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用儒学来治国平天下,对于中华民族是福是祸?

小小嬴政


我们先简略介绍一下儒家思想。再说用儒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福是害?



儒家的道德核心是亲亲之爱,即爱自己的亲人:父母有慈、儿女有孝,兄长有爱、弟妹有敬,丈夫有情、妻子有义。

儒家的政治思想是君君、臣臣。首先,以君道的标准约束君主。然后,再以臣道的标准约束臣子。就是把君主和权力关进牢笼。今日谓之——宪政。

儒家还提倡法治:

立法为民——奉法以利民。

司法独立——孔子批判君主折狱无论,以意为限。

疑罪从无——孔子曰:大辟,疑,赦。五刑,疑,赦。

不罪无辜——父子兄弟,罪不相及。

人类法治思想的鼻祖不是孟德斯鸠,而是圣人孔子。

孔子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再说如果抛弃儒家思想,用法家思想治国,是福是祸。

法家则是法治的头号死敌:

法律必须体现君主的意志——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

君主必须牢牢钳制刑罚——主握度量,所以操生杀之柄。

宁枉勿纵,夷族连坐。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下面,以一则儒法之争的实例来对比,用儒家思想治国究竟是福是祸。

前文有言,法家提倡宁枉勿纵。儒家主张疑罪从无,利于被告的无罪推定论。

1994年,聂树斌因自行车颜色与罪犯一致,被判强奸杀人,最后被枪决。这是法家思想的具体实践。

1996年,我国修改《刑法》,规定当证据不足时,法院应当做出无罪的判决。

2005年,聂树斌案的真凶王书金被抓获。但河北高院迟迟不给聂树斌平反。

2014年,国家元首主持政法工作会议,指出要贯彻《刑法》中疑罪从无的原则,杜绝冤假错案。聂树斌案被移交给山东高院。

2015年,山东高院对聂树斌做出无罪判决。 现在,儒家思想一点点代替法家思想。社会也在一点点进步。

只有用儒家思想治国,才能最终实现民主、法治、宪政。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杨朱学派


自古以来,从未有王朝真的用儒学治国、平天下,自然也就无所谓祸福。

用九年义务制教育的逻辑来解释这个事实就是:

就如辩证唯物主义要分为认识论和实践论,先秦儒家也是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两个层面存在的,儒家世界观有非常强的经验主义特征,即以观察的个体自我为中心,形成多层次的差序世界,比如父子天伦到朋友之义的人伦,最后达到不知礼义的蛮夷,则近乎于人与非人的区别,重要性次第降低。

此时的儒家世界观,毋宁说是“人间观”,着眼点一直在“人间”,对于客观世界的关注反倒非常有限。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部分精神世界的空白是由中国本土宗教来填补的,并随着佛教的传入而互相碰撞、影响,形成了对整个宇宙和世界的物质部分的想象,而就儒家理论本身,则直到宋儒之后才通过“融合释道”的思辨方式,真正补齐。

这时,我们所理解和熟悉的“中华传统文化”才基本成型。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儒家的方法论,在春秋战国时代到秦汉时代的政治、经济结构大变革中,逐步形成,却从未被真正使用,比如井田制、复周礼、复封建,等等,实际上一直被置于一种“三代理想”的想象中。

在汉武帝“推明孔氏、表彰六经”之后,孔子被各种“纬书”、“传”神化为“代刘氏传天命”的素王,可以说是儒家世界观与方法论在中国政治、社会实践中最贴近的时代,最终演化而成为“王莽改制”,以兴儒复古为名,推行一系列的社会改造。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王莽改制,是“托古改制”,而不是真的“复古”,其具体的政策措施其实是恢复汉武帝之前的西汉旧制,而不是真的古制。

可以说,借助战国时代“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儒家,或者说孔子,唯一一次接近了“宗教”的层次,也唯一一次,有了托古之名实现其政治理想的尝试。

自此之后,长达2000年的中国历史上,儒家的政治理想和规划一直作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目标”,而不再作为一个可操作执行的政治解决方案。

这种“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背离,对于任何一个当代中国人来说,都不应该感到陌生,简言之即“共产主义世界观”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方法论”的关系。

只不过对于古代的儒家信徒而言,理想曾经在“以前存在过”,现在的努力是为了向那个历史循环无限接近和努力,而对于当代的共产主义者来说,理想属于未来“必然会实现”,现在的努力是为了向目标的无限接近。

当然,进步主义和循环主义本身是两种世界观,尤其是对物质世界的理解,而中国传统文化中恰恰这一部分是软弱无力的,很容易被西方的进步主义、物质主义所征服,也就实现了传统文化与共产主义理想的无缝切换。

在此大背景之下,说什么用儒家之国有害有益,根本毫无意义,一个从未真正实践的“治国理论”,从来都只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理想,从来都束于高阁之上。

2000年来的“治国术”,自始至终是通过“编户齐民”,将国民编制成为资源并加以使用的“秦制”。

而整个中国的底层社会文化,则在2000年的秦制统治下,顽固地保留着“墨家”曾经细心总结过的一条条的先秦社会文化的“理想”状态,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都是表皮,真正的内核在于墨子最喜欢谈的“利”,所谓“除天下之害,兴天下之利”。

在儒家化的“家族内”关系以外的社会关系中,以上的思维方式是顽固地保持着,形成与儒家理想完全不同的社会存在状态。

可以说,2000年来,儒家的“治”,从来没有突破过“家庭内”或“家族内”的范畴,而在这之外的广义社会管理层面,儒家一直是边缘化的,秦政,也就是权力主导一切为主,墨家的理想观念为辅。

比喻一下,即古代中国的国家是一个大“气泡”,其中包裹着家族、家庭为单位构成了无数个小“气泡”,小“气泡”与“小气泡”之前的空隙,就是各种墨家逻辑主导下的“人生经验”、民间信仰、外来宗教的空间和温床。

问题是,近100年来的历史经验表明,原本的所谓的“儒家化”的“家族内”、“家庭内”信条,与其说是儒家思想深入人心,不如说是从《汉律》到《大清律例》2000年变迁中对于家庭伦理的强硬干预,与其说是教化之功,不如说是从汉朝的忤逆处腰斩,到清朝的忤逆处凌迟之刑的严酷恐吓。

当近现代法律脱离了上述“伦理梗”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曾经被儒家思想反复浸润了2000年的“养老”问题在新时代呈现出了多姿多彩的“无耻”和“残忍”。

综上所述,儒家,从来就没有真正“治国”、“平天下”,又何来“害”呢?


刘三解


如果用儒学来制国必有其祸!因为他不适用中国国情,共产党治天下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而儒学基本上都是为上层建筑人服务的,忽悠老百姓愚昧老百姓的无知。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孔老二利用自己的儒学理论来推广的各个国家,到最后没有一个国家用他连工作就找不到,最后只有回鲁国。总之他的理论好听还很有道理,别人无法辩驳,真正自己去做也做不到的理论。


虹道元


中国共产党用毛泽东思想建立新中国使人民翻身做主义,建设一日干里,只要毛泽东思想才能治国平天下,人民才能过上好日子,走向安居乐业,共同致富的社会主义国家。


健康快乐146740800


我不懂什么学,

我只懂得,

得人心者 得天下!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人权国家,人权社会,才是长久的道路!!

当然我们一直在做,一直在路上发展,探索!!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心之所成778


道家讲阴阳。佛家讲因果………

其次是:

法家讲法制,儒家讲中庸………

人体结构是已知的相对最完美的,有筋骨皮血脉大脑神经意识思想………… 一系列生态系统和谐组成

按照仿生学来讲……人类社会也是一个生态系统。人类社会应该像人体结构那样组成才是相对完美的。

所以儒家根本独木难支


人类最大的智慧是


儒学能不能治国平天下?

当然能。

不然也就不会有北宋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至于说用儒学来治国平天下,到底对一个国家是福还是祸?

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

很浅显的道理,儒学在中国通行了2000来年,伊斯兰在中东通行了1300多年,印度教在印度通行了3000多年,无论用那种思想治国平天下,王朝更迭,战火连绵,都是平常事,算不得稀奇。

今天的人常用现代的很多东西去否定儒学。可却很少想过一个人问题:苏联用自己的学说治国平天下,治理90年over了。相比儒学治国平天下,稳定的统治周期是300年,哪个更经得起历史考验?

所以讲,用儒学来治国平下,到底是福还是祸,这个都没有定论的。只能说,儒学作为一个不错的选择,通常而言能稳定一个朝代在300年左右,这就很不错了。至于那些动不动就说儒学老朽,什么落后于时代的,我看还是先活过300年再说。



很多人就说,那儒学既不能帮助打天下,也不能阻止天下的灭亡,那怎么个治国平天下呢?

这就是他们不懂得一个最基本而且最浅显的事实:“混乱而无序本是世间的常态,而秩序和稳定才是暂时的。”

简单的来说,倘若没有儒学,没有伊斯兰教,没有基督教,没有印度教,没有神道教,没有民主自由思想,没有人类为稳定社会而诞生的各种思想,人类原本应该出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是有序还是无序?是稳定还是不稳定?


显然。是无序而不稳定的。


而所有的思想也好,宗教也好,总体上就是在混乱的社会建立起一套可供操作的秩序,从而为社会的无序 提供一种秩序。

而这种思想能够为大部分人所接受,能够为大家提供比较可以接受的安全感,那么这种思想就有着存在价值;

相反,一种思想过于理想化,并不能真正为大家提供安全感,无助于建立一个稳定的秩序,那么这种思想,最终必然会被抛弃。



每个王朝末年,束缚人心的这套秩序趋于瓦解,开始进入混乱状态,没有上下尊卑,没有长幼秩序,没有一切伦理大妨,人人皆自私自利,那么社会就会出现五胡乱华,五代十国,军阀混战这种状况;

而混乱的持续,则同样会让人们产生对秩序的渴望,所以在这个时候,能够提供一套可供操作的秩序理论,那么就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这种秩序,在古代中国,叫儒学;在西欧,叫基督教;在中东,叫伊斯兰;

显然,这种秩序是相对的。古代中国王朝一样更迭,西欧领主一样更迭,中东国家也是分分合合。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因为有了这些思想,宗教,总体上,混乱虽然还在持续,但是是有所好转的;有了这些思想,宗教,人们的安全感是整体上上升的。

很多人说,你看,儒学没有拯救王朝的灭亡,对吧?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儒学没落的时候,五胡乱华的世界是怎样的;今天的中东打打杀杀很悲惨对吧?那是他们没有看到,没有伊斯兰的中东,在1300年前,部落之间的战争是何等残酷。

并不是今天因为世界有纷争,有无序,就否定这些思想的价值。

因为我可以肯定的说,没有这些思想所确立的社会秩序,这个社会,一定会更残酷,纷争会更多,死人也会更多。



有些难以理解,是吧?

我以一个例子来比如吧。

大自然是怎样的?狂风暴雨,风和日丽,这些都是大自然的常态,这种常态是无序和不稳定的,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到来。早期的人类就是这样的餐风饮露过来的。

那后来人们开始建房子了。躲在房子里面,人们就感受到了安全和温暖。这样,房子里面就建立了一种秩序和稳定,让人们一定程度上远离了大自然的残酷。

很多人说,对啊,是这样啊。但是这和思想有什么关系呢?

思想的作用,就是房子的作用。

思想在无序而不稳定的社会中,建立了一套秩序和稳定,就好比人们建立了一个房子,让大家能够得到安全感。


这样讲,大家多半还能接受。

但是再往深了想,房子既然建好了,为什么会塌呢?换句话说,建立好的庇护人们的房子,为什么最终会塌,不在庇护人们呢?

我们都知道,房子是有寿命的,需要维修,需要重建,需要新的造房子的技术,才能庇护更多的人,更好的庇护人们。

既然思想就是一个房子,那思想也需要维修,也需要重建,也需要新的血液,来维持一个持续不断的秩序和稳定。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不会对儒学没有阻止王朝的灭亡有什么膈应了,很正常的事情,房子老了,就需要重新修理,乃至于重建下。


所谓的思想本身,就在于在大的混乱中建立小范围秩序,在大范围的混乱中,建立小范围的秩序。

这种秩序,也必然受到混乱的持续影响,房子盖的再好,也会在狂风暴雨的影响下会崩坏,那我们就不盖房子了?反正也是要坏的?大家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嘛。可大家既然知道不能因为怕房子塌了就不盖房子了,为什么就不知道,建立在思想基础上的这些社会秩序崩坏之后,翻修乃至于重建,又有什么问题呢?


建立一个思想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其实就是一个盖房子的过程。

要建立一个能够覆盖方方面面,能够很大程度上为社会提供秩序和安全感的房子。

但是原本就不存在一劳永逸的事情,谁家敢说自己盖个房子几万年不坏的?

房子会在更大的范围内的无序的影响下,趋于瓦解,最终要么回归混乱,要么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房子,除此别无他法。


编后语:看到了诸多答主的回答,不禁为他们的人文素养捏一把汗。中华文明5000年,倘若都是就是这般肤浅而可笑的简介,那当真是可以说5000年文明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当然,我更相信,这仅仅是因为我们这代人丢了这种素养罢了。

我们今天处在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

毫无疑问,是舍弃了过去的房子,重新盖房子的过程。

就这种事实而言,我并无恶感。思想本身,就是建立房子的过程,倘若儒学建的房子在今天不能更大程度上庇护国人,自然可以抛弃其技术,这并无问题。

但是你不能因为采用了新技术建房子,就觉得老祖先建房子的技术都是土老帽,都不值一提。

更何况,以我观之,今天房子离盖好还远的很呢。儒学经过2000年的发展,盖房子技术虽然不说是多好,但是毕竟完善了2000年,盖好了还是可以的,方方面面还是能照顾到的,稳定一个王朝周期300年左右。而今天盖房子,八字还没有一撇呢,也就刚刚打个地基的水平,到底能庇护多少人,还是个未知数,怎么个就觉得老祖宗都不行了?


房子都会倒的。

儒学盖房子保质期300年。

基督教盖房子差不多,

伊斯兰有个奥斯曼,要更长点,有5,600年。

至于今天盖房子保质期有多久,还要再看看。



那些说话蠢的可笑的答主,问问自己:房子倒了,所以房子本身就不该建了?所以当初盖房子的技术都是垃圾,叻色了?

什么叫端起碗吃饭,放下筷骂娘?

这就是。





张子曰


公平的法律,

科学的知识。

强大的军队,

治国平天下。

其它任何教,

都不实际,

也许只是吹牛吧。

中国三大教:

儒教:道教:佛教

去打仗保护国家就

尽行不行大家都知道。

念念佛念念经还可以,

真是打仗保家卫国,

只能是纸上谈兵。



贵不忘民


用儒学来治国,国家会变成亡奴隶国家啊!!!![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骆敏远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砥在道教!天道本无言,天书本无字。若不是尹喜跪求老子,世人根本看不见(老子)现在的道德经一书。孔子是老子的学生,说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就像世人尊孔圣,孔圣尊道祖的层次关系。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首先要搞明白由谁传,由谁承?传的是什么,承的又是什么。

简单的讲,老子讲的是清静无为,天道公平,道法自然。孔子讲的是接人待物,为人处世,道德标准,礼仪规范。一个是无为,一个是有为。一个是出世,一个是入世。

我们在介绍老子的时候尊老子为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创始人。

我们在介绍孔子的时候尊孔子为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创始人。

从介绍中不难看出,老子只是教人学会清心寡欲,无心参合人文政治。孔子并未师承老子,不过当了几年学生不离老子左右。真正传承老子思想的,发扬道家文化的是庄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