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历史上消失的民族——契丹族与契丹王朝(三)

一、东丹

东丹(926年-952年)是辽朝灭亡渤海国后在其地设立的一个属国,亦称东辽。存在时间926年至952年。

辽太祖天显元年(926年),辽国与渤海国的战争以辽国胜利结束,封皇太子耶律倍(汉名刘倍)于其地,称“人皇王”,因渤海在辽东方,故名为东丹国(东契丹之意)。建都于渤海故都忽汗城,改名为天福城(今中国黑龙江省宁安),年号甘露。东丹国按照渤海制度治理,君主有权任命百官,每年向辽国贡纳细布五万匹、粗布十万匹、马一千匹。有四个宰相,契丹与渤海人各有二个。

历史上消失的民族——契丹族与契丹王朝(三)

不久,辽太祖死,耶律倍前往辽皇都宫(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境内)奔丧。天显三年(928年)十二月,耶律德光升东丹的东平郡为辽国南京(今辽宁辽阳北),强行自天福城徙东丹人民充实东平郡,天福城遂衰落。天显五年(930年),耶律倍因受德光猜忌,逃奔后唐,东丹国名存实亡,后继者为其长子耶律阮。天显六年(931年),辽按照渤海国的旧例,在南京设立中台省。会同元年(938年),将南京改名为东京。

天禄元年(947年)耶律阮成为契丹皇帝,复建东丹国,封耶律安端为明王。应历二年(952年)十二月,耶律安端死,东丹国亡,其地直属辽廷。乾亨四年(982年),废除东丹国号,东丹国灭亡。作为东丹国行政机构的中台省一直存在到辽圣宗时期。

历史上消失的民族——契丹族与契丹王朝(三)

二、东辽

1212年,辽朝宗室耶律留哥在隆安(今吉林省农安县)、韩州(吉林省梨树县)一带起军反抗金朝。隔年三月,耶律留哥称王,国号辽,史称东辽。1216年初,耶律留哥之弟耶律厮不叛变,在澄州称帝,史称后辽。耶律厮不不久被部下所杀,众推耶律乞奴为监国。同年秋,木华黎率蒙古军东下,耶律乞奴等不敌,率九万契丹族越过鸭绿江进入高丽境内。不久契丹诸贵族自相残杀,后辽最后于1220年灭亡。耶律留哥建国后依然归附蒙古帝国,成为其藩属,1270年元世祖撤藩,东辽正式灭亡。

三、北辽

北辽,于1122年3月立国,是时辽天祚帝被金兵所迫,流亡夹山,耶律淳在燕京被耶律大石等人拥立为君主,是为北辽的开始。1122年6月24日,耶律淳病死,其后其妻萧德妃普贤女摄政。1123年2月2日,金朝攻占燕京,萧德妃和耶律大石投奔天祚帝,萧德妃因为谋反而被杀,但耶律大石却得到赦免。其后天祚帝被擒,移送往金朝,辽朝灭亡。梁王耶律雅里于5月自立。10月,雅里亦被杀,耶律术烈被拥立。1123年11月灭亡,国祚只有19个月。

北辽历传4帝,平均每位君主在位的日期都不足5个月,在位最长的反而是辽宣宗的王后萧德妃,在位差不多有一年。

历史上消失的民族——契丹族与契丹王朝(三)

四、西辽

西辽(1124年~1218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在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建立的政权,历三世三帝二后,享国八十八年。

西辽的建立者耶律大石是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耶律大石原本效力于天祚帝,在辽朝即将灭亡之际出奔。1124年,耶律大石称王,到达可敦城(今蒙古国布尔干省青托罗盖古回鹘城)建立根据地。1132年,耶律大石在叶密立城登基称帝,号"菊儿汗",群臣又尊汉号为"天佑皇帝",建元延庆,西辽正式建立。

随后耶律大石向西域、漠北、中亚等地区扩张,建都于虎思斡鲁朵(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玛克东南布拉纳)。在1141年的卡特万之战,击败塞尔柱帝国联军后称霸中亚,威名远播至欧洲。突厥语和西方史籍称之为哈剌契丹(Qara -Khitay)或喀喇契丹。高昌回鹘、西喀喇汗国、东喀喇汗国及花剌子模先后臣服于强盛期的西辽。耶律大石死后,历经萧塔不烟、耶律夷列、耶律普速完三代君主后,到耶律直鲁古时期,由于长期对外战争,使西辽的国力走向衰落,最终被屈出律篡国。蒙古帝国崛起后,于1218年西辽被大蒙古国所灭。

历史上消失的民族——契丹族与契丹王朝(三)

西辽灭亡后,契丹贵族波剌黑前往波斯的克尔曼,于1224年建立了起儿漫王朝,又被称为"后西辽",这也是契丹人在历史上建立的最后一个政权,于1306年被伊尔汗国所兼并。

五、后西辽

起儿漫王朝是中亚西辽政权崩溃后契丹贵族在波斯东南部克尔曼地区建立的一个小政权。1218年,西辽被蒙古灭亡。1222年,西辽将领八剌黑·哈只卜率一部分西辽臣民逃亡到伊朗起尔曼地区(今伊朗克尔曼省)建立了一个完全伊斯兰化的"库图鲁厄汗"政权--"起儿漫王朝"。我国的史书上又有称之为后西辽或西契丹的。

历史上消失的民族——契丹族与契丹王朝(三)

1218年,屈出律为蒙古所灭。西辽灭亡。1222年(蒙古成吉思汗十七年),契丹贵族八剌黑·哈只卜(一译勃劳格·郝贾布·本·廓尔杜兹或步拉克·哈集布,或巴拉克·哈吉布),率一部分西辽臣民逃亡到伊朗起尔曼(今伊朗克尔曼省)地区建立了完全伊斯兰化的"库图鲁厄汗"政权,即称"起儿漫王朝"。起儿漫王朝历经八帝二后,存在86年,最后被蒙古人的伊儿汗灭亡。其间仍坚持契丹铸币惯例,八帝二后都曾登基改元并铸新钱,但均未见铸有汉文年号,其钱币皆为用阿拉伯文书写的王号打制币。


分享到:


相關文章: