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3 这些形状各异的桥,告诉你当年的昆明堪比江南水乡!

古代的昆明其实是名副其实的水城,不论是"千艘蚁聚于云津,万船风屯于城垠"的元代,"三面湖光抱城郭,四面山势锁烟霞"的明代,还是"三江并流(即盘龙江、金汁河、银汁河由北向南流淌)、两带萦绕(即护城河与玉带河)、河网密布"的清代,以前的昆明水域都一直很辽阔,堪比江南水乡,堪称东方的威尼斯,在这样的一个地方,自然少不了各式各样的桥梁,这些桥梁都各具特色,满足着人们的生活需求,反映着当时当地的风情风貌。

如今,随着历史的变迁,有些桥只见于记载,但有些桥,历经多年的沧桑保留了下来,让我们可以依稀看到昆明这座水城的痕迹,赶紧跟着小编来寻觅下吧!

得胜桥

这些形状各异的桥,告诉你当年的昆明堪比江南水乡!

昆明城里金碧路和青年路延长线交汇处,横架于盘龙江之上的这座桥就是得胜桥。

这是一座古桥,始建于公元1297年元朝时期,由云南平章政事也先不花主持修建。桥建成之时,正逢朝廷改元大德,所以得名"大德桥"。1393年重修,改名为"云津桥"。清代康熙平定吴三桂,清将赵良栋带领两千多人猛攻云津桥,桥毁坏严重。1823年(道光八年),官府重修该桥,改名为"得胜桥",意为清将赵良栋在此打败吴三桂军队而得胜。

这里是旧时昆明的水陆交通要道,商贾云集,市井繁荣,商业兴旺,自古有"一桥飞贯日之虹"的美誉,元人王升赞叹"千艘蚁聚于云津,万舶峰屯于城根;致川陆之百物,富昆明之众尾"。说的就是当年得胜桥的繁盛景象。今天我们见到的得胜桥,是于1985年4月重修过的,

得胜桥具有特殊的位置与意义,后来一直被历届政府所重视,昆明的行政区划,也以得胜桥为中心一分为四。

交三桥

这些形状各异的桥,告诉你当年的昆明堪比江南水乡!

By飞天警

相传元代时,一个姓焦的富人在盘龙江上修了一座桥,因为其在家排行老三,所以后来该桥命名"焦三桥"。后来,因为该桥系昆明东门出来与南北路汇集的地方,属三条路交汇,百姓就把"焦三桥"改成了"交三桥",位于人民中路的盘龙江上。

据记载,1941年12月18日,日军飞机在昆明交三桥、麻园、席子营、北沙河埂、吹箫巷和环城东路一带共投下23枚炸弹,炸死365人,史称"交三桥惨案"。

通济桥

这些形状各异的桥,告诉你当年的昆明堪比江南水乡!

位于书林街与金碧路交汇处,又名奏功桥,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先,这里有河,系盘龙江的支流,桥建在河上。元朝末年,梁王格杀大理段平章于此,段平章之妻,即梁王女儿阿盖公主,闻夫被杀害,便投河殉情。这一历史故事被郭沫若编写入著名历史剧"孔雀胆"之后,通济桥便名声远扬了。

鸡鸣桥

这些形状各异的桥,告诉你当年的昆明堪比江南水乡!

By飞天警

横跨玉带河上的鸡鸣桥,始建于1457年至1464年间,原名小泽口桥,长8米,宽7米,桥身用青石砌成,为方便行走,桥两端还用石板铺垫,同时为抵抗外患,还在桥头砌有土楼飞檐建筑的牌坊,成为当时入村的界楼、关口。

明末清初,明朝永历皇帝逃至云南,维系着他的"马背王朝",在五华山称帝。张献忠部将孙可望与吴三桂相勾结进攻昆明,永历帝败走滇西进入缅甸,最后被缅王诱捕后交给吴三桂。

永历帝及其家属侍从百余人被满清兵丁从中缅边境押解赴昆,跨过玉带河时,晨曦东现,雄鸡报晓,永历帝感慨万千,泪如雨下,鸡鸣声混合着永历帝的长号悲歌,撕裂着每个人的心肝。永历帝的两个侍从跳入滚滚的玉带河自尽,还有侍从欲跟着跳河自杀,被押解的兵丁快刀砍死。永历帝一行人被押解进城,后人为了永久地纪念这一历史事件,就把金碧路玉带河上的这座桥叫做鸡鸣桥。数百年来,朝代更迭,历史变迁,但鸡鸣桥的叫法却一直沿袭至今。鸡鸣桥,承载着一段令人难以忘怀而催人泪下的历史悲歌。

霖雨桥

这些形状各异的桥,告诉你当年的昆明堪比江南水乡!

这些形状各异的桥,告诉你当年的昆明堪比江南水乡!

By飞天警

霖雨桥横跨盘龙江,长约37米,宽约10米,属三拱石拱桥,处盘龙江中游。霖雨桥始建于明代,后被洪水冲损;清康熙四十九年郡人熊兆武等筹款重修;嘉庆四年,云南巡抚初彭龄又重修,曾碑刻记此事(见《昆明县志》卷二),现碑已遗失。

明、清年间,此桥为嵩明、寻甸二州州官百姓往返昆明必经之桥;元、明、清三代,桥两岸为军民屯垦之所,同时是昆明官府百姓到黑龙宫祈雨必经之桥;清朝末年,有法国人拍摄此桥的照片。

霖雨桥老桥现在只供行人通行,汽车不能通行。新建的霖雨桥则是昆明建设北市区以后产生的架在盘龙江上的一座新桥,霖雨桥在北市区的建设构架中起着很重要的区域沟通通达作用。

三板桥

这些形状各异的桥,告诉你当年的昆明堪比江南水乡!

位于市区南面玉带河上,建于明代,原称明月桥。因是三孔石墩平桥,并在桥的每孔都用三块石板作路面,故得名三板桥。清光绪五年(1879年)重修,1936年再修,1966年改钢混桥。东寺街下段的三板桥重建后,桥墩中间有一道木质水闸,桥中有一红砖砌的水闸房。三板桥南的工商银行宿舍八十年代中期建起一座钢木结构便桥,可供载重汽车通过。

柿花桥

这些形状各异的桥,告诉你当年的昆明堪比江南水乡!

By爱云南《早年柿花桥》

位于市区南面的玉带河上,建于明代,原称赐官桥、柿关桥,清末改柿花桥,是单孔拱形沙石结构桥,1937年,因官僚张邦翰占地,并不准行人从桥面通行。在那个年代,一个官僚,就能掌握一座人行桥面的通行权,岂不是一手遮天的怪事。

敷润桥

这些形状各异的桥,告诉你当年的昆明堪比江南水乡!

曲老约在1977年拍摄的"敷润桥"。

始建于清初,取名"永清桥",后来,因它坐落在敷泽铺旁,小东门又叫敷泽门,便更名为"敷泽桥"。清末,因此桥的两边是敷润街,又以街名为桥名,再次改称为"敷润桥"。原为三孔青石拱桥。解放后,于1969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长34米,宽7.7米,通汽车,两侧有人行道。上世纪90年代,修圆通大桥和桃源广场时,敷润桥被拆除,修了一座便桥由沿江西路通往桃源广场。但此桥未标示出桥名,大家都不知它叫什么桥。

双龙桥

这些形状各异的桥,告诉你当年的昆明堪比江南水乡!

By飞天警

双龙桥始建于清代,最早是一座三孔的石桥,解放后改建为四孔桥,桥东、西两岸原有白龙、黄龙两座庙,桥上雕刻有精美的双龙,因此得名"双龙桥"

双龙桥位于塘双路的盘龙江上。近在咫尺的一段江面上,分别架有两座石桥,一座联系巡津街和塘双路,是为双龙桥;一座连接贯通环城南路,是为环南桥。双龙桥和环南桥起着极为重要的城市交通连接作用,是昆明市知名度很高的两座石砌桥梁。在双龙桥和环南桥的近旁,就是云南闻名的双龙商场。这里的周遭,车水马龙,市井繁荣,热闹无比,早在上个世纪末叶,就成了寸土寸金、商家云集的风水宝地。

玉带桥

这些形状各异的桥,告诉你当年的昆明堪比江南水乡!

By雷心恺

在书林街南,新桥村旁的玉带河上。始建于清代,俗称老母猪桥。民国初年倒塌以后,重建为石礅木板桥,名新桥。1967年扩建为钢混结构桥,长16米,宽7米,载重车也可单行,仍称新桥,因重名,1981年更名玉带桥。

洪化桥

这些形状各异的桥,告诉你当年的昆明堪比江南水乡!

By朱仁严笔记

位于云南省图书馆大门口处,与清代的一件重大历史事件相关。吴三桂镇守昆明时,其府第名"平西五府"。由于吴三桂绞杀永历帝后,清王朝封他为平西王,因此得名。吴三桂死后其孙吴世璠在昆明继位改元"洪化",平西王府改称为"洪化府"。因府前河上一座石桥,便将石桥称之为"洪化桥",后来又以桥名将府前的通道统称为洪化桥。如今这里水涸桥毁,无迹可寻了,但是,洪化桥作为街名却一直沿用至今。

巡津桥(原称小人桥)

这些形状各异的桥,告诉你当年的昆明堪比江南水乡!

"小人桥"始建于80年代初期,是一座横跨盘龙江的人行便桥,桥体结构为简易混凝土钢构,长约30米、宽2.5米,北侧是得胜桥,南侧是双龙桥。

小人桥也是昆明一座地标性的老桥,住在附近的居民每年都是从这里最先看到远从西伯利亚来过冬的海鸥,于他们而言,小人桥是海鸥桥。

环南桥

这些形状各异的桥,告诉你当年的昆明堪比江南水乡!

By飞天警

环南桥是昆明城市建设的风向标,一年四季你可以通过这里摆设的城市园林小品了解到这个城市正在做着怎样的改变,每天川流不息的人和车习惯性的从环南桥路过常常会忽略了它是一座桥,桥上也有美丽的风景,并展示着昆明城最新的动态,环南桥和双龙桥一样的重要,连接贯通着环城南路。

护国桥

这些形状各异的桥,告诉你当年的昆明堪比江南水乡!

By飞天警

护国桥在今护国路中段与南屏街交汇。1915年,护国战争爆发,反袁护国运动胜利后,当时的云南军政当局,为了纪念护国战争这段历史,把横架在护城河上的白鹤桥改名为护国桥。

护国桥全长23米,宽17.5米,为古朴典雅的双孔石桥,桥体由栏杆、拱顶、拱眉各部组成。桥体东西两侧遍刻象头、龙头、云头、云尾、日、月、光、华、龙象呈瑞,南北桥头雕有栏柱,祥云缭绕,气象万千。后因护城河淤积回填,加上道路改造,护国桥于上个世纪50年代被掩埋地下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1999年因昆明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重修道路,埋于地下50多年的一代名桥,得以重见天日。

环北桥(俗名油管桥)

这些形状各异的桥,告诉你当年的昆明堪比江南水乡!

By飞天警

在滇缅公路开始修筑(1937年11月)到全线通车(1938年8月)这个时期,昆明北郊修筑了一条连接东、西两端的公路,由于盘龙江横穿这条公路,需要架桥连接。当时战局紧迫,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对中国抗日战争战略物资的支援,急需从缅甸运往中国各抗日战区,不可能花很长的时间,用其他材料来修建这座桥。因此使用了西起印度加尔各答、东至昆明金马寺油库,全长3000多公里的中印输油管的管道来架这座桥。全桥在很短的时间,全部用输油管道(无缝钢管)架接而成。这座抗战时运送军用物资的桥本来无名,因为它全部使用输油管架成,便被昔日的昆明人叫为"油管桥"。

解放后,在此桥的下游新建了一座石拱型的公路桥(昔日称新桥),油管桥被拆除了,今日的油管桥新桥又称作环北桥。油管桥是盘龙江流入老城区的第一道桥,历史较为久远,20世纪90年代初期新建的小菜园立交桥与其互为邻里,两桥组成了一道靓丽而奇妙的城市桥梁风景线。

南太桥

这些形状各异的桥,告诉你当年的昆明堪比江南水乡!

南太桥横架在东风路上的盘龙江上,沟通了东风东路、东风西路的交通,联系着东风路、护国路、北京路、青年路的交通网络畅通,是昆明城市交通网络中一座极其重要的桥梁,始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与东风路、青年路一起,历数着共和国的岁月沧桑,冬去春来,移时换景,走向辉煌……冬天,南太桥两边的桥头上,是闹市观鸥的胜地,是闹市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佳景!

卢家营拱桥

这些形状各异的桥,告诉你当年的昆明堪比江南水乡!

By飞天警

位于大观河上的卢家营与解放军昆明总医院(43医院)之间,长30米,宽3.1米,高11米,建于1974年,呈弧形,以其造型得名。建成圆拱形是因为在上世纪70-80年代时,大观河上还有小型客轮、小型游船、货船(帆船)、渔船通行,码头就在篆塘。现在,大观河已不通航,而成为了一条景观河道。

圆通大桥

这些形状各异的桥,告诉你当年的昆明堪比江南水乡!

By建筑网

圆通大桥是昆明市第一座独塔单索面斜拉桥,建于1991年。随着昆明交通的日渐繁华,为了适应突飞猛进的经济建设的需要,在小东门敷润桥的北侧上方,新建了一座气势恢宏的现代化大跨度水泥斜拉大桥。一桥飞渡东西,横跨盘龙江上,成了盘龙江上功能齐全而又靓丽美观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它的横空出世,沟通了圆通街和穿金路,并与青年路、北京路、环城北路、环城东路相连通。

当然,昆明除了上述架在河上、沟上的古代桥、近代桥、现代桥之外,还有很多立交桥和人行天桥,可以说,桥既是历史,更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期待着,读懂桥,也读懂我们自己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