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特朗普政府遏制中国是失策

遏制中国发展是美国政府的一个主要任务,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采取的一系列动作,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3月16日特朗普签署了《台湾旅游法》,为“美台”高层互访解禁。3月22日特朗普签署备忘录,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产品征收高额关税,挑起贸易战。这两件事成为当前中美关系发展中的两大绊脚石。

美国政府为什么要遏制中国?其中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不想让中国发展超越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美国,认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对其掌控世界带来了威胁。这其实是守成大国和新崛起大国之间的不信任表现,也是美国学者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的主要理由。

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不信任可以从2017年12月18日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得以体现,这份报告提到中国33次,将中国定位为美国“战略上的竞争对手”。特朗普在有关这份报告的演讲中,称中国试图挑战美国的地位,并威胁到美国的繁荣与安全。

特朗普政府的观点其实是这十几年中美国政府的观点。特朗普的前任,奥巴马政府也采取过遏制中国的政策。不过与特朗普政府相比,奥巴马政府选取了没有和中国直接对抗的方法,采取的是背后支持菲律宾等国利用搞乱南海问题来牵制中国发展的策略,虽然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军舰多次打着“航行自由”的名义在南海巡航,但都没有损害到中美关系的实质。

特朗普政府以直接对抗的方式遏制中国的做法,已经损害到了中美关系。《台湾旅游法》让“台美”之间实现所有层级官员的“互访”,严重挑战到了“一中”红线,严重违反了国际社会“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

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贸易战,也并不是真的为了解决中美之间存在的经贸分歧,其目的是为了遏制中国经济。美国公布的拟征收高关税产品涉及九大类产业,分别为高效能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新材料、农机装备、工业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航空产品和高铁装备。这九大类产业及相关产品并非产能过剩产业产品,均为中国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鼓励发展的产业。

绿色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的发展新理念,为改变过去高能耗高污染利用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中国政府近几年实施了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并出台《中国制造2025》推动这些产业的发展。而且这些产业是中国在开放的环境中推进的,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中方不会强制要求外企转让技术,中国重视保护知识产区,严厉打击侵权行为。特朗普政府对中国新兴产业出手,表明了其遏制中国的意图。

特朗普政府触及台湾问题这一中国政府和人民的红线,以及中美关系压舱石的“经贸”,双管齐下,直接对抗,认为中国会因此屈服,接受狮子大开口式的条件,体现出了特朗普的“赌徒心理”,这是极大的错误,让全世界都为之担心。中美发生直接对抗,受伤的不仅仅是中美两国,全球经济会因此倒退。

特朗普遏制中国,买单的最终是美国人民。从过去40年的中美经贸关系来看,双方是合作互利共赢的。根据相关数据,2016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超过5500亿美元,双向投资超过2000亿美元,中美经贸关系直接或间接支持了260万个美国就业岗位,在华投资的美国企业2015年利润达到362亿美元。

因此美国国内许多人其实并不赞成特朗普政府遏制中国的政策,从特朗普政府挑起与中国的经贸摩擦以来,美国一些行业协会、企业等均提出异议即可见一斑。

对特朗普政府而言,对中国直接对抗也是弊大于利。若发生经贸战,中国经贸会受损伤不假,但美国经济也会受损,特别是支持特朗普的中部农业区选民会受最大伤害,这会影响到特朗普的支持率。此外中美同为两个大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朝鲜问题等许多问题上,美国政府需要同中国政府的合作。

在台湾问题和自身合法经济利益上,中国政府不可能让步,更不可能接受特朗普政府不对等的要求,因此强硬遏制中国的结果,只会使特朗普政府损人又害己。

在中国看来,保持中美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不仅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两国在诸多领域的合作也远远超过在个别领城的竞争。中美和则两利,斗则俱伤。

根据中共十九大的战略部署,中国将继续实施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这将为中美经贸关系进一步朝着动态平衡和互利双赢的方向健康发展,推动中美经贸合作向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更宽领域迈进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奥巴马政府采取非直接对抗的策略遏制中国最终失败了,特朗普政府采取直接对抗的伤及自身的策略遏制中国,更是失策,最终也不会成功。中美分歧最终还是要通过协商谈判来解决。

其实美国政府没必要遏制中国,因为中国并不想取代美国,中国提倡的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合作共赢。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

(作者:《北京周报》评论员 兰辛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