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農民工大量遷移對城鎮化進程的影響因素透析

改革開放以來,實踐表明新型城鎮化具有創造潛在內需的持續動力,其核心是以人為本,關鍵為農民工向城鎮轉移。研究以河南省農民工的調研數據為樣本,在分析當前農民工結構、素質及未來發展預期的基礎上,從轉戶意願、放棄宅基地意願、在務工地定居意願3個維度對農民工大量遷移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農民工年齡、性別、文化程度、承包地的種植方式、城鄉差距、城市打工過程中的居住條件、工作壓力等7個因素對其在城鄉之間循環流動有重要影響。宅基地作為農民工最後退路的保障,又因為對宅基地的未來收益看漲,導致大多農民工不願意放棄宅基地。

農民工大量遷移對城鎮化進程的影響因素透析

中國城鎮化進程加速,大量勞動力湧入城市。河南省城鎮化率從1978年的13.6%,上升到2009年的37.7%,城鎮化率每提高10%所用的時間表明,其呈加速發展的趨勢。城鎮化率從1978年的13.6%,提高到2000年的23.2%,花費22年時間。2006年河南的城鎮化率達到32.5%,僅用了6年。特別是2005年之後,河南的GDP總量突破萬億,人均GDP突破萬元之後,城鎮化率更是以每年約2個百分點的速度遞增。2011年河南省城鎮化水平40.57%,全國倒數第五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0.7個百分點。2012年底,河南省城鎮化水平已達到42.4%。由此可見,進入新世紀之後河南省的城鎮化水平進入了加速發展時期。 同時也證明循環流動依舊是農民工遷移方式的主要選擇。這種類似候鳥式的遷徙,使得中國的城鎮化進程帶有很強的流動性。因此,農民工遷移的問題不僅是當前農民工就業選擇面臨的重要問題,還會對流入、流出地的區域經濟發展造成巨大沖擊。

解決好農民工大量遷移的問題,建設好新區新城,都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路徑。但是,在短期內,要把所有農民集中到大中城市,這是不可能也是不現實的。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只有積極推進小城鎮建設,著力推動大中城市優質資源向中小城鎮乃至中心村延伸,鼓勵農民向中小城鎮集聚,多數農民就地創業安居,採取農村“就地城鎮化”途徑,這才是適合國情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