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藥明明碼顧延:用區塊鏈給基因數據“上鎖”,你的健康資產你做主

如何用基因畫一幅關於我們自己健康的自畫像?

“如果有關於靶向治療的好項目,我們是很願意和藥廠一起共同努力的。”藥明明碼首席數字官顧延這樣說到。

看了電影《我不是藥神》的人都知道,慢粒白血病人對於格列衛是愛恨交加。作為一種靶向藥,格列衛對於癌症病人的意義就是生命之光,但其高昂的價格讓很多人絕望。看完影片以後,很多觀眾可能都有自己不同的見解。如果你對新藥研發有些許瞭解就會知道,一種新藥的誕生,往往要花費數十年的時間和數十億資金。

而 藥明明碼(WuXi NextCODE)的一個基於區塊鏈的“基因大數據庫”也許可以幫助藥企在新藥研發的路上少走彎路。

個人健康數據資產管理

藥明明碼是藥明康德集團企業,擁有一體化基因研發應用和大數據賦能平臺。其在近期發佈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大健康數據銀行—— LifeCODE.ai,並在蘋果應用商店以及安卓平臺同步上線用戶端 APP — 來因部落。簡單來說,LifeCODE.ai 大健康數據銀行希望通過區塊鏈應用在大健康領域,幫助所有人都能夠安全有效地管理和使用自己的健康數據,並且從中獲益。 “我們最終的目標是幫助研究人員、臨床醫生、健康機構進行研發及診斷,進而為患者提供全面的精準醫學解決方案。”顧延這樣說。

怎麼理解基因和這些場景的關係?首先,顧延分享了他的觀點:基因是精準醫療的必要條件。那麼,什麼是精準醫療?比如,前文提及的格列衛。與癌症化療“寧錯殺一千,不放過一個”的方式不一樣,靶向藥物可以直接針對癌細胞,而不“傷及無辜”。但是一般患者服用靶向藥前是需要進行基因檢測的。如何找到匹配的靶向藥?基因則是這個精準醫療的橋樑。“基因是一個人的特性。”他說。

“精準醫療也是個性化醫療,根據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和基因情況來量身定製健康方案。以前要這樣做可能很難,因為全世界有 60 多億人口,數據樣本量十分巨大。但是現在通過計算機數字化把這一設想變為可能。”顧延認為,我們的醫療健康應該朝“可以建立一個人的全方位的數據畫像”方向發展——就像搜索引擎需要對每個用戶建立線上畫像,知道這個人的閱讀習慣,再做精準的網絡推手。“通過基因,我們可以建立一個人的物理的畫像,加上他的一些醫療數據,和機器計算能力的協助,能夠建立個人的整體健康畫像, 實現個性化醫療健康。”顧延介紹道。

不過各方面數據的融合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目前各種問題疊加在一起形成了一堵數據共享及應用的圍牆,個人健康畫像無法被建立。一方面,二代基因測序成本的下降促使一些消費級基因市場的興起,基因測智商、測皮膚等應用逐漸被關注,不過很多基因公司的測試數據用處並不大。“很多基因公司的數據是單向化的。只有全方位的數據,如將地理位置、生活習慣等因素整合在一起才更精準。”顧延說。另一方面,數據不能共享也是目前的一個難題。“中國不是沒有數據,醫院、測試機構有很多數據,而且我們現在有足夠的計算能力,但我們沒有鏈接他們的紐帶。”顧延說。

據賽迪顧問發佈的《2018 中國基因測序產業演進及投資價值研究》白皮書數據指出,2017 年,中國基因測序市場規模約為 72 億元,預計到 2022 年中國基因測序市場規模將達到 183 億元。基因檢測企業活躍起來,也產生了大量基因數據。不過,這些數據的存儲和共享問題卻是一個頑疾。其實許多基因測序公司對於未來商業模式的期望之一是,將數據提供給藥企或保險公司,也就是說最終的理想應用場景多是醫療級。但是就目前形勢來說:現實有些殘酷。以華大基因曾公開的的銷售收入為例,藥物研發類服務僅為 0.59 億。而且,就一個小型基因創業公司來說,測序產生的數據不一定是非常嚴肅的醫療數據,在數據量上離大數據也很遠。所以,一個基因大數據平臺是很急迫的需求。

“我們通過基因數據切入個人健康畫像的時候,涉及到數據安全、國家法律法規、利益分享等幾方面問題。”顧延直言其實數據平臺都會有這樣的痛點。以前沒有好的解決方案,直到區塊鏈技術的到來。

LifeCODE.ai 大健康數據銀行利用區塊鏈很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顧延介紹了該平臺的應用原理:“第一,個人或者基因測序企業把數據上傳到平臺上後自動加密,沒有個人授權,誰也不能看到;第二,如果藥廠等數據應用方對某些數據感興趣時可以詢問個人是否願意進行有償或者無償合作;個人的健康數據是個人資產,我們的平臺是幫助個人管理健康數據資產。”

藥明明碼顧延:用區塊鏈給基因數據“上鎖”,你的健康資產你做主

藥明明碼首席數字官顧延

分享、互利

提起基因,顧延很興奮。

這種激情讓你很難想到他以前是一個互聯網技術人。去年 11 月,前百度首席信息官顧延加入了藥明明碼,出任首席數字官。從互聯網到基因生物領域,顧延這個跨界步伐似乎挺大。“人生是一段旅程,如果最終目的地都是同一個地方, 那麼我們應該享受這個過程。所以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跨界,接觸新的事物。”他說。就像在生活上喜歡環遊世界,探索未知,在專業上顧延也喜歡跨界。“也許技術人到了一定階段就會對生命科學情有獨鍾吧!”顧延笑著解釋自己為什麼會選擇基因科學領域。在他看來,基因的本質是把人及生命數字化,這是和互聯網互聯互通的部分。

一個技術人出於情懷做一些事情,顧延將技術的應用看的很透徹。“分享、互利、共贏是我們發佈 LifeCODE.ai 大健康數據銀行的初衷。”他解釋道,“單個人的基因數據是沒有意義的,哪怕擁有單個人所有的醫療診斷信息也沒有意義。因為不知道個體的基因變化會引起什麼後果,只有把很多樣本數據彙集在一起,通過大量的數據解讀和分析,基因數據才具有意義。”的確,基因行業的發展需要各環節的協作才能更好的發展。

“我們的整個邏輯是把患者的基因數據彙集在一起,製藥企業、醫療機構等數據應用方通過分析這些數據,幫助他們研究更加個性化的和精準的治療方案,進而惠及患者,實現共贏。”顧延再次解釋了“讓每個人都更好地生活。”

基因科學作為一個專業的領域,一般消費者並不完全熟知。所以,這也導致一些測序公司可能“走捷徑”,如某位患者的基因測序並沒有走完整的流程,而患者得到的只是一個現成的報告。“而區塊鏈技術可以把測序的流程細節完整的記錄下來以便溯源,如:樣本送到了哪裡?採用了什麼儀器?使用的什麼化學試劑?誰進行了什麼操作?結果是什麼?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解決測序行業不規範的問題。”顧延說。

也許現在整個基因大數據還處於數據開發應用的早期階段,但顧延堅信真正的基因大數據應用會很快到來。(轉自:動點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