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那莊,那寨》(18):修竹寨

《那莊,那寨》(18):修竹寨

《那莊,那寨》(18):修竹寨

邂逅修竹寨,始於網絡上見到的一張照片:一座莊寨,方方正正,端居其中;環繞莊寨的修竹林木,鬱鬱蔥蔥,以蜿蜒的村道為天然界線,在大地上畫了一顆大大的“綠色心臟”,將莊寨緊緊擁抱。“愛心”渾然天成,彷彿是在書寫著天地之愛,讓人怦然“心”動。

《那庄,那寨》(18):修竹寨

有人將這座莊寨,稱作“愛心寨”。這寓意,無疑是美好的。反對漢字簡化者,時常拿“愛”字說事——“愛”沒了“心”,還有“愛”嗎?這是指鹿為馬。若是所有的漢字保留象形,大抵要回到甲骨文年代。但“愛”的確需要用“心”。

《那庄,那寨》(18):修竹寨

情由景生,相由心生。以心包容,將愛昭示於天地間,不知是否修竹寨主人有意而為。抑或,無心插柳,天造地設般,便遂了天意!

《那庄,那寨》(18):修竹寨

修竹寨坐落於白雲鄉北山村。北山村地處磨笄山麓,毗鄰丹雲鄉星聯、赤岸村。發源於尤溪的山脈延綿至此,山勢趨緩,忽地又有一山隆起,如少女頭上盤起的髮髻,秀麗不可方物,此為磨笄山。山麓間為丘陵地帶,山巒起伏。站在磨笄山巔,俯瞰綠野大地,如一朵盛開的蓮花,山巒如點點花蕊,重重護衛的山脈,則是層層外展的花瓣。山巒之間,盆地開闊,溪流緩緩,禾苗翠綠,鳥鳴花開……每一回過北山、赤岸,見田野美景,皆有學明朝蠖居赤岸的王琬遁世躬耕的念頭閃現。“薜荔牆邊隙地,其中還有,好添種寒梅疏柳”(王琬句)。圈一塊園地,荷一把鋤頭,養雞種菜,讀書喝酒,逍遙自在。

《那庄,那寨》(18):修竹寨

盜賊蜂起年代,世外桃源般的村莊,並不安寧。北山、赤岸與閩侯交界,舊時一條經閩侯通往福州的驛道自村子中過。村莊富饒,驛道上商賈絡繹不絕,便時有強人出沒。民國時期名人王紹沂,就是在這一帶遭土匪綁架殺害。王紹沂,赤岸人,舉人出身,通諸子百家,精於文章,一生不圖仕進,專事耕耘問診著述,有多部詩文、醫學論著行世。主編民國版《永泰縣誌》,為縣級縣誌中的翹楚,受過嘉獎。一代文壇星宿,慘遭無妄之災,令人痛惜。王紹沂遇難的幫義嶺,已改名“冤沂嶺”,並建亭立碑紀念。

《那庄,那寨》(18):修竹寨

沿著一條長滿青苔的石徑,斜行向上,綠蓋當頭,濃翳匝地,修竹寨隱匿其間。若不是經人指引,不易尋得。莊寨青石砌基,築於高坡上,寨前空出兩層前坪,頗具氣勢。寨牆上屋簷出簷較長,外牆保存完好,然突出寨牆的前後3座碉樓,皆已坍塌。莊內平面佈局,獨具一格,呈“回”字形,正座居中,四周由後座、橫厝、前落包圍,屋舍間以樓廊連貫,四通八達。前後天井空間開闊,光線充足,豁然開朗。房屋與圍牆間留有狹窄的通道,類似於跑馬道。簷廊、臺階、天井等皆以完整青石鋪設。莊寨裝飾樸素,樑柱、柱礎、格柵等雕刻也不刻意追求華麗,注重居住空間營造,與紹安莊建造理念相近,也是宜居指數較高的一座民居。

《那庄,那寨》(18):修竹寨
《那庄,那寨》(18):修竹寨

修竹寨幾近荒廢。尚存的一些文字留痕,仍氤氳著濃濃的文化氣息。兩扇寨門上不是畫上門神,而是用繁體字直接書寫“神荼”、“鬱壘”兩位驅鬼鎮邪門神老爺的名字。樑棟上“受天百祿”、“戩穀”等刻字,則典出《詩經》。北山、赤岸一帶自古多隱逸之士,多些文化況味,並不稀奇。廳堂上懸有“文魁”匾額,原來還有一塊“南極星輝”匾,惜已失竊。

《那庄,那寨》(18):修竹寨

這是一座有故事的莊寨,因未尋著講故事的人,留下一些遺憾。

《那庄,那寨》(18):修竹寨

圖 / 張培奮 葉俊忠 黃文浩 王益鵬等

end

《那庄,那寨》(18):修竹寨
《那庄,那寨》(18):修竹寨

永泰莊寨既是南方民居防禦建築的奇葩,也是農耕社會家族聚落生存的記憶,還是傳統鄉紳文化彌足珍貴的載體。

《那庄,那寨》(18):修竹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