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拓寬精準扶貧道路 讓群眾生活大變樣——記鄧州市龍堰鄉刁河村第一書記李懷琛

河南經濟報記者 張治中 通訊員 張彤 周美嬌

2017年以來,鄧州市龍堰鄉刁河村在派出單位的支持下,省派駐第一書記利用刁河村地理優勢,藉助派出單位及自身資源,探索扶貧新路子,有力地推動了刁河村精準扶貧工作,為摘掉貧困村帽子打下堅實基礎。

拓宽精准扶贫道路 让群众生活大变样——记邓州市龙堰乡刁河村第一书记李怀琛

刁河村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位於鄧州市區西南5公里,臨近207國道、231省道,焦枝鐵路穿村而過。省食藥監局派駐村第一書記李懷琛自2017年11月來到刁河村就發現了這一優勢,經過兩個月的走訪、調查,腦海中形成了一套脫貧致富新方法。

打造餐飲一條街 規範餐飲店經營方式

李懷琛走訪瞭解到,由於刁河村佔據獨特的地理優勢,其餐飲業已初具規模,有餐飲店70餘家且各有特色。但由於疏於管理,餐飲店經營上沒有優勢,沒有把自身的特色品牌推廣出去。為此,李懷琛藉助自身優勢,從省食藥監局邀請專業人員召開食品衛生培訓會,帶領各餐飲店負責人到城區有特色的餐飲店進行實地觀摩、學習,讓餐飲店負責人瞭解餐飲店該如何規範經營。

李懷琛說,通過培訓和觀摩,大部分餐飲店需要整改,各負責人也表示贊同。他計劃先挑選5家有特色的,由村“兩委”籌措資金,每家店補助2萬元整改經費,做成刁河村樣板飯店。另外,將沿207國道、231省道所有的餐飲店招牌統一化,計劃在周邊建造衛生間和停車場,真正的打造出美食一條街。“把路過刁河的客人留下來,把城區的市民吸引過來”是李懷琛給各個餐飲店提出的要求。

李懷琛說,目前刁河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2戶,其中五保戶12戶,打造了餐飲一條街,為一部分貧困戶解決了就業問題,增加其收入。

發展養殖業 養羊為主導

發展養殖業也是一條脫貧致富的好路子。刁河村908戶3899人,少數民族就有1489人,是一個少數民族大村。為此,李懷琛提出了一個新的致富方向——養羊。

拓宽精准扶贫道路 让群众生活大变样——记邓州市龙堰乡刁河村第一书记李怀琛

目前,刁河村已流轉土地8畝,投資50萬元,將建成一個500只以上養殖規模的養羊基地,先吸納當地有經驗的養羊大戶入駐,村裡提供養殖場地、養殖技術、飼料、後期銷售一條龍服務,解決養殖戶的一切困難。另外,再出資9萬元,發展20戶庭院養殖戶,統一建設羊圈,提供飼料、傳授技術、後期銷售等服務。李懷琛告訴記者,庭院養殖戶必須購買的有羊,才能享受這樣的待遇。

“養殖業的發展可以帶動20戶自主創業,幫助他們徹底脫貧。對於12戶五保戶,依靠本村產業發展,刁河村已解決他們的日常生活問題。”李懷琛告訴記者。

抓黨建 講政治 講奉獻

刁河村黨支部書記孫光輝介紹,刁河村現有黨員69人、村“兩委”9人,自從第一書記入村以來,為村裡黨員提供了學習資料、黨徽等。刁河村通過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展黨員活動日等,積極打造村“兩委”的凝聚力、戰鬥力、公信力。在村“兩委”換屆期間,刁河村大膽使用外出務工返鄉人員,為村“兩委”注入新鮮血液,轉變村“兩委”成員的觀念,樹立抓發展機遇、提高脫貧致富的熱情。

目前,刁河村“兩委”成員平均年齡45歲。讓返鄉人員加入“兩委”班子,吸納個體經營人員參與村委管理工作,在第一書記的指導下,刁河村“兩委”的公信力有了很大提升,這讓孫光輝和廣大村民感慨萬千。

加強美麗鄉村建設 提升村民生活質量

自2017年以來,刁河村修建村村通公路10公里,已經脫離了“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狀況。

記者在該村看到,目前村裡的文化廣場也已建成。扶貧專幹高春海對記者說,到了晚上這裡很熱鬧,村裡安裝了200多盞路燈,文化廣場安裝了高杆燈4盞及LED電子宣傳屏,配備了音響,讓村民生活更加豐富,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質量。不僅如此,村裡的環境衛生也有了很大改善——安放垃圾桶20多個、添置垃圾中轉車2輛、整治坑塘3個……

為了保證學生的安全,整治的坑塘都加裝了防護網,更是將小學附近的坑塘直接填平。村民們誇讚說,第一書記想得周到,現在的刁河村改變太大了。

這是貧困戶江彩家,這是王娟家……家裡幾口人、做什麼工作、什麼原因致貧,李懷琛就像介紹自家一樣熟悉、瞭解。走到正在建房的貧困戶肖群耀家時,李懷琛告訴記者,建一所新房是肖群耀多年的夢想,他知道後就籌措資金兩萬元幫其建起了這所房子。肖群耀看到李懷琛馬上停下手裡的活說:“李書記,房子快蓋好了,你幫我實現了多年不敢想的事,以後再打工掙錢,靠雙手養活一家子。”

走在村裡,村民看到李懷琛就像看到自家人一樣親,招唿著去家裡喝水、吃飯。李懷琛說,自己經常在村裡轉,這樣村民有忙我就幫、有事就方便解決。李懷琛告訴記者:“現在所做的成績都不是自己一個人的功勞,有派出單位、當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村‘兩委’默契的配合,前任第一書記打下的基礎,才能讓刁河村越來越好。”

“對於我來說,駐村書記的經歷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不與這些村民吃住在一起,就永遠體會不到他們到底有多貧困?為啥要扶貧?怎麼讓他們過上幸福生活?這份經歷讓我明白了什麼叫承擔,什麼叫責任。”最後,李懷琛對記者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