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宇宙外面是什么,即宇宙存在于什么里?

郑道庆


望远镜望不到,人类依然在地球上,还没有出太阳系呢,那怎么会知道宇宙之“外”是什么呢?就像一只处在井底的青蛙一样,它只能看到那一方天空,它的视线之外还是天空,它却因为井的阻碍而无法看到,但是你要是想让青蛙知道地球外面的世界是啥,这不就异想天开了吗。

同样的,现在的人类就好比那只青蛙一样,我们处在地球上(井底),我们能看到的区域是可观测宇宙(一方天空),可观测宇宙之外是什么?还是宇宙(与井底青蛙视线之外还是天空一样),但是你要想知道真实宇宙直径(可观测宇宙+尚不可观测宇宙)之外是什么的话?这个难度,不比让青蛙知道地球之外是什么的难度低。

宇宙是有限的,这个我们都知道,那么就会很自然的联想到,宇宙是否有大小,进一步的就会想知道,这个大小之外是什么。不过如今的科学还触碰不到那么远的地方,所以对于那里,人类一无所知。

但是呢,这确实是一个问题,还是一个终极问题,有问题就得去解决,实在解决不了怎么办,那就只能等了,等待后人们去解决它,相信,在不断发展的科学面前,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当人类亲自达到宇宙边陲,这一切的答案就会明了。

谢谢!


科学船坞


“宇宙的外面是什么?”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在我们想要知道宇宙的外面是什么之前,我们得先确认并找到宇宙边界的存在。

而实际上宇宙的边界的确是存在的(至少基于人类目前对宇宙的认知及宇宙理论来说,宇宙是有边界的):在20世纪40年代时,出生于苏联的物理学家乔治.伽莫夫就在宇宙大爆炸的理论基础上提出过假设:“如果我们观察空间深处,就会发现某一种在大爆炸时残留下来的宇宙背景辐射,这种宇宙背景辐射在宇宙中经历长时间与长距离的传输,最后会以微波的形式抵达地球。”

后来这个假射在1965年的时候得到证实:美国的两个射电天文学家在无意中发现了乔治.伽莫夫所假设的这种微波——这种产生于宇宙大爆炸时,来自于宇宙边缘的宇宙背景辐射所形成的微波。

那么既然宇宙的边界有存在,那么宇宙的外面是什么样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有很多人都提出过非常有趣的设想:如果我们找到并且来到了宇宙的边缘,把头伸出宇宙的帘幕,那么我们会看到什么呢?是不是我们的头就已经到了宇宙外面了?

然而真实的答案是:宇宙有存在边界是没错,但是你永远也找不到宇宙的边界。找不到的原因并不是它太过遥远(虽说的确极远)。而是因为: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宇宙其实是弯曲的,我们朝着一个方向寻找宇宙边缘不仅找不到还很有可能会回到我们出发时的原点。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做一个类比:假如有一个二维的平面生物(二维平面生物是没办法理解三维球体的概念的)来到了地球,他在地球表面试图找到地球表面的边界,并且看一下地球表面边界之外到底是个什么样子,那肯定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且很可能会回到他出发时的原点。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宇宙中想要寻找宇宙边界及边界之外是什么,就跟这位在地球表面的平面生物一样感到稀里糊涂,怎么想都想不明白。

个人认为:宇宙及宇宙之外应该是高于三维的更高维度概念。宇宙之外的东西就是这种高出来的维度,它可能就在我们周围离我们并不远,只是做为仅有三维概念的人类来说没法感知和理解它的存在而已。(就比如:地表的外面就是拥有高度概念的三维空间,而对于只有二维概念的地表平面生物来说,是没办法感知和理解的。尽管,空间离他并不遥远。)


暗夜思考


宇宙的外面是什么?首先要弄清楚谁创造了宇宙。宇宙万物(包括宇宙本身)肯定是神级文明创造的。

神级文明=造物主,造物主=上帝。那我们直接进入话题!

一名为aidan的上帝。上帝=宇宙万物创造者(包括宇宙本身)当然上帝可能是指一个团队非个人。宇宙这么大的东西一个人搞笑里面的复杂程度难度系数都是N+,核心框架设计编程变量定义基本构成物质……N多,宇宙万物——大到星系漫天星辰,小到细胞细菌分子原子。黑洞、暗物质的存在,恒星系天体之间引力大小星球运行轨迹。比如地球花花草草,动物植物,各种山峰水流。丛林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还有人类为什么会出现人类(这种看似超乎常理的设定)。人类真的是自然演变进化而来的嘛?人类=玩家 玩家=游戏 游戏=地球ol(宇宙的当前版本)。那么既然是创造的宇宙,设计好的地球。怎么去控制这个玩家(人类),我们知道人类行动和做出思考判断是通过大脑。大脑=CPU,怎么去控制这个CPU呢。首先肯定要接收到执行指令。传输指令通道有线无线(这不是废话嘛,肯定无线这不是电路板),用专用暗物质传输无视遮挡直接穿透。在宇宙外面坐在电脑旁或者拿着手机就可以轻松进行操作。舒服好玩全高清视角呢。

我想更刺激一点想身临其境,直接去体验。成为该玩家,用VR。VR=虚拟现实 。用VR技术去控制该玩家,进入该玩家身体——进入CPU控制大脑,让现实我的脑直接和CPU交接。直接传输指令。ok真棒。就是长时间这样玩我有点晕,这VR设备有点不舒服,虽然可以看见全3d视角里面场景设计模型都很棒。声音也很真实。但是好像还缺点什么,对触觉。里面的东西我摸着碰到,用手捏捏自己的脸用拳头打别人,毫无感觉这个只有声音别人打我我也不会痛别人也感觉不到痛。开发者:明白。已升级VR设备。人形的VR设备像穿衣服一样直接套上全套的还有头部,舒服。然后进入到这个特定的VR设备场景专用空间。不管你是躺着、走着、跑着、跳着、做任何姿势都是没问题的不要担心磕着。左右上下移动也不会你永远在这个专用的VR场景中间。你的姿势就是你游戏里面的姿势。对了,还增加了味觉等系统。分别:眼、耳、鼻、舌、肌肤、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心感)。当然了还有些杂七杂八的,第六感、空间感、爱感(异性相吸感)N多,总之你现实有的里面都有,安排。

这样就可以说非常完美真实了。还有还有,如果里面我抱着异性玩家对方能感受到嘛,可以的。你们双方都会有感觉(包括本性的异性相吸,荷尔蒙分泌血压升高,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这和现实无疑。要是接吻带丝那种和更深入交流呢?这个的话暂时会有所欠缺。因为每个玩家的尺寸大小不一样,手感和松紧肯定会有所差别和不单一性。现在是单一性只能体验到大致的相同感觉。不信你在去找另一个异性玩家试试,虽然看着长相不一样身材及那个大小也不一样。但是我们后台程序测试分析的数据告诉你,其实就是一样的还是刚才那个感觉。测试屏幕上显示:看到没有orgasm值刚才230,现在数据显示也是230。测试玩家:我的天,真的…确实和刚才的那个感觉一样。但是我的视觉欺骗了我。这个我更喜欢[机智] 。宇宙我们都能创造,解决这个不算什么小意思。我们开发组成员下一个版本修复优化,绝对完美。我们再加点配对测试各项数值。

好玩好玩……刺激。玩家说到。真的棒,这体验太超级真实了。喜欢。一玩就好几十个小时。玩家:我有这个现实世界记忆和游戏世界记忆,感觉不能全新投入游戏啊,好像缺点什么。开发:我们已经增加切断现实世界记忆功能,对宇宙小蜜机器人助手回复:“切断现实世界记忆”指令,选择确定,再输入个人游戏安全密码就行了。由于这个是游戏开发测试阶段,我们给你设定是72小时,72小时后会自动返回现实世界。当然如果在游戏里面意外死亡了,可以立即返回。好好去尽情体验吧骚年,回来给我们反馈bug。

地球里面的玩家除了我们测试组的几十个人。好像就没有看到其它人了。不过里面的动物:恐龙、猛犸象、老虎、狮子、好凶,我差点挂了。也没有武器。开发:对啊,挺刺激的吧。玩家:很真实,惊心动魄[捂脸]。开发:没有我们开发组妹纸保护你,你早就提前挂了,哈哈[滑稽]。

你说的是玩家数量少,不用担心。我下个版本增加人机(NPC)

玩家:人机会不会傻傻的。我们一眼就可以识破。我们这边C公司开发的就是。

开发:C公司怎么可能和我们公司相提并论呢,我们可是本宇宙最强最高科技开发公司。C公司就会开发一些流量小游戏。我们AI(人工智能)技术已经登峰造极了,完全可以制作出和真实玩家一样的AI玩家。虽然本质上还是有所差点,但是我们切断真实游戏玩家的现实世界记忆以后,进入游戏世界(地球)然后在限制其大脑发育及开发程度。就OK了。

还有不光你们玩家有独立思考及学习模仿能力,AI玩家也有甚至有些可能会比你们做得更好。没错,对。这个才是游戏的最强大有意思之处。玩家(人类)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然后开创属于自己的文明自己的时代。游戏里面完全自由化。超高自由度,这个就是你的世界,我的世界。大家的世界。

下一篇:

1、VR无线传输灵魂篇,高效节能低功耗降低服务器资源开销。

2、玩家角色创建,自助投胎系统篇。


aidan嗷呜


2003年,我开始从研究教育转向哲学阅读和思考,大约在2005年左右开始形成“人性论”学说的基本思路,一年之后,我把人性论改为“吾学”。

吾学是从根本上回答:人(我)和世界(存在)为什么是现在的样子?从何而来?

现极其简要的介绍一下,希望能回答你的疑问。

一、现实世界是被建构起来的,只对人有效

世界并不必然是现在的样式,它是由人类的感觉器官的性质决定和建构的,假如人类没有视觉器官,就会像蝙蝠的世界一样没有光明。不同的物种建构的世界完全不同,就像苦菜之于兔子是甜的,之于人是苦的。

人类依靠自己的感官建构起这个世界,这不是主观主义或者唯心主义论调,而是最符合实际,最实事求是的态度。传统哲学一直把这个世界视为唯一的其实是一种机械论世界观。它认为狗眼里的世界、蝙蝠的世界和鱼眼里的世界完全等同。

那么为什么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是相同的?或者至少是非常类似的呢?这是因为人类具有同类的感觉器官,同类的感官所看到或者建构的世界具有相同的性质。不同类的物种感觉器官不同,所以建构出的世界具有不同的性质。

人类建构起的现实世界对于人类是有效的,但对于其它物种并不有效。举例说,人踩死一只蚂蚁,这是我们看到的真实,它确实死了,但你必须知道的是,对于蚂蚁本身并非和你认为的一致,因为蚂蚁有自己建构的世界,人的世界和蚂蚁世界并不相同,甚至也不类同,因为不是同类。

二、吾:存在-语言

吾,从五从口。五,五行也,即宇宙、即存在;口,语言。所以“吾”乃存在,乃语言。

传统西方哲学认为:存在,属于本体,语言属于表达,有怎样的存在才有怎样的表达。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颠覆了这个传统,认为语言决定存在,乃存在之家。或者语言和存在是一体两面之关系。

“吾”:存在-语言

三、世界的建构过程

(一)“吾”绽出一个弗定世界,我称之为“予世界”,这个世界是绝对的虚无,仅仅是一中性质:不确定性。

(二)弗定世界上升为可能世界,我称之为“孤世界”。这个世界不再是纯粹的虚无,生殖出混沌,所以我叫做混沌世界。弗定性上升为可能性,这就为。“存在”打下了基础,海德格尔曾说:可能高于存在。

(三)建构自我和客观世界

混沌界含孕了自我和现实世界的一切可能的信息(或基因)。然后生殖(亦或生长)出自我,自我拥有意识和肉身。意识和感官配合建构起一个客观世界。所谓客观世界是指纯粹客观的,不可改变的——即不因为个体的喜好而改变。

(四)客观世界上升为现实世界

现实世界是我们的世界,不再是纯粹客观的,具有一种社会约定性。

(五)现实世界上升为“我世界”

在“我”世界里,我是真正独立的个体,只服从自己的意志。我以我的眼光和兴趣看待世界和他人。

“吾”——“我”


吾学园



想听听比较有意思的回答?这个宇宙其实是一个类似软件的系统,天地万物,都是这个软件里的用来计算用的工具罢了,它的目的就是用来进行计算出一个终极答案的。  如何证明这一点呢?  首先:这个宇宙不是无限的,它是有限制的,这就好有了固定硬件的计算机,性能是固定的。比如光的速度,它的速度299792458米/秒(m/s),宇宙里的最大速度就是它。  这个就类似于一台机器中的能量传递速度,总是有限的一样,有限是因为某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导致了光速是一定的。  而所有的物体相对运动,它也不可能超过光速,这就使得这个宇宙中在速度上得到了统一,这样无论如何变化,总在一个限制的范围内,它就如同有一个有限制的硬件一样。  如果你把速度背后的原理想象如同计算机一样,是通过CPU的运算,那就更加明白了,无论如何计算,在分片单元时间中,CPU最高只能有那么多频率,所以连物体的相对速度也超不过光速了。  其次:从微观角度上看,目前认知物理规则只能在普朗克尺度之上有效,而到了普朗常量尺度之下,连时间也没有了意义。  这说明什么,这个宇宙是如同一个计算机软件一样运动着的,你在整个软件不断细分,最终只能得到软件中的东西,而开始从软件中开始察觉到硬件的存在时,于是软件中的被代码所创造定律就开始失效了。  再次:宏观的世界中,用实数便可以表达,而微观世界必须用复数来描述的。  不知道原理没有关系,只需要了解一个事实: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是两个世界,而微观世界不使用复数来描述,就无法描述。这是因为微观世界开始接触到这个宇宙的本质性的东西了,而由于本来就是一个大软件的缘故,实际上这是在尝试探索更高维空间的性质。因为这个系统是由在更高的维度缔造出来的。  还有:这个世界中很多规则其实只是很简单的规则迭代。  以Rule30细胞自动机为例,一组很简单的规则生成了复杂的图案:
  这个与自然界中的神似: 还有分形,用简单的公式反复迭代便能得到自然图的图案。
  这个图案是用公式迭代出来的。这个也是简单的公式迭代出来的。  其它还有很多,比如雪花的形状,海岸线的分布,植物的纹路等,很多都是这样。  最后:这个世界中的宇宙常数都是为了让更高智慧的生物进化。  有个理论叫人择理论,大体说的是,宇宙的存在是为了让人类出现,初听起来很荒谬,但是提出这个理论后,预言了一些宇宙常数与后来发现的相符。  其它还一些证据可以表明:当年恐龙在地球上存活了1.5亿年,想来是早早进化出来了站立行走,所以觉得本来是有期望的,然后过了1.5亿年,却还是爬行动物,于是,突然间灭绝了。
  然后人类有一个分支,叫尼安德特人,不同于现代的人类,是一个很有潜力的种族,40万年前就会使用火了,在40-50万年前曾广布欧洲大部和中亚,并早早就发明了石斧与石弓,然而过了十万年,他们还在用石斧与石弓,生活非常无忧无虑,悠闲自得,甚至还抽烟。  不过灭绝了,据考证说,灭绝原因是被现代人给吃光了。而现代的计算机算法中,有种算法叫遗传算法,是模拟自然界的生物的进化而来,而遗传算法用来进行最大的好处是求解一个结果,有很好的收敛性,在计算精度要求时,计算时间少,而且稳定性高。
  所以,这些物种的突然灭绝,看起来更像是宇宙在演进计算的过程中,进行了对错误方向的及时的纠正,改变了演进的方向,以加速运算过程。  其它还有什么佐证?  四五千年前,地球上各文明突然出现大爆发,虽然文明出现是必然的,但是相隔那么远,都近乎在一个时间同时爆发,这个就不必然了,这些显然是一种加速刺激,就像是中间有作弊了一样,显然是进行了集体的直接的参数优化调整导致的。  同样的,大概在两千多年前,又进行更深度的优化,世界各地不约而同突然涌现出来了各种思想家,并且这些思想被传播到世界各处,其中最令人吃惊的是,这些思想大多穿越了时代,而这些思想家却像是突然冒出来的一样。
  然后人类文明开始进行了更快速的发展,不过这个结果宇宙未必是足够满意的。  因为从世界各宗教或思想的原始经典来看,有很多描述显然不是那个时代应该出现的,嗯,显然是作弊了。  比如《道德经》中: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无形也无象,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然后微妙之中,出现了一个点,它其极小极小,其微而无内,此时还没有万物,所有的能量与物质皆包含在其中。 突然间,它突然爆炸而开,时间与空间也在此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带着数以无量之计的粒子,以光的速度,飞速扩张而开。【道冲】

  但这种迅速扩张并没有太久,便变得缓慢下来了,形成了宇宙的空间。【用之或不盈】

  有一些飞得更快非常快,有一些飞得要缓慢一些,于是它们便撞击在一起,纷纷乱乱,撞来撞去,又因为有万有引力,于是这些粒子开始分别吸引在了一起,不断无序而杂乱,而是开始凝结、积累,形成一个个星球。【挫其锐,解其纷】

  众多的星球,密密麻麻的在星空里存在着,有些发着光与热【和其光】,还有些黯淡无光像尘土一样【同其尘】。

  而星球之间的空间,看起来其清澈而清底,其中点缀有密密麻麻的星球,似是存在那里很久很了。【湛兮似或存】

  那最早的那个,是从哪里孕育出来的呢?【吾不知谁之子】,似乎是在天帝之前啊。【象帝之先】

  近代也有明显被调整的例子,比如欧洲的工业文明,不觉得来得太快了吗? 有评论说,近代科学的爆发,是很正常的,几千年的积累,那么这里再举点例子说说其实不是很正常: 1、元素周期表 化学的发展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就是出现了元素周期表,这个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发现。然而这玩意是怎么发现的? 门捷罗夫是做梦到得到的启示,然后发现了元素周期表。
2、量子力学 按通常的说法来说,其实量子力学的出现是一个花花公子为了毕业,于是拼凑了篇论文,只有一页纸,然后他老爸看不下去,怕他毕不了证,于是写信给爱因斯坦叫推荐一下,于是爱因斯坦含糊的回复说,这个年轻人观点有意思。 结果安排到了小讲师手里,然后这个小讲师一看,爱因斯坦推荐,又发现论文上竟然没有公式 ,于是疯狂地研究并拼了个公式出来,于是著名的薛定锷方程就这样产生了。 更为巧妙的一点是,这中间有一个时间差,如果量子力学再早一点发现,矩阵力学就不可能出现,因为1925年玻尔的得意弟子海森堡提出了著名的矩阵力学,最有意思的是,事实上就是海森堡本人也并不懂“矩阵”,而只是在他的理论出炉之后,哥本哈根学派的另一位弟子玻恩告诉海森堡他用的东西在数学中就是矩阵。 其它还有很多了,都是意外的科学发现,电流、X射线、超导电性、青霉素、脉冲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的发现,预防天花的牛痘接种法、细菌染色的革兰氏法、蛋白质试验中的色氨酸离析法等的发明,以及对电和磁之间的关系、胰岛素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减弱病原体免疫法原理等的确认,都是由某种偶然性或意外事件触发而取得,有些还是诺贝尔科学奖量级的重大成果。 英国著名生理学家W.I.B.贝弗里奇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用了两章篇幅论证了科学新发现中机遇和直觉的重要性,特别指出:新知识常常起源于研究过程中某种意外的观察或机遇现象。 这些都是比较细的了,如果宏观来看。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还刚出现没多久,大家还没有爽够的时候,第二次工业革命就出来了,内燃机的出现,大大促进了交通的发展,让地球上的物资运输更加迅速。  然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样还在大家意犹未尽时,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又井喷式的冒了出来,于是人类的信息传递也开始飞速,现在整个地球上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从一处与另一处进行信息交流只在瞬息之间。(这里没有考虑翻墙)。 而现代更是,往往一个科学发现及技术应用还没有多久,迅速就被会淘汰掉,发展速度是越来越快,现代发展到底有多快?想想二十年前的生活,再想想现在。  这说明人类的进程在近期发展越来越快,进行了一种飞速的发展期,这个宇宙已经迫不及待在尝试不断加速这种过程了,而这种发展的过程中,又往往开始了对早年否定过的东西进行反思,并再加以更深层次的讨论。  这一切,无不在表明,这个计算系统正在更终极的目标迈进,人类的发展不能停滞下来,不然的后果便会非常严重。  正如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如果不这样便不符合天道。  所以那些反科学的,反对进步的,终究是会被淘汰,会灭亡的。  明白了这些后,现在来回答题主的问题:  问:宇宙的开始之前是什么?  答:开始之前还没有被造出来。  问:宇宙要走向什么?  答:自然是计算出终极的答案。  宇宙为什么会存在?  答:为了计算而存在。  宇宙的外面又是什么?  答:宇宙的外面是这个宇宙来源之处。

宏观未解之谜


实际上我们现代所谓科学的宇宙观是有着致命缺陷的。

最开始,我们知道了自己生活在地球上,随后认识了太阳系、银河系,又知道了银河系在宇宙中连粒沙都算不上。现在很多科学家有证实有平行宇宙的存在,也就是我们宇宙的外面还有无数的宇宙,我们这个宇宙也不过是其中的一粒沙。其实剩下的事情已经没必要麻烦科学家了,这些无数的平行宇宙也一定是包含在另一个更大级别的宇宙中。而这个更大级别的宇宙,又是平行宇宙的一部分,在它的上面,还有更大级别的宇宙......


现在多维宇宙的概念也很流行,我们是在三维空间,往上是四维、五维......一直到十一维宇宙。剩下的事也不需要麻烦科学家,到了十一维宇宙,肯定又是归一,重新回归到一维,然后再二维、三维......无限循环。

这是宏观世界,微观的呢?我们发现了细菌,发现了分子,原子,粒子......这是理论和仪器走到了瓶颈,如果诞生新的概念和更尖端的设备,依然可以继续的细分下去,直到有一天我们惊奇的发现:这个子就是个宇宙啊。然后再继续分下去......无限循环。

大家现在明白我标题的话没?我们现在的宇宙观有致命的缺陷。什么缺陷?没有意义。

按照现在的科学认识,人是有寿命的,地球是有寿命的,银河系是有寿命的,宇宙是有寿命的......我们人类在灭亡之前能冲出银河系不?能冲出宇宙不?就算你冲出了宇宙又能怎样呢?你能冲出平行宇宙不?

按维度谈,不管多少维度,只要存在,就有寿命,咱们人类在灭亡之前能上几维?

宇宙归零,人类不存在了,我们现在的宇宙观有意义吗?我们现在的宇宙观是一个永远没有答案的游戏,永远找不到中点,也永远找不到起点。上下左右,大小不论怎么看,都是永远、无限。

按照这样的思维,我们是没有出路的。

我们需要的是终极答案,但目前所谓的科学很明显是给不了我们的。


锐度何老师


一句话,以我们目前的思维方式,永远弄不清宇宙的这个终极之谜:宇宙外面是什么?这是我们生活空间和思维方式局限性造成的!

当我们问“宇宙外面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就代表我们默认任何东西都有内在之分,任何事物都应该位于另一种事物里,这种观点很符合我们日常生活所见!地球位于太阳系里,太阳系位于银河系里,银河系位于宇宙里,那么很自然有人会问:宇宙位于“什么”里?

但是没有谁,也没有什么理论证明宇宙一定要位于“什么”里。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换一种思维方式,不要被固有的思维所禁锢,既然宇宙指的是时间和空间的综合,万事万物的总和,那么它本身就是“里面”,不会位于“什么”里!

说白了,包括我们能想象到和不能想象到的都在宇宙的“里面”,而且没有“宇宙外面”这样的概念!,只有“里面”的概念!

这样的观点或许会让很多人疯狂,无论如何相信很多人都无法接受一种事物只有“里面”没有“外面”概念,事实上,几千年前如果你说地球是圆形的,肯定会被唾沫“淹死”,这就是认知局限性的最好代表!

假设你能到达宇宙的“外面”,因为你本身就是宇宙的一部分,所以你到达的地方不可能是宇宙的“外面”,仍旧还是“里面”!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欢迎不同观点留言讨论!


宇宙探索


宇宙之外是什么——宇宙有限性及宇宙外仍存宇宙的证据

1

千万年来,直到科学已经比较发达的当今时代,宇宙是有限还是无限,一直是1个众说纷纭的话题。

至今,科学界关于宇宙模型以及有无无边、有限无限的争论,仍旧在继续。

而我认为,无论是从哲学还是从科学上说,宇宙是有限的,有边。

2

之所以被普遍认为无限,是因为其界限相对于人类来说太过巨大了,大到无法想像。

但是,再大的大,也是有限的,而非无限。

科学上,有证据能证明这种观点。

3

我们知道,宇宙是由宇宙奇点的大爆炸产生的。

就是说,我们现在的膨胀宇宙以及宇宙奇点,实际上都是宇宙,是宇宙存在的2种不同状态。

宇宙奇点是我们现今膨胀宇宙的终点。

而宇宙奇点,众所周知,又是我们现今膨胀宇宙的起点。

从我们现今膨胀宇宙来说,之所以会被人认为无限,正是因为其体积对于人类的理解力来说过于巨大。

但是,这种巨大,恰恰是宇宙有限性而非无限的科学证据。

为什么这样说呢?

4

我们可以想像,现今的膨胀宇宙,体积这么巨大,但是却是从100多亿年前的体积很小的宇宙奇点大爆炸而来。

宇宙奇点与膨胀宇宙,作为同一宇宙的不同状态,应当占据着同1个空间。

如果宇宙无限,则宇宙奇点爆炸之前,奇点之外的空间是什么?

这以铁的事实证明了宇宙的有限性。

5

宇宙的有限性还有其他的科学证据。

我们知道,宇宙奇点的爆炸,是反物质与物质及其能量的交换非线性运动的产物。

众所周知,宇宙奇点虽然体积极小,但是质量、能量却几乎是“无限”大的。

此无限大的能量与反物质,要形成宇宙奇点大爆炸的结果,必然有足够的物质与能量能够与之交换,而且最后这种来自宇宙奇点之外的物质与能量必须超过宇宙奇点的反物质及其能量,才能构成宇宙大爆炸的必[)要条件。

这就说明,在宇宙之外,还有至少要高于宇宙奇点这种反物质与能量的物质与能量。

我们的宇宙物质与能量已经大到几乎无法想像的程度,而宇宙之外的这种物质与能量,还必须高于我们现宇宙的物质与能量总和,这说明我们的宇宙之外必须有别的宇宙存在,才能构成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以产生我们现宇宙的大爆炸的必要条件。

6

以概率论,既然存在宇宙外的宇宙,那这宇宙外的宇宙就不止1个,可能有很多个,是1个宇宙群。

有人肯定会问——宇宙群外面是什么?

是空与无。

7

此非佛道的空与无,而是科学意义上的物理真空。

现代科学早已证明,真空不空,不仅存在无数的虚粒子,更存在无数虚粒子之间时刻在发生的互相湮灭的运动。

虚粒子自身的动能、势能,以及正反虚粒子之间的互相湮灭效应,又时刻产生着巨大的能量。

在单位积极与面积内,这种能量可能由于真空的物质有限性、稀薄性而很少,但是在广大的宇宙群之外,这极大范围的真空的虚粒子的运动与湮灭,产生的能量则几乎是无穷的。这种能量为宇宙群的生灭及能量交换构成了强大的背景与依靠。

8

肯定还会有人问——这真空的外面是什么?

真空的外面,还是真空。

是纯度越来越高、虚粒子越来越少、能量越来越少的真空。

9

如果你不理解宇宙群之外这种真空的实性存在,那么请你看看自己的外面是什么?

请你把自己当作1个宇宙,把别人当作1个宇宙,在这些宇宙之外是什么?

你会回答:是空气。

对。

空气,就是真空的1种表现形式,只不过是最为不纯、充满了实性基本粒子和高能粒子的空间。

空气,似空而非空,它是1种实怀存在。

同样道理,真空也一样。

真空的实性存在,与我们身边的空气一样,二者只有程度与形式的差别,而无质的差别。

这就是我们的宇宙,我们宇宙之外的宇宙,以及我们宇宙群之外的空间。


国际舆论


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我们认为我们的宇宙外面还是宇宙,尽管是猜测,但我们除了猜测,确实一无所知了。

我们的宇宙指的就是可观测宇宙,它是以我们为中心,半径460亿光年的球体。


这是根据微波背景辐射,红移量等众多实实在在的观测值求出来的,是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的,绝非空口说白话。

到今天,宇宙已经膨胀了137亿年,并且还在加速膨胀,这是由占宇宙70%的暗能量主导的,目前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我们的宇宙有收缩的可能。



其中人类观测的最接近宇宙起源的时间是宇宙诞生38万年后放出的第一缕光,我们今天称它为微波背景辐射。

科学家认为这是大爆炸的余晖,在今天的宇宙就是充满整个宇宙的2.7k热辐射,这都是我们自己的宇宙的特征。

总之,平行宇宙,多元宇宙或许真的存在,我们只是无数宇宙里平凡的一个。


科学新视野


“宇宙的外面是什么?”这是一个很古老的问题。中国古代神话里面,原始宇宙是一只蛋,蛋里面什么都没有,空无一物,除了一个婴儿——盘古。盘古是先天神灵,他被孕育在这宇宙之蛋里面,做永恒不知岁月的长眠,此时,时间是静止的。突然有一天,盘古醒了过来。盘古想舒展身躯,结果发现受到了蛋壳的约束。于是,盘古勃然大怒,正巧摸到一把巨斧,立即紧紧攥在手中。盘古手持巨斧,以大神力劈开蛋壳,造就宇宙天地。那么,盘古劈开了这蛋壳,蛋壳的外面是什么呢?外面是无尽的混沌之气,宇宙就存在于混沌之中。

所谓的混沌之气,其实这是一个玄学上的假设。古代人不懂科学,所以认为宇宙的万物,包括人鸟鱼仙山川河泽,一切都是由气构成的。风水学说的理论基础,就是气。而最原始的气,就是混沌。这是形而上学的假设。

目前,对宇宙“之外”的定义,其实在科学上是模糊的,都只有假设,而无法被验证。我们的宇宙是如此之大,可观测宇宙的直径即达到直径920亿光年,何况是“总宇宙”?宇宙如此之大,使得验证宇宙的本质变得极其困难。爱因斯坦假设,宇宙是一个超圆体,如果这个假设成立,则宇宙是有限闭合的信息集合。理论上,无法突破宇宙壁垒到“外面”去。即使你已经触摸到了宇宙的最边缘,如果你还不满意,继续向前,就会发现回到了原点。实际上,你是不可能触摸到宇宙最边缘的,当你无限接近宇宙边际的时候,时间就会无限的延长,直到停滞。

科学家假设了宇宙模型,在这个模型里面,宇宙不是一个,而是很多个,每一个宇宙内部都有不同的物理规律。而在宇宙与宇宙之间,是狄拉克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