这大概也算是一种骨气。练就了几十年后,别人再怎么升官发财,我可以做到"拣尽寒枝不肯栖"。读中学,零花钱就有了,但并不正规。我有个中学同学,他的零花钱很正规,1角是乘66路来回的,1角是吃下午点心的。我每天只有5分,是姆妈怜惜我,从每天的小菜铜钮里克扣出来,让我下午读书回来乘车子的。"11路电车",最省钞票。上学单程,快走要半个小时。省下的钱,用来解馋。羌饼几乎是排在解馋的最末位几个之一,这东西没肉啊!

羌饼:一油一干,一硬一绵,有一种愈嚼愈香、愈香愈嚼之意

当年没尝过饥饿的滋味,但尝过没肉吃的滋味。肉是那个年代里最惹人的馋往,所以积攒下来的非正规零花钱,尽用在了刀口上。本书中所写的小吃,几乎都是我在那个年代里,被馋出来的!学校的体育课有时候要长跑,若碰巧在下午,放学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寻一家卖羌饼的摊头。羌饼是清真馆子的看家小吃,这东西耐饥填馋,一度全上海做早点的摊头,几乎都做这种来自异域的饼。"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引申开,羌饼,乃西戎牧羊人做的饼。其实,羌饼只是回民做的面点,属清真类小吃。羌饼跟牛肉煎包微有差异,煎包讲究个"煎"字,羌饼讲究个"烘"字。

羌饼:一油一干,一硬一绵,有一种愈嚼愈香、愈香愈嚼之意

体现在用油上,羌饼要略少。羌饼分厚、薄两种。厚羌饼又称"油羌饼",最简称叫"油饼";薄羌饼又称"硬羌饼"。后者用油更少,几乎只在大扁平锅上来回刷抹一下。油羌饼大约2厘米厚,发酵足,外硬内韧;硬羌饼大约前者一半厚,外坚内硬,耐嚼。两饼各有其味,前者更受欢迎。在从前,油水越足,当然吃的人越多。本文开始的那个胖子,大概牙口好,又或许是他从小自身油水足。一个大圆扁平铁锅,一次只做一张羌饼。

羌饼:一油一干,一硬一绵,有一种愈嚼愈香、愈香愈嚼之意

这张羌饼,比最大号的脸盆还要大两圈,上面布满白芝麻,烘时要两面来回翻着烘。烘到芝麻的醇香、发面的油香缭绕在空气中,那个味,馋人。老师傅这时会用大平铲子,一下子铲出到案板上。顾客要一两,他就对着大羌饼的中心点,分切两刀,切成三角形。

羌饼:一油一干,一硬一绵,有一种愈嚼愈香、愈香愈嚼之意

羌饼都按分量称,老师傅的手艺绝佳,两刀一两,几乎不会差一钱。羌饼要趁热吃,外皮硬脆,油油香香,内里绵厚,干干韧韧。一油一干,一硬一绵,有一种愈嚼愈香、愈香愈嚼之意,嚼着嚼着,会觉得浑身有了力气;嚼着嚼着,会觉得满嘴没了馋想;嚼着嚼着,会觉得,心里有了贪念。贪念着有一天能够吃上两块羌饼!这一天稀里糊涂地来临,可是我再没了吃两块的欲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