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米格-25的冷戰故事

這種36噸重由鋼、鋁、鈦和煤油構成的龐然大物能飛到近三倍音速,每次出場都能牢牢吸引人們關注的目光。這種綽號“狐蝠”的神奇飛機在半個世紀前首飛後,就開始書寫自己不平凡的冷戰故事。

米格-25在20世紀70年代初進入蘇聯空軍服役時分成兩種型號,一種是國土防空軍的米格-25P截擊型,一種是前線航空兵的米格-25R偵察型。隨著時間的推移,防空軍的截擊型在80年代初開始被米格-31取代,而前線航空兵的偵察型則被賦予了核轟炸和偵察雙重任務。

在冷戰高峰時期,米格-25P及其改進型被廣泛部署於蘇聯的防空網內。駐紮在蘇聯歐洲部分的防空軍殲擊機團有1/4裝備了米格-25,到20世紀80年代更是增加到1/3,成為蘇聯國土防空軍最重要的截擊機。

米格-25的冷戰故事

米格-25加力起飛

沙漠首秀

1969年5月27日,蘇聯空軍總參謀部命令前線航空兵挑出一個偵察航空團來裝備10架最先進的米格-25R偵察機,沙塔洛沃空軍基地的第47獨立近衛偵察航空團成為了幸運兒。

1969年11月,被選中的飛行員來到高爾基學習駕駛米格-25R。1970年7月9日,首批3架米格-25R抵達沙塔洛沃,一個星期後就開始了訓練飛行。但到了年底團裡仍只有這三架米格-25,每天都忙於訓練飛行。每一波次訓練飛行結束後,總有兩架甚至全部米格-25會因一個或多個系統故障而停飛,機械師們盡全力搶修,爭取在下一波次訓練到來前修好飛機。即使在這種困難的條件下,到當年年底,團裡所有飛行員都掌握了米格-25R的駕駛技術。

但留給他們的戰術訓練時間不多了。1971年3月,第47團下屬第63獨立航空分隊抵達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執行偵察任務。分隊擁有兩架米格-25RB,飛行員和機械師也是團裡經驗最豐富的。首批作戰飛行員是楚丁少校、波斯切夫少校和馬爾琴科上尉。塗著埃及機徽米格-25R很快就開始從開羅西機場起飛,前往以色列執行無線電和照相偵察任務,並一直持續到1972年4月。米格-25在中東如入無人之境的局面促使以色列做出了購買F-15的決定。

第47團直到1971年底才接收了首架米格-25RU雙座教練機,結束了飛行員換裝“首飛即單飛”的尷尬局面。

米格-25的冷戰故事

抵達開羅西機場的米格-25RB

米格-25的冷戰故事

偽裝成埃及偵察機的米格-25RB

米格-25的冷戰故事

第63獨立航空分隊的米格-25飛行員

米格-25的冷戰故事

完成以色列偵察行動,接受隊友慶祝的米格-25RB飛行員

米格-25的冷戰故事

米格-25對以色列的偵察航線,如入無人之境

第一個永久海外基地

與人們普遍認為蘇軍總是把最先進武器部署在東德相反,米格-25的第一個永久性海外基地設在了鄰國波蘭。1973年10月,波蘭布熱格基地第164近衛獨立偵察航空團開始換裝米格-25R,逐步淘汰了雅克-27R。

第164團一開始裝備了4架米格-25R單座型和6架米格-25RU雙座型,很可能是莫斯科軍區沙塔洛沃基地第47團淘汰下來的。幾年後增加到14架米格-25RB和4架米格-25RU。

第164團在1973年12月上旬開始飛行訓練,在1974年1月開始了遠程訓練飛行,飛越波蘭全境和波羅的海沿岸地區。飛行員在這種訓練中沿既定航點飛行,西方情報機構竊聽了這些訓練的無線電通訊,發現米格-25的錶速為2.6馬赫,中高空平均速度分別是1300和1500公里/小時,一架次續航時間在70-110分鐘之間。訓練中還穿插了機動飛行,如加速、俯衝和爬升、轉彎和曲線機動。米格-25最高飛到20500米的離地高度,最大飛到3500公里/小時的對地速度並最多持續了三分鐘。在一次從13000米到20500米的爬升中,西方情報機構記錄到米格-25飛出了2600公里/小時的速度(2.45馬赫)!

第164團的米格-25從1974年二月中旬開始夜航訓練,1974年2月28日首次出現在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境內,幾天後又來到了捷克斯洛伐克上空。

米格-25在東德上空沿著阿爾特施塔特-施滕達爾-帕希姆一線飛行,距東西德邊境最近25公里。飛行剖面很單調,高度為18000-20000米,速度為1350公里/小時。米格-25從羅滕/包岑地區進入到東德境內,先向西飛行,在什切青地區轉向東南。半年後,西方情報部門在這條航線航上發現了一種新型無線電偵察設備的信號,應該來自米格-25RBS的機載側視雷達(SLAR)。

米格-25在波蘭的首次對地攻擊訓練發生在1974年4月,對地面目標模擬投擲了自由落體核彈。

北約這下發現自己預料錯了,原來米格-25RB並不是純粹的偵察機,還能投擲核彈!於是開始密切關注米格-25RB的投彈訓練。他們發現米格-25經常會把弗沃茨瓦韋克附近維斯瓦河上的一座橋樑作為假想目標,在距離橋樑目標80公里時進入投彈航線,此時的飛行高度是20000米,速度2.35馬赫。當米格-25RB距離目標60公里時,北約偵聽人員接收到一種未知武器系統激活時發出的信號。此時米格-25減速到2.33馬赫,距離目標38-40公里模擬投下核彈,然後退出投彈航線爬升到21000米,此時距離目標12-25公里。這樣的投彈訓練一直持續到20世紀80年代末,目前尚不清楚米格-25RB在2馬赫以上的超音速飛行中,核彈是否能安全從機身或機翼掛架上分離。

米格-25的冷戰故事

第164近衛獨立偵察航空團的米格-25RB

米格-25的冷戰故事

米格-25的冷戰故事

機鼻兩側安裝側視雷達的米格-25RBS

米格-25的冷戰故事

掛載3枚自由落體核彈的米格-25RB

“狐蝠”戰“黑鳥”

米格-25最著名的任務不是偵察而是攔截SR-71偵察機,美國空軍第9戰略偵察聯隊派駐海外基地的“黑鳥”經常會遭遇這個難纏的傢伙。

第9戰略偵察聯隊從1982年4月起向英國米爾登霍爾皇家空軍基地派駐第4分隊(DET4),向日本嘉手納基地派駐第1支隊,在每個基地常駐兩架SR-71持續對蘇聯進行邊界偵察行動。SR-71也會沿華沙條約國家邊界飛行,或者進入朝鮮、越南、利比亞、敘利亞和伊朗領空進行更直接的偵察。對於蘇聯國土防空軍來說,“黑鳥”是一個熟悉的不速之客。

米格-25的冷戰故事

1983年從英國米爾登霍爾皇家空軍基地起飛的“黑鳥”

米格-25的冷戰故事

第4分隊SR-71的兩條偵察航線,一條是沿華約邊界進行偵察,另一條是北上沿蘇聯邊界偵察,分別由第787殲擊團和第174近衛殲擊團的米格-25負責攔截

國土防空軍在幾年前就已經推出了針對高空高速飛行目標的全新警報,這種被稱為“鷹”的警報不僅針對SR-71,也適用於具有類似飛行參數的其他目標。隨著SR-71越來越頻繁地在波羅的海和西德邊界進行偵察飛行,迫使防空軍祭出米格-25。

當時蘇聯在東歐部署的最先進戰鬥機是可變翼的米格-23,約65%的蘇聯空軍駐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東德的殲擊航空團裝備了這種戰鬥機。由於米格-23無力攔截SR-71,唯一的現實選擇是在東德部署先進的米格25PD截擊機。此前,這種神秘的蘇聯國土防空軍截擊機從未被部署到國外。

1982年7月,駐東德埃伯斯瓦爾德-菲諾空軍基地的前線航空兵第787殲擊航空團被選中換裝米格-25PD。在第787團形成戰鬥力後,米格-25PD就接手了所有防空任務,在埃伯斯瓦爾德-菲諾基地始終保持兩架全副武裝的飛機待命。

米格-25的冷戰故事

第787殲擊航空團的米格-25PD

SR-71一般每週沿華約國家邊界飛行一到兩次,在華約軍演期間可能會增加,有時甚至會在24小時內飛兩次任務。第787團在這兩種情況下承擔著巨大的壓力,米格-25PD必須在警報響起後六分鐘內升空。他們只在每年8月會輕鬆一點,這是因為此時米爾登霍爾基地第4分隊放探親假,導致“黑鳥”任務架次相應減少。

一般來說一次只會有一架SR-71出現在空中,所有兩架米格-25足以相應警報。如果一次出現了兩架SR-71,那麼國土防空軍就要進入更高等級的戰備狀態了。根據記錄,美國空軍最多時曾在一次任務裡出動了3架SR-71,不過那是在戰爭期間。

米格-25PD從埃伯斯瓦爾德-菲諾基地起飛後在地面控制攔截站的引導下飛行,地面站的管制員會通過數據鏈進行引導,使無線電通訊降到最低程度,避免西方情報機構通過監聽了解攔截戰術細節。

鑑於“黑鳥”的高速和其邊境偵察飛行的特點,國土防空軍認為後半球攔截的成功率最高,這意味著米格-25PD要飛一個追逐曲線佔據SR-71六點位置。米格-25PD飛行員不會使用目視方法來識別目標,因為高速編隊飛行實在過於危險。第二架米格-25負責在SR-71返航時實施攔截,這意味著“黑鳥”在一次任務中會受到兩次“歡迎”。

米格-25的冷戰故事

鑑於“黑鳥”的高速和其邊境偵察飛行的特點,國土防空軍認為後半球攔截的成功率最高(圖片來源:distantstarr.deviantart.com)

米格-25PD在攔截中掛載的武器是兩枚R-40TD和兩枚R-40RD(AA-6“辛辣”)空空導彈,這種導彈能在最高2800公里/小時的空速下發射。米格-25PD有時也會掛載紅外製導的R-60M(AA-8“蚜蟲”)用於近距離攔截,但發射空速會大受限制。第787團的米格-25PD承包了絕大多數的SR-71攔截任務,只有當天氣特別惡劣時才會改用米格-23,一般來自駐維特施托克的第33殲擊機團。米格-23只能飛到2500公里/小時和18500米高度。

隨著東西方關係的緩和,美國在1989年8月10日從英國撤回了SR-71,不久後第787殲擊機團的十幾架架米格-25PD和PU也從東德撤回蘇聯,團裡過時的米格-23M在9月份也離開了東德,接替它們的是米格-29前線戰鬥機。

米格-25的冷戰故事

米格-25PD在攔截中掛載的武器是兩枚R-40TD和兩枚R-40RD(AA-6“辛辣”)空空導彈

在米格-25PD上飛行和戰鬥

米格-25PD戰鬥截擊機是蘇聯空軍在維克多·別連科中尉叛逃後緊急實施的一項升級項目的產物。

1976年9月6日,別連科駕駛一架米格-25P從蘇聯遠東地區丘古耶夫卡空軍基地起飛後叛逃日本函館,他的飛機隸屬蘇聯國土防空軍第531殲擊機團。

美國空軍外國技術部的專家們如獲至寶,對這架飛機進行了徹底分析和檢查,直到同年11月12日才把飛機歸還蘇聯。美國空軍掌握了米格-25P的所有秘密,尤其是最為敏感的火控系統和敵我識別系統。

為了儘快止損,蘇聯政府在11月4日向米格設計局下達了一項命令:對米格-25P實施緊急升級,於是就誕生了米格-25PD,該機擁有全新的任務航電套件,其中包括具備下視/射能力的“藍寶石”R-25(N005)雷達。

米格-25的冷戰故事

別連科的叛逃使蘇聯蒙受重大損失

米格-25的冷戰故事

米格-25PD擁有全新的任務航電套件,其中包括具備下視/射能力的“藍寶石”R-25(N005)雷達

飛行員視角

亞歷山大·姆拉德諾夫在1982-1994年間服役於莫斯科北面庫梯洛夫空軍基地的第790殲擊機團,是一名經驗豐富的米格-25PD飛行員,綽號“光榮”,下文是他的回憶錄。

這種飛機具有驚人的性能,飛行員做加力爬升時也要控制住速度和加速度,避免超過2.83馬赫的極限速度。

有許多飛行員說他們曾在高空突破過3馬赫。

米格-25PD機動性欠佳,因為它本來就被設計為一種重型截擊機。該機的極限過載是4.5g,沒有坡度和俯仰極限。出於安全考慮,訓練飛行的坡度角和俯仰角分別被限制在60度和30度以下。

當時,防空軍米格-25PD的假想敵是戰爭爆發後北約打擊蘇聯境內縱深目標的轟炸機和戰鬥轟炸機機群。我們並不關心具體的敵機機型,因為我們在地面控制攔截(GCI)站的引導下作戰,奉命消滅一切敵對空中目標。因此我們針對所有可能出現在蘇聯領空的目標進行了訓練,從巡航導彈到F-111戰鬥轟炸機再到B-52轟炸機。“狐蝠”的高速能力也意味著它經常緊急起飛驅趕沿華沙條約國家的邊界飛行的美國空軍SR-71“黑鳥”偵察機。

在這樣的攔截作戰中不會發生近距離狗鬥,我們採用一擊脫離的戰術,在大多數情況下只會獲得一次導彈攻擊的機會(如果SR-71越界的話)。

高空迎頭攔截比尾追要容易許多,只需要保持最低2.4馬赫的平飛就行。在尾追攔截中經常發生因為米格-25PD相對高速目標的接近速度不足,而未能進入導彈射程的事情。

由於耗油率很高,米格-25PD在低空飛行會嚴重降低作戰半徑,僅為300-400公里。所以明智的低空目標攔截戰術是先從高空接近,然後俯衝從上方發動出其不意的進攻。

米格-25PD配備有TP-26Sh-1紅外搜索和跟蹤(IRST)傳感器,能使飛行員實施“靜默”攔截。這套系統的探測距離是30-100公里,視氣象條件和目標紅外輻射而定。但與雷達相比,該系統的目標鎖定不太穩定,而且也不能可靠地跟蹤機動目標。

米格-25PU雙座教練機雖然沒有武器控制系統,但翼下仍安裝了4個導彈掛架,在演習中的轉場飛行中,該機偶爾會客串一把導彈運輸機,用機翼掛架下演習目的地運輸實彈。

米格-25PD的座艙裡有一個PKI反射式瞄準具,用於目視瞄準發射R-40T/TD和R-60熱尋的空空導彈(Fi0瞄準模式,是在雷達和IRST都失效後的備用模式,只能使用導彈自身引導頭來鎖定目標)。

米格-25的冷戰故事

掛載R-40訓練彈的米格-25PD

米格-25的冷戰故事

米格-25PD配備有TP-26Sh-1紅外搜索和跟蹤(IRST)傳感器,能使飛行員實施“靜默”攔截

低速目標

1987年5月28日,德國青年馬蒂亞斯·魯斯特駕駛一架塞斯納152從芬蘭起飛後順利降落莫斯科紅場,暴露出蘇聯防空系統的重大漏洞。此後,裝備米格-25PD的殲擊機團也開始了攔截低空低速目標的訓練。

米格-25的冷戰故事

德國青年馬蒂亞斯·魯斯特駕駛一架塞斯納152從芬蘭起飛後順利降落莫斯科紅場,暴露出蘇聯防空系統的重大漏洞

米格-25的冷戰故事

魯斯特精心計劃的航線

這些部隊使用安-2雙翼機作為低空低速假想敵。米格-25PD飛行員的GSh-6頭盔和VKK-6高空飛行服並不適用於低空攔截,因為會限制飛行員頭部轉動,妨礙目視跟蹤。所以飛行員在低空訓練中穿戴普通飛行服和ZSh-5頭盔。

米格-25PD的雷達不適用於探測和跟蹤低空低速目標,所以需要飛行員用肉眼尋找目標,工作強度特別大。

“藍寶石”R-25雷達只能通過探測直升機旋翼或安-2大型螺旋槳反射信號的多普勒頻移來發現低空低速目標。

殲擊機團偶爾也會進行米格-25 Vs 米格-25的中低空攔截訓練,讓我們有機會大開加力。

米格-25的冷戰故事

飛行員在低空訓練中穿戴普通飛行服和ZSh-5頭盔

米格-25的冷戰故事

GSh-6高空增壓頭盔

導彈打靶

每個防空軍殲擊機團都要進行年度實彈演習,每個團(下轄三個大隊和一個直屬中隊)都要消耗掉10-15個PM-6空靶(1000米高度以下射擊),3-4架拉-17無線電遙控噴氣動力靶機(中空和高空攔截,以及低空下視下射射擊)。

米格-25的冷戰故事

PM-6空靶

米格-25的冷戰故事

拉-17靶機

PM-6傘降空靶上安裝了雷達角反射器和紅外輻射裝置,適用於導彈實彈打靶。打靶可在白天或夜間展開,可單機或多機進行。無論是R-40R半主動雷達制導導彈還是R-40T熱尋的導彈,典型的發射距離都為15-20公里。

較小的R-60熱尋的導彈也適用於這種空靶,但發射距離要抵近到2-3公里。

米格-25PD對高空拉-17無人機進行的成功攔截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地面控制攔截站的引導。米格-25PD在這種迎頭攔截中發射半主動雷達制導的R-40R或R-40RD改進型。如果第一架米格-25PD在攔截中沒有擊落拉-17,那麼僚機就會上去補槍。如果第一隊雙機都失敗了,那麼就要讓位於第二隊雙機,總之要確保擊落靶機。

攔截低空拉-17要困難許多,米格-25PD在地面控制攔截站的引導下以較低的接近速度尾追目標,這是因為地面雷達無法穩定跟蹤低空目標,無法引導截擊機實施迎頭攔截。

有次我們團在克拉斯諾沃茨克靶場展開實彈打靶,我是第一隊雙機中的僚機,結果我成功下射擊落了一架低空拉-17。我的雷達在地面引導階段工作良好,很早就發現了目標。

過了沒多久,我目視發現了目標。這是一架小型紅色飛機,在淺灰色沙漠地表的映襯下很顯眼。我和長機幾乎在同時發射了一枚R-40RD導彈,發射距離都是2公里。

兩枚R-40都拖著濃重的尾煙撲向目標,目標被擊中的瞬間真是非常壯觀,就像戰爭電影中的鏡頭。

我在米格-25PD的飛行生涯中遇到過最困難的一次打靶是打一架機動中的拉-17。在迎頭攔截進入射程後,地面遙控員操縱拉-17進入一個45度坡度的轉彎。

如果第一隊沒能在迎頭攔截中擊落靶機,那麼就要迅速轉入尾追。同時第二隊也會展開攻擊,所以此時的狀況就像真實空戰一樣一團糟。

發生這種情況時最重要的是避免擊落友機。我曾遭遇過一次這樣的實彈打靶,一開始,那架靶機好像被一枚導彈擊中了,開始向地面墜落。誰知落到3000米時靶機突然開始爬升,一口氣爬到了14000米。

編隊中的所有截擊機立即展開猛烈追擊,機動中的拉-17有80%的幾率能避開R-40導彈,無論是在10-20公里開外迎頭髮射還是在3-4公里外尾追發射。

當使用R-60時,尾追發射的典型距離是1.5-2公里。

“野鼬鼠”

米格-25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執行一項新任務,派生自米格-25RB的米格-25BM專用於打擊敵方防空導彈系統的制導雷達,此前這種“野鼬鼠”任務是由前線航空兵的蘇-17和蘇-24戰鬥轟炸機負責的。米格-25BM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研製了,原型機在1977年首飛,國家試飛於1980年結束。

米格-25BM航電套件的核心是“美洲虎”反輻射系統,為此機頭錐加長了720毫米。該機還增加了一個額外的電源和一套無線電干擾設備,四個翼下掛架增加了AKU-58彈射適配掛架用於掛載Kh-58U(AS-11“短裙”)反輻射導彈。這種導彈可以全天候發射,最大發射速度達2.38馬赫。米格-25BM可在60-200公里開外定位已知防空導彈陣地的雷達,在最大150公里開外定位未知輻射源。除導彈外,該機還可以掛載最多5噸的自由落體炸彈。

高爾基飛機廠在80年代中期只生產了40架米格-25BM,雖然該機比偵察型和截擊型更先進,但服役時間卻最短。大多數米格-25BM駐紮在白俄羅斯境內,在蘇聯解體後被殘忍肢解。

米格-25的冷戰故事

掛載Kh-58U反輻射導彈的米格-25BM

米格-25的冷戰故事

米格-25BM的機鼻內安裝了複雜的“美洲虎”反輻射系統

“狐蝠”最後的歲月

米格-31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逐步取代米格-25截擊型,蘇-24MR也在摩拳擦掌的準備接替米格-25偵察型。但由於蘇聯的解體,米格-25R的淘汰計劃被暫時擱置。

蘇聯解體後,由於俄羅斯經濟拮据,俄羅斯空軍不得不在1992年決定淘汰一批維持費用昂貴和耗油率高的飛機。大部分蘇-15、米格-23P的和米格-25截擊機都退出了現役,裝備米格-25的偵察團也屈指可數了。

到1999年,俄羅斯空軍的全部米格-25只剩下沙塔洛沃空軍基地第47獨立近衛偵察航空團的46架米格-25RB、蒙切戈爾斯克基地第98偵察團的26架米格-25RB,以及利佩茨克訓練中心的4架米格-25BM。米格-25BM的遭遇最為悲慘,這種反輻射戰鬥機只生產了很小批量,在1986年服役後被部署在東德韋爾諾伊亨、波蘭布熱格和白俄羅斯休欽空軍基地,每個基地12架。東德和波蘭的米格-25BM在1989和1990年撤到休欽,白俄羅斯獨立後拒絕交出這批飛機,1992年成色還很新的米格-25BM全部在巴拉諾維奇飛機修理廠拆解報廢,結束該機的短命歷史。

國土防空軍第790殲擊航空團是俄羅斯空軍最後一個裝備米格-25PD的部隊,1994年換裝雙座的米格-31“獵狐犬”。少數雙座米格-25PU在俄羅斯空軍米格-31殲擊機團中一直服役到本世紀初,執行氣象偵察和儀表飛行考核。

米格-25的冷戰故事

米格-25PU教練機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內部紛爭不斷,因謀求地區獨立導致的衝突頻繁爆發,這使米格-25RB再次忙碌起來。由於蘇-24MR在1992年11月的印古什衝突期間表現地不如人意,所以米格-25RB在第一次車臣戰爭期間復出,於1994年9月被部署到莫茲多克,在年底前飛了22架次偵察飛行,為莫斯科提供了詳盡的車臣叛軍情報。1996年這種快速的米格偵察機又在車臣上空飛了88架次。在1992-2000年期間,第47團的米格-25RB已經在俄羅斯內部衝突中實施了302架次偵察飛行。

米格-25RB再次證明了自己的價值,讓在低空偵察中帶著幾個彈孔返航的蘇-24MR相形見拙。

但米格-25RB還是沒有逃過俄羅斯空軍2010年重大結構調整,沙塔洛沃基地被取消,其米格-25RB轉入第7000空軍基地(原沃羅涅日空軍基地)。

2012年10月,第7000空軍基地的米格-25做了最後一次飛行,被蘇-24MR取代。俄羅斯空軍最後一個操作米格-25RB的部隊是遠東地區蒙切戈爾斯克第6964空軍基地的第98獨立近衛偵察航空團,混合裝備了蘇-24MR、蘇-24M和米格-25RB,2015年9月在基地開始翻新跑道後,米格-25RB也隨之退出了現役。

米格-25的冷戰故事

2012年8月,退役前夕第7000空軍基地的米格-25RB

米格-25是蘇聯第一種裝備了強大雷達和遠程導彈的高速戰鬥機,毫無疑問是一種了不起的冷戰戰鬥機,能面對任何高空/高速威脅。取代米格-25RB的蘇-24MR在飛行性能上大幅退步,即使有了圖-22MR的幫助,俄羅斯空軍的空中偵察能力在米格-25退役後還是明顯下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