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老南京”:南京曹雪芹紀念館誕生追記

南京是《紅樓夢》 作者曹雪芹的故鄉。清康熙二年,雪芹的曾祖父曹璽從京師(今北京)來江寧府(今南京)任江寧織造,以後歷經祖父曹寅,父輩曹顒、曹頫相繼,首尾達60多年。

“老南京”:南京曹雪芹紀念館誕生追記

雪芹便是誕生在這“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並在此度過了“錦衣紈絝之時,飫甘饜肥之日”的童年。雍正五年年底,曹家被查抄,次年,雪芹隨家返回北京。晚年,“著書黃葉村”,寫作《紅樓夢》,“於悼紅軒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目《金陵十二釵》”。並本名為《石頭記》。眾所周知,“金陵”、“石頭”都是南京的別名雅稱,由此可見南京與曹雪芹和《紅樓夢》的關係。《紅樓夢》中還特意點出寧國府、榮國府是在石頭城內的:“那日進了石頭城,從他老宅門前經過,街東是寧國府,街西是榮國府,二宅相連,竟將大半條街佔了。”筆者曾形象地指出:南京是“稗聖”曹雪芹的根,是“情經”《紅樓夢》之源。正因為如此,在雪芹的故鄉南京為他建造一座紀念館就顯得十分必要。

曹雪芹紀念館的“前世”

有鑑於此,1983年11月,“紀念曹雪芹逝世220週年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召開前夕,著名紅學家周汝昌通過筆者在《少年之聲報》 呼籲在南京大行宮建立南京曹雪芹紀念館。1985年11月,江蘇省紅樓夢學會名譽會長匡亞明也呼籲在大行宮建立曹雪芹紀念館,但由於大行宮地處鬧市,館址選擇頗費周折。在這種情況下,江蘇省紅學界人士不得不把視野拓寬,實事求是地選擇館址。其實,曹雪芹家在南京的房地產並非只有江寧織造署一處。據繼曹頫任江寧織造的隋赫德於雍正六年二月寫的《細查曹頫房地產及家人情形折》 中雲:“細查其房屋並家人住房十三處,共計四百八十三間,地八處,共十九頃零六十七畝。”再看乾隆時與袁枚有過交往的裕瑞在《寒窗閒筆·後紅樓夢書後》中雲:“聞袁簡齋(枚)家隨園,前屬隋(赫德)家者,隋家前即曹家故址,約在康熙年間。”再有陳詒紱在《金陵園墅志》中雲:“吳氏園,貴池吳次尾應箕寓金陵,嘗言烏龍潭為山水都居,不必造作,而自然風景,遂園於烏龍潭畔居焉。”又有袁枚在《續同人集》中引張堅贈他的詩序中雲:“白門有隨園,創自吳氏。”這就表明,當時的烏龍潭一角即為吳氏園,後易為曹園、隋園,到乾隆十三年為卸任江寧知縣袁枚購得,易“隋”為“隨”,營為隨園一角。

至於隨園與曹雪芹和《紅樓夢》的關係,曹雪芹家的姻親富察明義在《題紅樓夢》 詩題下有注云:“曹子雪芹,出所撰《紅樓夢》一部,備記風月繁華之盛,蓋其先人為江寧織府(造),其所謂大觀園者,即今隨園故址。”明義還在《和隨園自壽詩韻十首》 之一中有句雲:“隨園舊址即紅樓”。

袁枚在《隨園詩話》中也雲:“雪芹撰《紅樓夢》一部,備記風月繁華之盛,中有所謂大觀園者,即餘之隨園也。”

鑑於南京烏龍潭東首為隨園的前身——曹雪芹家園的一角,因此,江蘇省紅樓夢學會和烏龍潭公園管理處,於1992年10月20日在聯手落成曹雪芹塑像的基礎上,再次聯手在烏龍潭公園籌建“紅學大觀園”,內含曹雪芹紀念館和紅樓夢博物館,並由筆者主其事。在省市區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終於在1997年9月初步建成曹雪芹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

曹雪芹紀念館的“今生”

建成後的南京曹雪芹紀念館坐落在烏龍潭南側的龜山腳下,背山面水,風景優美。人們由北大門和西大門而入都可到達。

來到紀念館前,迎面是一座名為“石頭橋”的小拱橋。橋兩側是仿漢白玉護欄,彷彿是一條長長的玉帶環繞在潭邊,橋南端是一照壁,正面有“紅學大觀園”五個金光閃閃的瘦金體大字,為著名紅學家周汝昌手書,秀氣俊美,照壁背面為“大觀園”石雕圖。

從照壁後拾級而上,迎面是一門樓,門樓上書“曹雪芹紀念館”六個金色大字,為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彭衝所題,蒼勁有力。門兩旁為一對聯:“幾番成敗興衰,引來筆下幽思,心中血淚;多少悲歡離合,寫出人間青史,夢裡紅樓。”為著名美術家蔡若虹撰、著名書法家劉浚川書。門樓兩側為百米粉紅色圍牆圍繞。

進入門樓是紀念館大殿,為重簷歇山頂,上覆金黃色琉璃瓦,莊嚴肅穆,氣勢宏偉。殿前六根大柱上分別懸掛著新紅學代表人物胡適、俞平伯和當代紅學代表人物周汝昌撰書的三副對聯。胡適聯為: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錄自“甲戌本曹雪芹自題詩”。俞平伯聯為《臨江仙》:“惆悵西堂人遠,仙家白玉樓成,可憐殘墨意縱橫,茜紗銷粉淚,綠樹聞啼鶯。多少金迷紙醉,真堪石破天驚,休言誰創與誰承。傳心先後覺,說夢古今情。”乃是“1963年曹雪芹逝世200週年作”,1979年6月書寫。周汝昌聯為:“秦淮舊夢人猶在,燕市悲歌酒易醺。”錄自雪芹的好友敦敏的詩句,是周專為南京曹雪芹紀念館書寫的。

大殿正中為高2.5米的曹雪芹塑像(現已移至“石頭橋”中央),作者為女雕塑家諶碩人。塑像用山東花崗岩雕就,雪芹身著長袍,手持書稿,疊腿坐於一塊巨石之上,雙目正視,若有所思,氣度開闊,神情嚴肅。

紀念館櫥窗佈置著“曹雪芹家世、《紅樓夢》與南京圖片展”,近百幅圖片(配有詳細說明)生動而形象地展示了南京與《紅樓夢》及作者曹雪芹的特殊關係,這種關係是我國任何地方,包括北京在內,都是無法比擬的。櫥窗內還布展了包括脂本(影印本)在內的各種《紅樓夢》版本,《紅樓夢》的各種續書,以及紅學研究者贈與紀念館的種種紅學著作。紀念館的牆壁上則展出許多名家頌揚曹雪芹、弘揚《紅樓夢》的各種名作。其中有著名畫家戴敦邦的曹雪芹畫像,有原江蘇省國畫院院長趙緒成、蘇州吳門畫院院長王錫麒的“金陵十二釵”畫作。畫作中最為珍貴的是時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華君武贈與紀念館的漫畫《曹雪芹提抗議》。我國各界著名人士龔育之、邵華澤、沈鵬、周而復、端木蕻良、周汝昌、馮其庸等(排名不分先後)數十人的題詞在紀念館輪換展出。

紀念館的初步建成,得到了人們廣泛的認可。時任江蘇省紅樓夢學會會長的姚北樺在《新華日報》發文稱其為“小公園內的大手筆”。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彭衝參觀紀念館後對筆者說:“紀念館雖小,但很有看頭。”烏龍譚地區也因“紅樓文化”的張揚而聲譽大振,名揚四海。筆者曾作《詠隨園》“打油”:昔時富察明義稱,隨園原是紅樓影;而今烏龍潭館立,紀念稗聖曹雪芹。

來源:嚴中(南京曹雪芹紀念館名譽館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