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孙悟空在《西游记》中前后的心态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Alexalyn2008


他的心态变化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孙悟空刚出生的时候无父无母,整天和野猴子 在一起,还受欺负,这时他心里其实是有些自卑的,缺少亲情和自信。然后随着慢慢的融入猴群,直至成为美猴王,自信一步一步建立起来,但还能保持清醒,因为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等着他,那就是生死问题,天然本能对死亡的恐惧,所以有了学艺的过程。


孙悟空学艺一开始是在人类国家游历,没学到什么真本事,但看到了人间百态,只不过他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有一定的感触,但是感触不深。直至到方寸山学艺,还是很谦虚,透着一点点的自卑,因为他还是一个连姓名都没有的猢狲。所以当师傅给他起了个名字他才十分高兴,发自内心的喜悦。随着本领越来越大,慢慢的他有点自满了,所以有了卖弄72般变化,被赶下山的经历,这其实和普通小孩学习过程喜欢表现是一样的。

孙悟空学艺下山后,开始经历了一个打怪升级的过程,慢慢的培养出天不怕地不怕的心理。先是打败了占领花果山的妖怪,然后闹龙宫闹地府,被骗上天做弼马温,后来被讨伐时,先是巨灵神,然后才是哪吒,木吒,二郎神,对手的实力一步一步的提升,所以每次基本都能赢,自信心慢慢就被提升上来了,感觉天庭不过如此,所以有了大闹天宫,这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已经没有了死亡的恐惧了,闹就闹吧,反正死不了。

直至碰到了铁板,如来佛祖,被压在了五行山下,其实就是在服刑,虽然死不了,但没有自由啊。五百年也不是一个短时间,没事干,只能整天想呗,越想越后悔,越后悔越想自由,所以才有了观世音菩萨一来问他愿不愿取经,他马上答应的桥段。这五百年,孙悟空其实也没有白过,他想清楚了很多事,知道了组织的强大,知道了背景的重要,知道了社会关系的重要,所以取经他是真心想去的,能有个正果。在取经的路上他能忍受唐僧的唠叨和软弱,他能把有背景的妖怪放走。这应该就是经历过挫折,成熟的孙悟空吧,但骨子里还是存在傲气的,所以大闹天宫的事被他经常挂在嘴边,只不过圆滑了,更人情事故了。


宸宸宝宝的爸爸


只能说欺软怕硬,人之常情。

孙猴子本来学成归来,纵横天下,自以为天下无敌。又上天入地大闹天宫。

也可以说,他在齐天大圣时候可以算是最辉煌的时候,也是最黑暗的时候。他乱杀无辜,随意玩弄人命。

而他在大闹天宫的时候,先和二郎神战平,又惨败在如来佛祖的五指山下。可以说是受到严厉打击。

而他并没有记恨他们,而是对二郎神和如来特别恭敬,因为实力在说话。

而孙悟空在西天取经的时候发现了妖仙的强大。基本上可以和孙悟空战平几十回合。而且那些逆天的法宝基本上可以秒杀猴子。

所以孙悟空才发现大闹天宫都是神仙在藏拙。而他曾经看不起的玉帝和太上老君更是强者无敌。

所以猴子后来对仙人都是恭敬,没有了以前的傲气。而且费尽心机进入佛教编制,就是为了找强大后台。


乱神虎


真假美猴王之前,什么事都亲历亲为.打打杀杀弄得一身伤病敌人一帮,唐僧猪八戎都不理解,真假美猴王之后碰到妖精能打打,打不过就找如来佛祖,观音菩萨,玉帝老儿,反正真打唐僧也不高兴,不救他也死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