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中醫治療慢性咽喉炎(附穴位按摩及飲食療法)

慢性咽炎?嗓子眼老有痰咳不出來,咽不下去,老感覺口乾或者有東西卡在喉嚨裡。

中醫治療慢性咽喉炎(附穴位按摩及飲食療法)

想要明白一個事情的現象,我們應該先弄清它的原理,那麼種種表現,我們看看中醫怎麼說?

咽喉——陰陽升降之路

清·黃元御《四聖心源》:“咽喉者,陰陽升降之路也。”《靈樞·經脈》中也提到:“五藏六府之經,不盡循於咽喉,而咽為六府之通衢,喉為五藏之總門”。人體十二經絡大多都要循行經過咽喉部位,咽喉是五臟六腑陰陽升降出入的通道!這條路堵了,將會有多大的傷害!

慢性咽炎——痰熱、虛火、津不上承,閉塞不通所致

慢性咽炎,中醫稱為“虛火喉痺”、“簾珠喉痺”,歸屬喉痺範疇。

“慢喉痺”是指以慢性反覆發作為特點的喉痺。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咽部不適感是以咽乾、微痛,發癢、灼熱、反覆發作為主要特徵的咽喉病。因臟腑虛損,陰液耗傷,虛火炎上所致。

喉痺病名最早見於帛書《五十二病方》,《素問·陰陽別論》:“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痺。”痺者,閉塞不通也。是對本病的最早論述。

歷代醫家有較多的發揮。首先對喉痺的病因病機從不同方面作了探討,歸納為痰熱、虛火、津不上承等。

如《丹溪心法》認為“喉痺大概多是痰熱”。

《景嶽全書·咽喉》雲:“格陰喉痺,由火不歸元,則元根之火客於咽喉而然,其證則上熱下寒,全非火證。”

《喉科心法》認為系“腎火真陰虧損故也”。

《脾胃勝衰論》曰:“飲食不節,勞役所傷,以致脾胃虛弱,乃血所生病,主口中津液不行。”

《醫學人門》雲:“色慾動腎火,火炎上攻,咽膈幹痛。”

在症候上,《傷寒論·少陽病》雲:“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醫學綱目》有“蓋病喉痺者,必兼咽嗌痛”等描述。

中醫治療慢性咽喉炎(附穴位按摩及飲食療法)

1

慢性咽炎的病因病機

元.王安道在《醫經溯洄集.五鬱論》中指出:“凡病之起也,多由於鬱,鬱之滯而不通之義”。《丹溪心法.六鬱》中又說:“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故人生諸病,多生於鬱”。可見情志波動,失其常度,則氣機鬱滯,氣鬱日久不愈,由氣及血,變生多端,可引起多種症狀,故有“六鬱”之說。

情志所傷,氣鬱化火傷陰

祖國醫學認為,慢性咽喉炎的發生是由於情志所傷,肝氣鬱結逐漸引起氣血失調、鬱怒傷肝、肝失調達、氣機不暢、氣滯痰凝、氣鬱日久可化火傷陰,陰虛則津液涸澀不能濡潤咽喉

脾失健運,鬱痰化火傷陰

或因脾失健運不能升清降濁,咽失所養。若肝鬱及脾,或思慮太過,均可使脾失健運,蘊溼生痰,導致氣滯痰鬱,或溼濁久停,痰溼鬱結生熱化火傷陰。

陰虛火旺,傷陰津液不濡

若日久傷脾、生化乏源,則氣血不足、若累及於腎,腎陰不足則陰虛火旺。“六淫”後未及時清除病邪,或過多服用寒涼滋膩之劑傷及正氣。

如《調經論》中說:“夫邪之生也,或生於陰、或生於陽,其生於陽者,得之風雨寒暑;其生於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

中醫治療慢性咽喉炎(附穴位按摩及飲食療法)

2

古今醫家論治“喉痺”

慢性咽炎傳統醫學稱之為“喉痺”,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咽部不適感,如干燥、發癢、灼熱、微痛及異物感,中醫治療此病有明顯優勢。中醫師將臨床上使用多年的幾則驗方介紹如下,患者可酌情選用。

清代醫家尤在涇——半夏散及湯,辛溫發散

“少陰咽痛,甘不能緩者,必以辛散之;寒不能除者,必以溫發之。蓋少陰寒邪,鬱聚咽嗌之間,既不得出,復不得入,設以寒治,則聚益甚,投以辛溫,則鬱反通,《內經》‘微者逆之,甚者從之’之意也。半夏散及湯,甘辛相合,而辛勝於甘,其氣又溫,不特能解客寒之氣,亦能劫散咽喉拂鬱之熱也。”

近人章虛谷——宜辛溫開達,寒涼閉其邪

“少陰之脈,其直者上循咽喉,外邪入裡,陽不得伸,鬱而化火,上灼咽痛,仍用辛溫開達,使邪外解,則內火散,此推本而治也。若見咽痛而投寒涼,則反閉其邪,必致更重。”

《本草》——半夏桂枝治喉痺

半夏治喉咽腫痛,桂枝治喉痺,此乃咽喉之主藥。

唐宗海——人參散

此言外感風寒,客於會厭,於少陰經而咽痛。此症吳見多矣,喉間兼發紅色,並痰涎聲音嘶破,咽喉頗痛,四川此病多有,皆知用人參散即愈,蓋即仲景半夏散及湯之意也。

3

中醫辨證論治“喉痺”

中醫認為慢性咽炎因與感受邪毒、五志過極、先天稟賦不足等有關。病機則可歸納為陰虛火旺、肝鬱痰阻、氣滯血瘀三種類型,下面,就一起看看各類型的病機、證候以及治法。

陰虛火旺

【病機】反覆感受外邪,或鄰近器官邪毒染及;或熱病之後致陰液耗損,肺腎陰虧,津不上承,咽失濡養;或因虛火內生,上灼於咽而生;或因菸酒過度,燥熱內蘊,灼津爍液;房勞傷腎,水不濟火;素體陰虛,鬱而化火,循經上灼咽部,發為咽病。

【證候】咽乾不舒,微癢微痛,咽部有異物感,噁心,乾嘔,咯痰不爽,口乾善飲,大便乾結。苔少或光剝,舌質紅,脈細數。

【治法】養陰、生津、利咽。

【常用成方】百合固金湯、養陰清肺湯、知柏地黃湯、一貫煎。

肝鬱痰阻

【病機】因情志抑鬱,思慮過度,致肝失疏洩,脾失健運,水津不行,聚溼成痰,壅阻咽嗌致成本病。

【證候】咽部乾燥隱痛,終日不舒,咽中梗梗不利,似有異物,頸部作脹,胸脅悶痛,痰液多而粘稠,噁心,情志不舒則加重。舌紅,苔薄膩,脈弦滑。

【治法】疏肝、理氣、化痰。

【常用成方】柴胡疏肝散、逍遙散、四逆散、半夏厚朴湯。

氣滯血瘀

【病機】手少陰心經沿食道則滯於咽部;邪毒久留,氣鬱而滯,延宕不散,遏血而瘀,阻於咽內,氣血瘀滯,鬱而化熱,發為喉痺。

【證候】咽部幹痛或刺痛,乾燥灼熱,喉間梗塞感,但飲食吞嚥如常。舌質紫暗或舌邊有瘀點,脈沉澀。

【治法】活血、化瘀、利咽。

【常用成方】血府逐瘀湯、桃紅四物湯、補陽還五湯

4

穴位療法

【慢性咽炎發作期】

少商穴點刺放血,按揉孔最穴,能瀉熱,利咽,消腫止痛

中醫治療慢性咽喉炎(附穴位按摩及飲食療法)

少商穴:肺經的井穴,在大拇指指甲旁的外側。

點刺出血可以清洩肺熱,能緩解咽喉腫痛。如果不會刺血,用力掐上3-5min也可以。

孔最

:是肺經的郄穴,瀉肺熱、降肺氣、宣竅絡,而達消腫止痛、開音利咽。

中醫治療慢性咽喉炎(附穴位按摩及飲食療法)

標準穴位圖上“孔最穴”在腕橫紋上7寸。但在實踐中探查肺經,發現多數人在腕橫紋上10寸有痛感。

所以大家可以上下敲敲,找到孔最穴附近的最痛點。按揉痛點,配合吞嚥口水效果更好。

【緩解期,嗓子要保養】

揉氣管,按揉濂泉、天突

中醫治療慢性咽喉炎(附穴位按摩及飲食療法)

①用拇指指腹 由廉泉揉到天突,來回10次

②用拇指指腹 從廉泉推至天突,來回10次

③用手指按揉氣管兩側,自上而下,每一側各5分鐘

④按揉廉泉和天突穴,直到咽部有熱感。按天突時,用力方向是往裡往下扣。

(按濂泉和天突是不要過猛,以自己可承受為度,有部分朋友可能會出現想嘔或者有痰咳出情況)

【疏通氣機】

按揉列缺、照海、太白

列缺,照海這對好基友,是八脈交會穴之一。

中醫治療慢性咽喉炎(附穴位按摩及飲食療法)

列缺,通任脈;照海,足少陰通陰蹺脈。系絡在肺系、咽喉、胸膈之間,對肺系、咽喉、胸膈的病變有治療作用。

太白:脾經的原穴,補脾經經氣的不足,調補脾氣。

中醫治療慢性咽喉炎(附穴位按摩及飲食療法)

按穴位時,應該從上往下,先揉脖子,之後再按揉列缺、照海、太白,每次3-5分鐘。

堅持半個月,瘀堵在嗓子的氣機被疏通,火氣慢慢降下來後,你會發現嗓子清爽不少。

5

飲食療法

中醫治療慢性咽喉炎(附穴位按摩及飲食療法)

冰糖麥冬燉白蓮

組成:麥冬、白蓮各12克,冰糖和水適量。

用法:上述物品隔水燉後飲汁食蓮。

鴨蛋冰糖豆漿飲

組成:豆漿200毫升,鴨蛋1枚,冰糖適量。

用法:豆漿煮沸後,衝蛋加冰糖飲用。

注意事項

不管是何種慢性咽炎,都請戒除菸酒。飲食宜清淡,儘量少吃生冷,蔥、姜、辣椒等辛熱刺激性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避免過度勞累,適當休息,少熬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