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外媒:俄罗斯愿意向中国提供100万公顷土地,用于农业项目

据海关总署上周(8日)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前7个月,中俄两国贸易额达到583.51亿美元,同比增长25.8%。其中,中国对俄出口总额为269.03亿美元(增长16.6%),俄罗斯向中国出口总额为314.48亿美元(增长34.9%),“中俄贸易持续较快增长的有利因素正在不断积累,预计2018全年双边贸易将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并有可能超过1000亿美元”,商务部发言人稍早前曾向俄通塔斯社记者作出以上表述。

外媒:俄罗斯愿意向中国提供100万公顷土地,用于农业项目

图片说明:俄海产品在1月所有出口到中国的83个国家和地区的海产品中脱颖而出销量最多

值得注意的是,中俄两国新的贸易增长点也在不断涌现,比如,农业合作也在不断加强,前四个月俄罗斯对华农产品出口增幅达35.3%,农产品贸易已经成为中俄贸易新的增长点,目前,除了已经向中国大量销售的小麦外,接下去会在中国市场上扩大销售的产品或还将包括大豆、猪肉等,我们以大豆为例,今年3月中国由俄罗斯进口15.0651万吨大豆,同比增加就逾一倍。

而与此同时,中国自俄罗斯进口的大宗商品类也是量价齐升,甚至,中国正在取代欧洲成为俄罗斯最大的石油买家,根据彭博社统计,中国已连续16个月成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这也更进一步佐证了原油人民币期货存在的合理性以及未来更大的潜能。

外媒:俄罗斯愿意向中国提供100万公顷土地,用于农业项目

图片来源pinterest

不仅与此,除了中俄两国像在上面所提及的这些领域加强合作外,据中新网今年1月报道称,俄罗斯亚太银行更是首次向哈尔滨的一家银行空运了大量的现金,而这充分说明中俄贸易力度在加大以及两国对彼此货币的认可,我们当时的分析就指出,虽然金额不大(1000万卢布),但这次尝试意义非同小可——因为,这不仅打通了卢布现钞空运海关出入境渠道,实现了卢布现钞输出与输入的双向流动,还改变了境内金融机构卢布现钞只出不进的局面,更是绕开了以美元为主的国际清算体系的一次跨境现钞交易合作,与此同时进行的是,中国也已经建成立了为数不少的离岸人民币国际清算中心以方便结算交易。

外媒:俄罗斯愿意向中国提供100万公顷土地,用于农业项目

而这背后,一方面是中国买家不断加大对俄罗斯相关商品及农产品的采购,另一方面是俄罗斯也正在由单一的石油出口型经济向农业、食品加工等综合产业转型。

对此,俄卫星通讯社近日(8月10日)援引俄远东吸引投资和出口支持署投资经理杜布罗夫斯基表示,俄罗斯希望在远东地区联合发展农业,政府愿意向中国投资者提供广袤的土地用于农业项目,杜布罗夫斯基进一步强调称,“远东土地资源丰富,这里有大约800万公顷农业用地,300万公顷耕地,目前已开发土地仅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大约可以把100万公顷土地用于新的投资项目,我们十分希望中国资本到该地区来投资农产品加工,肉类、奶制品等食品生产。”

外媒:俄罗斯愿意向中国提供100万公顷土地,用于农业项目

图片来源csmonitor

我们注意到,俄罗斯远东以产品生态清洁和质量高在中国著称,还有一个说法是,俄罗斯将成为中国大豆的海外粮仓。比如,俄罗斯的大豆种植区主要就集中在远东地区,而且俄大豆都是非转基因大豆,在中国市场很受欢迎,具有市场优势,俄卫星通讯社补充称,该地区具有投资吸引力的第二个因素是距离亚太销售市场近,第三个因素是远东的一些关键农产品(肉类、牛奶等)方面的自给自足率低,据悉,目前,远东地区已经有中国投资者参与的包括大豆种植,粮食集散地建设和奶牛养殖等农业项目。

事实上,在中俄已经创造部分无美元化的交易环境后,双方的合作不仅在本文上面提到的农业和大宗商品领域,近年来,中俄投资和工程承保合作上也在快速增长,比如,能源、核能、航空航天、基建等领域的战略性大项目合作,都强劲的带动了双边贸易额的增长,这也更将有利于中俄在经贸领域加速去美元化的进程,比如,改用双方本币人民币和卢布的使用量,数据显示,人民币在俄对中国出口收入结算中所占比例上升至15%,而3年前这一比例还不到5%。我们还注意到,中俄两国央行早在四年前就签署货币互换协议。

外媒:俄罗斯愿意向中国提供100万公顷土地,用于农业项目

但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据俄罗斯央行7月2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俄罗斯央行去年下半年开始,突然加速大量买入了近790亿的人民币资产,人民币所占的份额几乎增长了两倍,增持速度超过了全球其他国家相对渐进式的加持人民币资产的步伐,虽然现在,人民币在俄央行中占比依然相对较低,但人民币资产成倍级的份额增加反映了俄对外汇储备中需要主要货币多元化的明确意愿,比如,据彭博社数周前称,俄央行还在做一个更长远的计划,准备在中国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完)

BWC中文网原创作品,本文不得以任何形式摘编、转载或转化视频、音频等,违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