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頭條中小號主吐槽:青雲計劃的錢我們掙不到啊!

不久前頭條剛剛推出的「青雲計劃」,短短10天時間,就失去了“初生之時”的光芒。

6月11日,今日頭條官方發佈了新的補貼政策「青雲計劃」,稱每天獎勵至少100篇文章,每篇獎金300元,以大力扶持圖文內容創作者。

頭條中小號主吐槽:青雲計劃的錢我們掙不到啊!

不少作者看到這個消息第一時間留言支持,畢竟在抖音等各類短視頻風頭正盛之時,圖文原創內容備受影響,流量市場大不如前,而頭條依然能堅定扶持原創作者,無疑為創作者們打了一劑強心針。

值得注意的是計劃中的這一條“頭條號帳號類型為「個人」或「群媒體」,且未簽約「千人萬元」和「百群萬元」計劃,無抄襲、發佈不雅內容、違反國家相關政策法規等違規記錄。”

一定意義上頭條似乎幫創作者們剔除了部分競爭者,同樣是只針對原創作者的門檻,再次把拿到補貼的概率大大提高,不管從什麼角度看都相當貼心了。

可事實上呢,能分到這一杯羹的,可能依然是那一小部分人。

補貼只屬於一小撮人

「青雲計劃」上線之初,有號主就提出了這樣的假設:

在自媒體行業開始逐步穩定的當下,不管推出什麼計劃,都是在造福頭部賬號,而被獎金吸引的末端創作者能分一杯羹的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炮灰”而已。

爭論的焦點還是在於審核標準,和錢到底能給到誰

不論是之前的「千人萬元」「百群萬元」,還是最近的「千人百萬粉」「青雲計劃」,評選結果幾乎都是頭條“一刀切”,在「禮遇計劃」的篩選規則中,有這樣一句表述:

平臺將依據各項數據指標,從符合入圍條件的創作者中,篩選出當月表現最突出的內容創作者,給予獎勵。

頭條中小號主吐槽:青雲計劃的錢我們掙不到啊!

問題是,這些標準都參考了什麼數據?有沒有大的選擇範圍?是不是隻看閱讀量?未被獎勵的號為什麼沒被獎勵?…好像卻沒有人知道。

“不透明”的算法機制在此次的「青雲計劃」仍然存在。在每一波獎勵和補貼襲來的時候,頭部號依靠自己強大的數據攔截了大部分獎勵,中小號主似乎怎麼努力都沒法觸達這個金池。這也就是為什麼每一次頭條公佈獎勵計劃,普通號主們都報以冷漠臉的原因吧。

為了保證文章質量,在各種補貼政策中,“原創作者”都是基礎門檻,但頭條沒關注到的是,原創的“真偽”。

今榜隨機採訪了一部分中小創作者,他們從數據層面表達了自己的困惑:

“上次我的原創文章閱讀2萬多,因為還沒過新手期,被別人抄襲搞了個圖集閱讀,結果閱讀20多萬”

“我的原創幾千閱讀,早上刷頭條刷到了,作者不是我,抄襲我的人40多萬閱讀,原創號都在洗我們的稿子,上哪說理去?”

類似的情況屢見不鮮,一方面流量不夠無法拿到原創標籤,也就參加不了各種補貼活動,另一方面自己的原創被“有心之人”加以利用包裝,卻能攫取巨大利潤,創作者們有苦說不出,即便有各種補貼支持,無法施展拳腳也是白搭。

莫名掉粉是為哪般?

而最近的推薦急劇下降同樣是號主們的又一痛點。

頭條中小號主吐槽:青雲計劃的錢我們掙不到啊!

頭條中小號主吐槽:青雲計劃的錢我們掙不到啊!

頭條中小號主吐槽:青雲計劃的錢我們掙不到啊!

頭條中小號主吐槽:青雲計劃的錢我們掙不到啊!

這樣的問題不僅僅出現在頭條號上,最近很多抖音號主也向今榜反映了自己的迷茫:

“垂直內容推薦大不如前”

“莫名其妙啥都沒發就掉粉是幾個意思?”

2個月前,為了全面糾正算法和機器審核的缺陷,強化人工運營和審核,今日頭條將現有6000人的運營審核隊伍,擴大到10000人。

前後聯繫一下,如今的限制推薦也許是今日頭條為保證內容質量的謹慎之舉,而至於“掉粉”情況,官方至今還未給出任何解釋與回應。

細化與加強審核機制,不應體現在數量上,更應注重質量。

如何用獎勵計劃刺激中小號主,特別是那種認真做原創的號主,這可能是頭條需要解決的問題。除非,他們的獎金就是給頭部號留著的。

頭條中小號主吐槽:青雲計劃的錢我們掙不到啊!

頭條中小號主吐槽:青雲計劃的錢我們掙不到啊!

關注頭條大V生態,挖掘頭條商業價值,提煉真正有用的運營方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