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納涼,那漸行漸遠的記憶

納涼,那漸行漸遠的記憶

作者丨松間明月 攝影丨曹新慶

又到了蟬鳴蛙叫的季節,傍晚時分,廣場上,公園裡,納涼的人越來越多。“納涼”——我們小時候是叫“涼快兒”的,不是還有“哪涼快兒哪待著”嘛!,“納涼”還是“涼快兒”?這會把我們瞬間帶到兩個不同的時空。

我常常想起小時候在老家度過的夏天,特別是飯後的納涼,已經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裡。夏天的傍晚,一吃完飯,我們就拿個小板凳來到衚衕口的一塊空地上涼快兒,我們會圍坐在一位很會講故事的老爺爺身邊,讓他給我們講故事,那時候、那地方,講故事是該叫作拉呱的呀,“爺爺,拉個呱吧”,老爺爺為了逗我們,就是不開口,我們就有的晃老爺爺的肩膀,有的搖他的腿,像一群頑皮的小猴子,“拉個呱吧!拉個呱吧!”老爺爺忍不住了,就說“行,拉一個”,話音未落,我們就立刻安靜下來,圍坐在老爺爺身邊,老爺爺一定是熟讀《聊齋志異》的,印象中講的都是聊齋裡的故事,常常嚇的我們聽著聽著就緊靠在老爺爺身邊,還不時望望身後,害怕身後會突然冒出個青面獠牙的鬼來,老爺爺搖著大蒲扇,一本正經地說:“嚇得慌嗎?嚇得慌就不講啦。”我們就又搖他的肩膀,晃他的腿“不嚇得慌,不嚇得慌,快講啊!”每每到這個時候,大人們就都哈哈大笑起來,那笑聲卻絲毫沒有沖淡我們的恐懼,依舊緊張兮兮的繼續往下聽,聽完故事要回家了,鄉村的夜晚真黑啊,衚衕裡伸手不見五指,我們就拿著板凳飛快的往家跑,一直到躲到被窩裡,心還在砰砰地跳。

老爺爺講過的故事,在二十多年後,又被我從記憶深處搗騰了出來,應對每天晚上都要聽故事的兒子。誰曾想,小時候聽過的故事竟然還會在我兒子小時候又重新講起,在我講故事“彈盡糧絕”的時候,讓我有了應付兒子的武器。一碗茶換一個故事的蒲松齡先生如果知道他的作品以這樣的方式傳承下來,應該很欣慰吧。

納涼,那漸行漸遠的記憶

不去衚衕口的時候,一家人在院子裡涼快兒也是很愜意的。吃晚飯前,先用手撩潑著盆裡的水往地上灑一灑,既降溫又壓一壓塵土,吃完飯後,我們在院子裡鋪上一張大席子,一家人或躺或坐,媽媽會在旁邊搖著大蒲扇。有月亮的時候我們就看月亮,順便就知道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星星多的時候,我們就找找牛郎織女星,小小年紀的我,還不會為牛郎織女的天各一方而傷感,卻常常為先找到了它們而歡呼雀躍。天氣太熱時,我和弟弟就互相給對方使勁的搖打蒲扇,以圖一時的痛快,一邊搖,一邊數數,一人十下或是二十下。有時候我給弟弟搖了二十下,弟弟給我搖的時候就縮水了,我朝他嚷嚷,弟弟就像撿了個大便宜似的,又蹦又跳,臉上又重新掛滿了汗珠子。大人們在旁邊看完笑話後,就說我們當時不可能相信的話“心靜自然涼”。而如今我們相信了,可心還是靜不下來啊!一直到夜深了,爸爸媽媽把已經在席子上睡著的我和弟弟抱進屋子裡去,院子裡就安靜的如黑漆漆的夜了。

如今的炎炎夏日,溫度越高,我們越不出門,空調調節出來的溫度,已經讓我們感受不到偶爾刮來的一陣涼風帶給我們的滿足感。我們在四季恆溫的房間裡,卻常常想回到小時候那搖著蒲扇的,悶熱的夏天裡去,那漸行漸遠的記憶,依舊溫暖著我們未來的生活。

納涼,那漸行漸遠的記憶

作者簡介:松間明月,70後女教師,愛生活愛文學,想用文字與大家分享美好生活的點點滴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