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常州金坛,那里诞生、长眠了一位世界级的大师,他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这个时代的国际领袖数学家之一”,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他,就是华罗庚。

华罗庚:一个代表着中国光荣的名字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华罗庚(1910—1985),世界著名数学家,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为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于金坛,12岁从金坛县城仁劬小学毕业后,进入金坛县立初中,老师王维克发现其数学才能,并尽力予以培养。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17岁的华罗庚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华罗庚读初中时的三位恩师

1925年,初中毕业后,就读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退学回家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此后,他用5年时间自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华罗庚金坛中学毕业证

1930年春,华罗庚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数学界。同年,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了解到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才华后,打破常规,让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图书馆担任馆员。从此华罗庚离开金坛,走向更加宽广的世界。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华罗庚数学研究的引路人

1936年华罗庚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在英国的两年之中,他攻克了许多数学难题。他的一篇关于高斯的论文给他在世界上赢得了声誉。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在昆明的一个吊脚楼上,他写出了《堆垒数论》。1946年9月,华罗庚应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去美国讲学,并于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赴英国作访问学者的华罗庚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1948年,华罗庚一家已在美国定居

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放弃在国外的优厚待遇,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怀抱。在回国途中,他写了一封《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说:“受了同胞们的血汗栽培,成为人材之后,不为他们服务,这如何可以谓之公平?如何可以谓之合理?”并呼吁“为了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这一爱国举动,对引导众多海外学子归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1951年,华罗庚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开始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献计出力。他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了以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质量为内容的“优选法”以及处理生产组织与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并亲自组织和领导了“双法”的普及推广活动,足迹遍及全国26个省区市。“双法”的推广不仅为节约能源、增加产量、降低消耗、缩短工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还培养了一支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科普队伍。毛泽东对他这一创新给予高度评价,1964年和1965年两次写信祝贺和勉励他“壮志凌云,可喜可贺”,“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1980年5月,华罗庚(中)来常州检查指导“双法”推广工作。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华罗庚(左)在农村讲解推广优选法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华罗庚与双法推广小分队队员握手

在新旧社会的强烈对比中,华罗庚更加坚定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强大信念,更加坚定了跟共产党走的决心。他曾写道:“不经过黑暗的人,不知道光明的可贵;不经过严冬酷寒的人,不知道春日的可亲。”他不断加强政治学习,政治信仰坚定。尽管在以后的经历中遇到许多困难和曲折,但他始终没有动摇对党的信念和追求。

1979年华罗庚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把入党作为自己前进道路上的新起点,以“横刀哪顾头颅白,跃马紧傍青壮人,不负党员名”自励,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奋不顾身地工作在科研第一线。

1985年6月在访日期间,华罗庚突发心脏病,在日本东京的大学讲坛猝然倒地,结束了他为数学事业贡献不止的一生。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华罗庚与学生陈景润、杨乐、张广厚在一起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1984年华罗庚赴美接受名誉博士学位

华罗庚,一个代表着中国光荣的名字,作为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大师,他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又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他开创了中国数学学派,并带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培养出了众多优秀青年,如王元、陈景润、万哲先、陆启铿、龚升等等,不少已成为世界级的名家。2009年,华罗庚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获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华罗庚纪念馆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华罗庚一生热爱故乡金坛,乡音乡情伴随他一生。任何时候,只要碰到同乡人,他都是讲一口金坛话。有一年,金坛有老乡进京,顺道捎给他两斤家乡的茶叶,华罗庚在回信中充满深情地写道:“香,香不过故乡茶;亲,亲不过故乡人!”晚年,他曾留下了遗嘱,希望自己的骨灰回归故乡金坛,撒到洮湖之中。

2004年,华罗庚的妻子吴筱元去世后,华罗庚的子女们想到父亲未了却的归乡心愿,向全国政协和民盟中央郑重提出骨灰迁移申请,很快得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同意批复。与此同时,华老的子女们还决定,将母亲吴筱元的骨灰也迁回故乡金坛。

华罗庚夫妇从此安眠于故乡。

家乡金坛在中山公园内兴建了一座设有3个展厅、总面积615平方米的华罗庚纪念馆。作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每年接待中外参观者5万多人。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多年来,华罗庚不仅没有被人们淡忘,反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随着参观者的增加,馆内设施日显陈旧,展厅面积也难以容纳众多参观者。在这种情况下,金坛区委、区政府决定迁建华罗庚纪念馆。

华罗庚纪念馆新馆位于城南风景区,占地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50平方米,是中科院院士、我国当代著名建筑大师齐康教授设计的一座现代纪念性建筑,展厅呈圆形,与外部向四面延伸的墙体构成类似数学直角坐标系,也象征华老立足圆点,多方发展的大师精神。

2006年11月12日新馆开馆。纪念馆包括报告厅、展示厅等部分,陈列分为上下两层,大厅矗立华罗庚铜像,设有复原的华罗庚故居,图文展板配合实物展出,另外加入幻影成像技术,表现华罗庚归国之前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与同学道别的一段情景。是国内拥有华老图文资料最全面的机构。

展览共分六部分,分别是:

第一部分:当代自学成材的科学巨匠

第二部分: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第三部分: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第四部分:精心扶持新一代成长的杰出教育家

第五部分: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第六部分:华罗庚与故乡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华罗庚雕像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馆内还直观展示了华罗庚生活工作情景,有大量珍贵的实物原件。另外,展馆里还原样摆放了华老生前使用的轮椅、办公桌、手杖、万能尺,以及大量手稿、书信、明信片原件。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纪念馆中复制的华家小杂货店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华罗庚在金坛度过了宝贵的青少年时期,因此他对金坛怀有难以割舍的感情。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先后三次回家乡视察,每次都到母校看望师生、作报告。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1963年华罗庚(左)在常州中学视察时与史绍熙校长交谈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1980年华罗庚最后一次回到母校金坛县中

昔日华罗庚的母校“金坛县初级中学”,如今已成了著名的华罗庚中学。而在金坛,以华老名字命名的还有华罗庚实验学校、华罗庚纪念馆、华罗庚公园、华罗庚图书馆等,金坛已经永远刻上了华罗庚的印记。

这个常州人只有初中文凭,却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