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手机液冷装置有没有效果?

中庸致和10


先给自己吹个牛

像我这样一个,动手能力强,整天喜欢拆手机的人而言,去年一年拆过最多的手机,差不多就有50多台。

拆机的乐趣除了能用双手成就你们的梦想,还有就是死宅佬都是这样,不愿意出门,沉醉在搞机的世界里飞翔……

拆过的手机多了,我来给大家讲讲手机为什么要散热?

不讲大道理,不搬专业术语,人话就是:

大家都懂,一个东西如果太烫就容易出毛病,手机是精密仪器内部空间狭小,密不透风,如果再长时间处于一个高温作业环境,一个简单的案例,把手机放在棉被里充电结果手机太热爆炸了,或者劣质充电宝使得手机爆炸爆炸的还少吗?

当然最主要的是,你的肉体凡胎受得了40度以上的高温,乃至50度高温吗?

那么手机里的散热手段有哪些?

常规来说,手机里最常见的都是石墨散热贴,硅脂,铜箔,而最近很多旗舰手机,三星、黑鲨、小米、荣耀、魅族都提出了一个"高大上的玩意" 水冷或者液冷散热…并已经投放在高端产品上使用。

PS:追溯手机液冷散热,最早其实在2015年微软Lumia 950里就使用了,而且这其实是一个有些炒冷饭的“技术”,因为出现很久,应用很广,在手机里尚属首次加入,会让人觉得很稀奇并且高端...

其实液冷?这玩意有用吗?

肯定有用,我试过如果拆机以后把石墨散热贴、硅脂,铜箔通通从主板上剥离,然后再运行手机去跑分或者玩大型游戏,我用红外测温枪试过,CPU部分的温度最高可以达到59摄氏度…所以平时我们用手机时最高也就手机背部35~43摄氏度左右,说明手机厂商的散热处理起到了作用,但是为什么突然加液冷散热,答案只有1.5个

答案1:那就是,传统的散热做法已经压制不住现在最强最新跑分30万左右的“为发烧而生”的那颗芯了…

当然开机之后提示不难发现,现如今手机上所用的水冷散热,其实只能算热管散热,这种散热在笔记本当中是非常常见。

大家不相信可以去默默自己发烫的手机,为什么绝大多数手机发烫的位置都是在背部偏上或者摄像头位置呢?因为现在手机普遍都是三段式装机,主板部分在上,电池在中,音腔、尾插副板部分在下↓

手机的背部温度一直都不均匀,所以过去都是金属机身可以加快温度扩散,现在手机大多使用双面玻璃工艺,玻璃的导热性是不如金属的,所以液冷的出现肯定能更有效帮助散热。

PS:玻璃的导热系数是0.96 W/m.K,陶瓷的是30 W/m.K常见金属铁的是70左右,铝的是300左右

答案0.5:营销噱头,增加卖点

如果觉得有用欢迎点赞及分享,最后关注一下我哦~


李沛超


手机采用液冷散热,效果肯定是有的,只是在手机发热源来看,起到的效果怎么样,我们可以简单了解一下。

手机常规发热大概有2种类型:


第一种就是手机处理器在全功耗工作下,产生热量。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有效的进行散热,会对手机的运行性能有极大的影响,轻则处理器自身降频运行,来缓解运行时的热量过大,作为自保本能。严重会造成手机死机,卡住等一些情况产生。


比如早期的搭配骁龙801,810,820,821处理器,苹果A8,A9的这些手机,都是很容易发热的,如果游戏一段时间,那简直都有点烫手了。


一般手机在散热方面,都有对处理器进行处理,如利用屏蔽罩连接石墨层进行热扩散。或者手机本身采用比较容易导热的机身,如陶瓷,玻璃,金属等,这对手机散热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发热源是在一个点的,热扩散相对较慢。

如果有液冷导热这样的铜管,会使散热传导范围更加的大,传导热更加均匀。散热效果也就比较明显了。不过铜管是散热的,不是制冷的,只是加大了散热的面积和传导的速度,如果手机处理发热量大,手机感觉热是正常的,只是给处理降温的效果,会强于没有液冷散热的手机。


第二种就是手机充电造成的发热,这是电能转化产生的热量,在手机低工作状态下,温热或者不热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充电的时候,还用手机打游戏,那么热就不可避免了。

而且一般情况下,也没有给手机充电专门散热的设计。



液冷散热呢,效果肯定是有的,但是同时,也会增加一部分的手机厚度,所谓一得必有意识,但是这个厚度相对手机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个人见解,如果你也有不同的观点,也欢迎在评论中留下你的观点。都已经看到这里了,觉得还可以就请点个赞吧。


昀熹手记


大家都知道电脑上面的液冷系统挺厉害的,所以在手机上面采用液冷的呼声也就出来了,真的还是不负众望的手机液冷就真的出来了,但是跟PC上的液冷系统还是有区别的,因为效果并没有你期待的这么好,三星的Note9、魅族16、华为Mate20X都配备传说的液冷,虽然提升不明显但是比没有采用液冷手机还是强不少的!



今年手机散热做的最极致的就是Mate20X了,当然了这台手机就是主打音影娱乐的散热当然不能差,用上了石墨烯涂层+水冷,所以在各项测试中基本上都是占据第一,大家都知道石墨烯有非常好的热传导效应,所以用来散热是最好不过的,散热不就是快速的把热量散播出去吗?导热效果好了散热就不会差了,所以我认为这样的组合应该是未来旗舰机的标配,石墨烯比铜管强多了!


啥时候有石墨烯电池?


其实手机水冷散热非常好理解,液体都是储存在铜管里面的,当遇到高温的时候液体就气化来快速吸收热量,然后气体在另一端较冷的位置液化,这样就达成一个循环了起到快速散热的效果,你可以看到下面的拆机对比图,三星Note9的铜管体积明显比Note8要大不少因为里面储存了液体,铜管液冷不是炒作而是真的会加强散热效果,但是由于成本问题基本上只会在旗舰机上面标配,还有一个原因是旗舰机处理器性能更强发热更大。



手机厂商为什么要在散热上面下功夫呢?因为很多情况下玩游戏玩着玩着处理器性能就下降了,有些厂商为了有一个正常的温度就直接把处理器降频了,所以如果长时间玩游戏那就是:高温=低性能,控制住了处理器发热的问题才能持续更长时间的高负荷状态,不然你玩个30分钟就给你降频游戏体验就下来了,当然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游戏画面越来越好了,处理器性能也好了,降温是必不可少的!


水哥爱搞机


内部加热管只是导热,把热量从cpu上更快的传导到其他地方,但是热量还是在手机内部的,重点在于如何把热量散发出去。这个热管是有点效果,但其实作用不会很大,现在手机都是玻璃后背,不利于热量散发,游戏手机还是做铝合金机身比较实在,做个双层中空的铝合金后背,再利用热管把热量传递到后背上


简单的说就是


这样其实并不能快速散热,只是利用热导管把高热区域的热量传递到温度较低的区域均衡分布热量,热量并没有快速散出去,还是要依靠中框和背板散热,其实可以在手机背板上做点文章,找一种高比热容又有一定散热能力的材料做背板,比如特种陶瓷,让整个背板成为一块巨大的匀热板,热导管把高热区域热量传递到背板上,背板作为匀热板吸收传递过来的热量再把热量散到空气中,这样效率要高很多,这样既能快速导出芯片的热量,手机也只是温热。


小学生话电影


液冷并不是水冷,所以期望不要太高。

而且现在好一点的液冷都在游戏手机里。

很多普通机型带的液冷是没有游戏手机那么专业的。

所以我的意思大概也能了解。



海狗自愿参狗


可以是可以,单实际上手机处理器散热问题主要还是手机设计师的问题。

有的手机用660都烫手有的手机660都都和冬天一样。

液冷意义不大。目前手机处理器正常点的散热就好。。。

手机处理器不可能要买个酷冷散热才能压吧?。。。


ye28h


有一定效果,但不是有多强那种。毕竟手机那个小身板塞不进什么东西。


孤独的我逐被冷漠


液冷散热《系统》?

机腔内均热而达到降温的手段,问题要成为《系统》为前提,结构设计师的结构整体设计非常关键,不是—根热管或—片VC就能达到降温的手段,那只是哗众取宠的噱头罷了!


CAXFOX


不管怎么散热,都是把热量从内部导到手机表面散发出去,所以发热量大的手机就是一个暖手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