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4 人才工程 驱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振兴乡村,必先实现“人才振兴”,让懂农村农业、懂经营、懂市场、懂技术的乡村人才有施展才华的舞台、机会和无限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宁海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工程,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让人才如甘霖浇灌在这片田野上,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千人计划”

民间高手竞亮相

王翠妹没有想到,在街头卖了16年麦饼的她,竟然成了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认定的“民间人才”;她更没有想到的是,自己都70岁了,还能从流动摊贩升级为老板,创业开店……“我想想‘人才’都是很厉害的人,哪会想到自己也是人才!”王翠妹告诉记者,得奖后她的想法变了,“以前我只做甜麦饼和咸麦饼,赚个辛苦钱。现在我要把这块牌子擦得更亮,得多动动脑筋,推出新口味!”

王翠妹摊前的那块“四星级”麦饼师牌匾,源自我县推出的民间人才“千人计划”。

宁海素有匠人文化,民间手艺人中本就“藏龙卧虎”,可现有人才体系并没有把他们纳入进来。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县于2017年9月专门推出民间人才“千人计划”,计划用5年时间,从民间选拔1000名左右在民间有一技之长的优秀人才。

不单是做麦饼可以成才,桥头胡街道的徐会建,凭借自己突出的炒茶技艺,拿到了民间人才的最高级别称号——五星级制茶师。20年前,高中毕业的徐会建进入当地茶厂学习制茶。光杀青这一环节,他就学了3年才出师。

民间人才的评选分为传统文化艺术、生产生活技能、经营管理服务三个大类。文化艺术大类包括文艺类、体艺类等;生产生活技能大类包括农艺类、手艺类、工艺类等;经营管理服务大类包括经营类、服务类等。根据民间人才的技能水平、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等,采取比赛、评审、认证等三种方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授予一星级至五星级民间人才称号。评选产生的民间人才,除了按星级等次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外,相关部门还会颁发统一制作的证书和牌匾,并在其工作岗位所在地挂牌公示。

目前,我县已评出三星级以上民间人才206名。县里还为他们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技术传授、经验交流、成果推广等活动,定期开展民间人才工作室、示范点的评选和表彰。这些原本深藏不露的“民间高手”“草根达人”有了崭露头角的舞台,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推动者。

“现在,我更有信心把刺绣这一传统手艺传承下去了。”县传统刺绣艺人缪素青从小就喜欢在布料上绣些花花草草。当学医药出身的她决定靠刺绣为生时,家人认为她是“不务正业”。幸运的是,随着国家对非遗项目越来越重视,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她的刺绣开始逐步打开了市场。眼下,她作为民间人才,正在申报县“四星级”评选,“政府部门的认可,对我来说是极大的鼓舞。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刺绣,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会更好地得到弘扬、传承。”

人才工程 驱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麦饼嫂各展绝技,争夺星级麦饼师称号。

农民培训

扎根沃土接地气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

日前,跃龙成人学校刚举办了一期小水果种植技术培训班,培养农业经营管理人才,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振兴复合型人才已成了该校近年来的重点工作。2015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我县试点开展,主旨是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对在农村有代表性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社骨干进行农业农村理论知识培训和实践技能提升,从而以点带面,促进农民素质提升。由胡陈成校、大佳何成校、桑洲成校、跃龙成校、一市成校、桥头胡成校等6所学校承担。今年7月初,长街成校就在月兰村举办了水产养殖技术培训。长街成校结合镇水产养殖现状和养殖规模、养殖品种等,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渔民,促使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推动了全镇渔业快速发展。

让农产品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销往全国各地,也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中之重。今年,“宁海白”枇杷上市季节,一市的“村小二”们将白枇杷放在网上热销。而在茶院乡,“村小二”陈海建也在网上销售番薯面、番薯烧等产品,为家乡的农副特产打开了网络销路。

“村货”上行,“村小二”是基础。这就需要发挥像陈海建这样在“互联网+农村”大潮下涌现出的农村电商创业者的优势和才干。据悉,为培育村淘人才,县级农村淘宝综合服务中心大力开展各类培训,并设立创业孵化工作室,引导和支持村级服务站优秀村小二组成团队尝试代运营业务,开展“传统企业+互联网”服务,帮助想做电商的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为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县总工会还联合乡镇成人学校打造农村自主创业培训基地,已覆盖所有乡镇。据统计,目前我县村淘共有村级服务站100家,覆盖全县乡镇(街道),实现销售总额6000余万元,按照电商购物带给村民10%的购物优惠来算,共为村民减少支出600余万元。

围绕农业农村、就业创业、品质品牌、绩效成效,以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为突破口,健全工作体系、创新工作思路,我县农民培训工作近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三年来,全县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3.9万人次,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8100人,双证制培训完成2942人。2016年和2017年,我县连续两年被评为省“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优秀县。

在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下,我县还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一系列独具宁海特色的培训模式。如“培训基地+企业”模式,通过培训基地与企业合作办班,由企业提供设备,融入创业理念教育,引导青年自主创业;“培训基地+加工点”模式,积极引导农村“4050”留守人员参加来料加工培训,鼓励企业到农村设立加工点,促进留守人员在家门口就业;“培训基地+特色产业”模式,围绕当地主导产业,通过“内引外聘”专家学者,不断提升产业工人的技术水平,有效推动了宁海模具制造、数控雕刻、小五金等特色产业的培育壮大。

针对我县欠发达地区范围广、农民增收难的实际,我县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发展农村来料加工业的思路,制定出台农村来料加工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成立农村来料加工业经纪人协会、实施“百名经纪人培育”等工程,顺利实现农村来料加工点300个、年加工费发放近亿元的目标,全县农村来料加工点从业人员达到7000人。

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我县还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522”计划(即每年培训50名高级农村实用人才,200名中级农村实用人才,2000名初级农村实用人才),到2020年,新增高级农村实用人才150名,中级农村实用人才600名,初级农村实用人才6000名,为打造五个文明协同并进的现代化美丽乡村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人才工程 驱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跃龙成校举办小水果栽培技术培训班,带动农民致富。

“借智”乡贤

奏响发展“协奏曲”

“我建议村里采取‘网上+网下’管理模式,搭建流动党员定期学习交流平台。”“外出的党员乡贤创业成功了,更要想着为村里发展干点事,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出力。但也需要村里搭建合适的归乡‘创业’平台。”今年初,胡陈乡28位乡贤齐聚一堂,针对村庄发展、村党支部建设、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开展讨论。

近年来,我县着力挖掘和用好乡贤资源,发挥乡贤在推动当地建设、招商引资、招才借智的作用,从而助力乡村发展。由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带头,在春节期间以外出乡贤专题座谈会、新春流动党员专题党课等形式,对当地如何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助力家乡发展进行会诊。

“一年时间,村庄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实在是想不到……”在长街镇青珠乡贤议事会第二届乡贤新春茶话会上,乡贤代表惊艳于村庄的美丽蝶变。作为我县首个成立的村级乡贤议事会,青珠乡贤议事会吸引了70多名大学教授、文化名人和企业家前来参加,去年议事会上确定的文化礼堂建设、中心村建设和村口节点工程改造等近10个工程,今年已初见成效。今年初,深甽镇一封家书唤百余名海内外乡贤回家,召开首届乡贤大会,共话乡音、共叙乡情、共谋发展,让乡音、乡情源源不断地传递下去、传播开来。

据了解,今年春节期间我县开展座谈会、专题党课20余次,500余名乡贤提出意见、建议3000余条。“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生根离不开乡贤、党员干部的参与推动。今后,将继续实施‘能人返乡创业工程’,引导乡贤回乡参与村庄建设,服务农村发展,激发他们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热情。”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我县还整合乡村内外多元优质人才结构,形成人力资源的合力,他们与返乡离退休干部、乡村知识分子等构成了“新乡贤”,宁海女婿丁一牧就是其中的一位。

“这个老房子能不能变成一个独具风情的洋酒吧?”他脑海里冒出一个想法:最大可能保留老屋的建筑外观,室内则按照五星标准打造,以后,这座酒吧既可以作为外商的聚会点,还能为村里吸引客流。这位尽心竭力做着规划的法国大叔就是小村请进来的“洋助理”,中文名叫丁一牧,宁海女婿。

河洪村曾是宁海的落后村,因为村里缺乏懂经营的人才,守着好资源却不会运作,街道和村干部们确实着急。偶然的机会,小村遇上了丁一牧,他见多识广,列举了国际上很多保护村庄的经验,听得村干部很兴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小村郑重向丁一牧发出了邀请函,请他担当“村主任助理”。

如何把外出的乡贤呼唤回家、扎根家乡?我县还深入实施“能人返乡”工程,去年村(社)换届共引来40%的返乡“能人”。胡陈乡岙里王村王爱青放弃天津红火的家具生意,回到家乡任职。在她的发动下,村里流转来200亩山地,还将村民的猕猴桃林集中起来,建起猕猴桃园,成立彩云果蔬专业合作社,动员村民入股,统一管理、销售。去年,村里猕猴桃丰收了,她又利用人脉资源,解决了5万斤果品的销路,为村里增收40余万元。

筑巢引凤栖,花香蝶自来。宁海为人才发展营造的良好环境,激荡着更多的乡村人才扑下身子、撸起袖子奋斗在乡村发展的第一线。大赖村外出创业能人组团投资1800万元筹建文化礼堂,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乡贤议事会”、“乡村智囊团”……为村民发展出谋划策、出钱出力。据不完全统计,在宁海,已有200余名在外乡贤返哺桑梓,不当老板当村官,能人变亲人,成为乡村振兴的“活水”。

人才工程 驱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2月20日,在宁海海外乡贤招才引智工作座谈会上,县领导向吴昌永、唐武斌、王定军等9位宁海籍海外乡贤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