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商朝是怎么被发现的?

沧桑的小老鼠


商朝发现有三方面,一是文献记载,一是甲骨文字,一是殷墟考古。

周代、汉代关于商朝的文献记载非常丰富,太史公的《殷本纪》不必说,尚书的周初《八诰》对于商代的记载也非常丰富,证明在周代之前的确存在一个商朝,这个是毫无疑问的。从古到今就没人怀疑,有人说什么疑古派怀疑商朝存在,不知道这种低级谣言从何而来。

甲骨文在晚清光绪十五年就发现了,何来疑古派怀疑商朝存在?当时王懿荣采购了一批甲骨,王懿荣的好友刘鹗也在他家,见到甲骨文非常震惊,经过两人辨认这就是殷商文字,至于后来出土的甲骨文,也基本印证了《殷本纪》的商王世系,证明商朝的确存在的。

甲骨文出土地就是殷墟,今天的河南安阳。从1928年开始,中研院史语所考古组按照甲骨文出土的线索,开始对殷墟进行发掘,至1973年的时候已经出土了殷商宫殿宗庙遗址、妇好墓、殷商王陵等文化遗址,除了甲骨文外还有青铜器、石器等,也证明了商王朝的存在。

传世文献、古文字、考古遗址三重印证,所以,商朝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


林屋公子


在甲骨文没有发现之前,商朝只记载史籍,而不见于实物遗迹。1899年首次被发现,之前一直被认为是龙骨,当成中医药在用,知道王懿荣先生发现上面有刻字,才开始重视起来,广泛的收购龙骨,最后在河南省安阳小屯村找到了龙骨的出土地。

刘鹗编写了第一部甲骨文著作《铁云藏龟》,之后一大批学者开始研究甲骨文,由罗振玉,王国维考证为商代遗物,最著名的就是“甲骨四堂,郭董罗王”,是由著名学者陈子展先生提出的,分别是郭沫若、董作宾、罗振玉、王国维四人。



1928年10月,殷墟一直开始发掘,同年12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考古组,负责殷墟的发掘工作,先后主持工作的有董作宾、李济、梁思永、郭宝钧等,前后进行了长达9年之久的发掘,共15次发掘,最后因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而被迫停止。本次发掘收获重大,发掘王级墓葬11座,中小型墓葬1300余座,出土甲骨两万余片。李济出版的《安阳》著作详细的记录了这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行动。



殷墟的发掘,确凿无疑地证明了安阳小屯村就是商代盘庚迁殷的所在地,距今有3300年的历史,第一次证明了商代确实存在,再现了那个高度文明的青铜时代王国,商朝确确实实存在。同时也证明了《史记》记载的准确性,达到了正史,补史的作用。


考古流帆


殷墟和甲骨文

商朝的历史在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殷本纪》中被记载下来,但是因为并没有当时的文字记载和留存的实物资料作为印证,所以史学界许多人对商朝的历史将信将疑。尤其是西方人,他们认为没有充分的考古资料证明商朝确实存在,只凭文献记载是不靠谱的。


史学界真正确认商朝的存在,主要是通过两大发现来证明的。

第一个是殷墟的发现。

1928年秋天到1937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考古组在安阳小屯村一带先后发现了近两万四千九百片甲骨,同时发现了商代的宫殿,宗庙,出土大量珍贵铜器和玉器等,为商朝的存在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个是甲骨文的发现。

甲骨文的发现者是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在一次生病时偶然发现的,之后他和后来的《老残游记》作者刘鹗都对此做过研究,发现甲骨文是记载商朝历史活动的文字。

商朝占卜之风盛行,大大小小的事都要占卜一番,以问吉凶,王室更甚。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主要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情况,和历史文献记载相符,商朝的存在也有了确切的文字记载。


腾格里格


司马迁的《史记》中有所记载,金文是一种铸刻在商周青铜器的钟或者鼎上的文字,又叫“铭文“。它产生于商朝,盛行于周朝。那个时期,钟多是乐器,而鼎多为礼器。铸刻再上面的文字。多为表彰功德,或为记事的内容。

在商汤灭夏,建立商朝之前,商部落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部落,在黄河下游一带繁衍。商朝确立统治,就在亳(河南商丘)建都。

殷墟 妇好墓 于1976年被考古工作者发掘,是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该墓五米多长,约四米宽,七米多深,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据说享堂原是商王武丁为祭祀妻子妇好而修建的宗庙建筑,尊其庙号为“辛”.妇好墓虽然墓室不大,但保存完好,随葬品极为丰富,共出土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等不同质地的文物1928件.。

历史上最嗜酒王朝,莫过于商朝。已出土的商朝青铜器中,有一多半是为了喝酒而铸造。都城在河南境内兜兜转转五百余年的商朝,在这片土地之下埋藏了无数精美的青铜器。

建国后,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不断推进,偃师二里头、郑州商城遗址和殷墟妇好墓相继都有青铜器出土。

1946年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1954郑州人民公园出土的铜钺,1974郑州杜岭街出土的兽面乳钉纹铜方鼎,1976年妇好墓出土的妇好偶方彝。

仰韶文物的一些图画已经具有文字的雏形,

而甲骨文已有会意,转注等六书。

这中间必定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夏朝就应该起过承接的作用。

关于夏朝的存在,曾经有人怀疑,可我听说在豫西和晋南一带的属于夏朝积年范围的二里头和龙山文化遗址似乎可以证明有夏的存在。


彪哥公益


首先,商朝本就是出于史料记载的,《史记》上的商朝君王世系清清楚楚。至于后世相不相信,尤其是民国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派”,相信中国上古史是后世层垒叠加上去的,即臆造的,那就是另外一码事了。

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确实对于商朝晚期都城殷墟的确定起到了开端性的作用。这中间的故事是,国子监祭酒(相当于校长)王懿荣看病时发现,自己吃的中药“龙骨”上似乎有文字刻画,他顺藤摸瓜,找到龙骨的出产地河南安阳,并正式引发了学术界对甲骨的搜集和研究。再之后,王国维通过他杰出的文史功底,以他提倡的“二重证据法”(同时研究传世文献+考古材料),证明了甲骨文之上记载的商朝君王谱系与《史记》记载是大体相仿的,这一研究对于确定《史记》记载的商朝并非虚言,具有一锤定音的意义,甚至让很多学者至今相信,《史记》记载的夏朝应该也不是空穴来风,夏朝同样确实存在。

1928年由中央研究院考古研究所主持的殷墟发掘,是中国考古史上第一次由官方主持的、中国人自己领导的考古发掘,很多人将这一年视作中国考古元年。虽然发掘后来因日寇侵略而终止,但仍然收获颇丰,为此后殷墟考古对商王朝的认识,打下了基础。


挖啥呢


商朝,一直都存在,只是随着西方考古学的引入和应用,商朝的存在才开始由“普遍认知”转化为“实物待确认”。

从周代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末,上自商朝的创立者商汤,下止商朝的终止者商纣王,其精彩纷呈的典故不绝于耳,更是常常被帝王、人臣时刻提及、引申,在此过程,商朝的历史从帝王,到平民百姓,无不知晓,无不认同,因此商朝的存在与否,在中国古人的记忆中从来没有疑虑一说。

只是,随着大清风雨飘摇的末路影响,西学东渐使得清朝人中的部分“有识之士”在“崇洋媚外”上渐行渐远,开始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中国的“封建历史糟粕”,很不幸,连古人的普遍认知也开始沦为“待实物论证”的地步。

而商及夏以前的历史便成了质疑的空白。

好在王懿荣意外的“龙骨”发现,逐步引发的民国世纪考古大发现“殷墟考古”,使得商的历史原貌得以长存。

然而,殷墟考古与甲骨文的出土与外流,却仅仅只是开启外国人对中国商代历史认知的大门,对于中国来说,它的重要性或许只在考古界,对于文化界及黎民百姓来说,不过是“哦,商代原来是这样子”罢了。

故,商朝无需发现,只需加重认知而已。


圭海四记


商朝是夏朝之后中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关于商的记载其实在先秦时期的历史文献中就有了。最早见于《尚书》还有《诗经》中,但是这些记载中,有关商的部分都十分的简略。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也简略的记载了商,虽然参考来源不详,但是与《荀子·成相》中有关商的记载不尽相同。

后世史学界真正确认商朝的存在,主要是通过两个重大的发现,一方面是甲骨文,一方面就是商朝旧都城的考古挖掘。甲骨文的发现要等到清朝光绪年间了,据说是在一家药材铺收到了叫做“龙骨”的中药,发现了上面刻有规律的记号,至此发现了甲骨文的存在。著名学者王国维对甲骨文的释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根据甲骨文资料,对《史记》的记载进行了考订,最终成书《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确定了商朝世系的传承顺序。并且根据《史记·项羽本纪》中提及的商王盘庚迁都到安阳附近的“殷”,也与历史上的记述以及甲骨中的记载相吻合。

1928年的安阳殷墟的发掘可以说是真正的从实物角度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并且是一个成熟的文明,不仅如此,在殷墟也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内容涉及广泛,可以说是丰富了有关商代的记述史料,并且真正的被国际史学界以及考古学界所承认。

综上所述,可见商朝的发现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中间从确定,到文献的考证,再到考古挖掘实现的对历史的证实,还有贯穿始终的对甲骨文的发掘以及释读,并非是一蹴而就的。


国家人文历史


关于商朝的记载,在先秦文献里就有提及。比如《尚书》中有《商书》,就是与商朝有关的文献合集。《周书》中也曾经多次提到商朝的一些君主的名号。系统介绍商朝的文献主要有《竹书纪年》,列举了历代商王的名号和居城。汉代的《史记·殷本纪》是专门讲述商朝历史的篇章,其中整合了许多先秦古籍的记载。由于《竹书纪年》一度失传,到晋代才重见天日,汉代到晋代的人们主要是通过《史记》了解商朝。除此之外,后世也会发现一些商代的青铜器,有的上面有铭文。不过早期金石学家对古文字的积累有限,未必能辨别这个青铜器所属的时代。早期人们对商朝的历史主要就是停留在王家谱系以及个别历史故事上。缺乏更深入的了解。也就是清末的时候发现殷墟遗址,出土大量甲骨文以及青铜器,使得我们可以系统地了解商朝后期的历史状况。包括商朝政治运作模式,对外战争和交往,宗教礼法等等。而卜辞中所列举的历代商王列表,与《史记》和《竹书纪年》所列举的历代商王信息基本吻合,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中国历史传承的可靠性。使得我们对传世文献的历史记载增添了一部分自信心。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我们可以在其他地区也发现商代的遗址,虽然大部分遗址没发现文字,但有殷墟作为标尺,也比较容易确定年代。


大意觉迷


商朝是有历史记载的,并且通过考古证实了的。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当朝文字记载的朝代,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已经出现了对商朝的记载,不过更多的是将商朝称之为“殷”,直到元明时期才将其称之为殷商。



其实记载商朝最多信息的还是紧随其后的周朝,毕竟两个朝代是连着的嘛!金文和甲骨文都对商朝有着相关记载,只是时代久远流传下来的甚少,但这已经足以说明商朝并不是后世才发现的。



不过虽然有司马迁《史记》等文献记载,还是得通过一些出土的遗址来证实一下,上个世纪被发现的安阳殷墟就非常有力的证明了商朝的存在。安阳殷墟里面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通过对这些甲骨文的研究基本验证了《史记》中关于商朝的传位记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